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兖州府志中的金一凤

2023-05-06 21:54:03

观兖州 知天下


兖州府志中的金
杜心广 杨陈丽 校注

凤,字紫庭,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为官多年皆有惠政,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他从四川眉州知州任期满之后,升为兖州知府。在他到来兖州前几十年间和他到任之后多年间,兖州大灾荒不断,继康熙七年郯城特大地震后,强烈余震与水患接连而至,震毁兴隆塔等官民建筑。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反叛,大兵三次驻兖,使城内建筑毁坏严重。一凤六十岁任兖州知府时,大部分主要建筑还未修复。他带头多次捐巨额俸禄,并主动劝属下、士民捐资,在任内八年间重修了多处名胜古迹,为国家和人民办成了许多好事,并于任兖州知府期满前一年纂修了《兖州府志续编》二十卷。

一凤任兖州知府八年间,经他重修的重要建筑泗河大石桥、金口坝、兴隆塔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所铸“天下第一剑”,现为国家一级、国宝级文物,经他纂修于康熙五十八年的《兖州府续编》二十卷,有几处记载填补了兖州历史之缺。该现为山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金一还捐款保护了多处文化遗址,重修了多处文物标志,为兖州人民留下来很多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对兖州历史文化的贡献值得引起重视和重点研究,研究成果也将值得载入史册。

清康熙五十八年版金一《兖州府志续编》二十卷,因历史原因存世很少,多年来无法查阅,对研究金一凤任兖州知府期内的惠政带来困难。近年来,笔者曾两次去省博物馆查阅此志,第二次查到时因时间紧张,未查到主要内容。近期托朋友从互联网上购得该志书的复印本,首次将逐一对该志中记载的金一凤任兖州知府八年间的政绩和文化成就的内容作以点校、注释,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之一、重修泗水大石桥 铸天下第一剑

《兖州府志续编》(以下简称金志)卷三、《建置志》记:“泗水大石桥,在城东南二里许,跨泗水急流,为南北要道,万历三十七年鲁宪王建,中通一十五洞,长七十余仞,广二丈有奇。康熙五十一年夏,瀑水奔腾,冲塌当中三洞,轮蹄徒步,望洋兴嗟。知府金一凤捐俸劝输,力为砌修,上下完固,计费赀数千金,经岁告竣。又镕铁为巨剑一口,长三丈余,重五千斤,插竖中洞之外,以镇水势。”

注解:

该志中所述康熙五十一年夏山洪暴发冲毁的泗水大石桥,明代称“泗水桥”,当地亦称为“南大桥”。大桥被冲毁中间三洞后,南北官道上的陆路交通中断,行人、车马过河只能坐船通行,极大地影响了交通。第二年,金一凤到任兖州知府后,认为修复泗水桥,恢复南北官道交通,为一切政务的重中之重。但国家财政紧张,修桥所需的数千斤白银,全凭金知府与众官员带头捐俸银并劝说民间人士踊跃捐资建桥。而这一重大工程计划,对于一个刚到任一年的新知府来说可谓是个大难事。但金一凤却迎难而上,带头捐出巨额俸银,众官员和民间人士对金知府公而忘私的行为所感动,都全力以赴积极捐资。短时期内就聚齐修桥资金,选吉日动工重修,一年后顺利竣工,使南北官道畅通,金知府从此也官声大震,甚得民心。

泗水大石桥竣工三年后,康熙五十五年(1716)丙申,山东巡抚蒋陈锡撰《山东巡抚蒋公陈锡撰金郡守重修泗水桥碑记》:“……兖郡之南有巨石桥跨于泗水之上,适当南北孔道。故明时鲁藩所建也。桥长之七十余仞,其广三丈有奇,锐其当流之石柱以杀水势,两柱之间为门一十有五,工始于万历甲辰而成于乙酉,至今往来便之,其圯而复修者,则今之兖郡守金君一凤也。鲁王创其始阅二百年,而金君继其后,是皆有孟子之心者哉。……兖于南北京省道里……兹桥宜自古有之,然于鲁王以前无闻焉。王独排众议而建之,不惜数十万之积储,以为生灵一劳永逸之计。王之贤固不可泯,而金守不忍于前功之堕,不惮劝输之劳,捐俸之费,以使此邦之人、往来之旅,复享一劳永逸之福者,其功亦不可泯也,守能如此其于圣天子惠爱斯民之意,庶有合乎。……”

注解:

蒋巡抚在此碑文中盛赞金一凤是以为继鲁宪王之后,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一代贤吏。称他如鲁宪王一样有忧国忧民的孟子之心。金知府不忍鲁宪王捐巨资创建泗水桥的前功被洪水毁坏后尽弃,带头捐俸银并极力劝同僚与士民捐助,使这一贯穿南北官道的交通枢纽修复后畅通,人民能复享交通便利之福。金太守的功绩与鲁宪王的功德同样被世人赞颂,不可泯灭。金太守的利国利民政绩也正合圣祖康熙皇帝的惠爱斯民之意。

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三建置志·桥梁记:“泗水桥在城南五里,贯庄铺北,乃泗水渡口南北要途也。……坚緻高峻,本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夏水涨,冲决中三洞,前郡守金一凤捐修,经年告成,更铸剑长三丈,树中洞外以镇之,有碑记。”1997年版《兖州市志》记:“1988年9月8日,'镇水剑’在城南泗河大桥西侧出土,剑长7.47米,重1542公斤,铁铸。”2018年董涛先生著《兖州文物通览》记:“该剑生铁铸成,重1539.38公斤,通长7.47米。其剑刃长5.52米宽27厘米。剑柄长1.95米,剑格直径0.5米。剑刃呈扁棱型,锋尖椭圆状,剑格圆型,两面铸有睚眦图,有眼、眉、鼻、嘴,须清晰可辨。剑柄近方形,铸有铭文'康熙丁酉二月知府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十七字。剑首近圆云头形,柄尾有穿孔。”

笔者认为镇水剑上的铭文"金一凤置"意为此巨剑铸造所需资金为金知府个人捐款置办。

金志三建置志记:“金一凤镇剑铭 曰:太守之职修桥梁,飞虹架起蛟螭藏。镇以长剑泗中央,洪流永奠安鲁邦。”

注解:

铸剑铭大意为:泗水桥建成四年后,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二月,金一凤又捐资铸一长剑立于泗水桥中洞镇水,此剑之巨为国内仅有,所以有“神州剑”“天下第一剑”“镇水剑”之称。兖州民间自古就有泗水河中有蛟龙,在山洪暴发时蛟龙拱毁泗水桥之说。金一凤认为重修被洪水冲毁的大石桥是作为兖州知府的应尽之责。为了使重修后的泗河大桥不再受蛟螭破坏,特铸长剑插于桥中洞外镇水。蛟龙被镇住不敢在此兴风作浪只好迁徙到别处安身,泗河水从此不再泛滥成灾,金太守治下的兖州府永远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卷二十艺文志记:“《泗水桥落成》

巨桥经久圯,今喜告成功。

北关连燕向,西流跨泗雄。

济人王政急,利涉旅行通。

镇水凭长剑,蛟螭尽徙宫。

桥成予又镕数千斤铁剑插于桥口以镇之。金一凤”

注解:

此诗大意为:泗水大石桥被冲毁二年多后,经自己带头捐资并劝说同仁和士民捐资重修,终于喜告功成。兖州为九省通衢的京省官道,泗水桥为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重修后被称作“鲁国石虹”的大桥,南北交通畅通是利国利民的一大工程。又铸长剑插于桥中央镇水,那祸害泗水桥和堤防的蛟螭们被此剑镇摄住只得远迁别处藏身。

在三百年前的清初科学不发达的年代,金一凤能铸成此巨剑镇水其难度可想而知。首先他要花重金聘请一位精通铸造精美大型铁器的模具师,制造出如此精美、精细的睚眦图案与长剑相对称的大型模具,再聘请多位技术高超的铁匠,建起多座大型炼铁炉,计算好应用生铁的重量,熔化好铁水一次性浇铸成功,才能完成这五千斤重的大铁剑的铸造工程。

金知府在泗河大石桥中央立巨剑镇水,期盼这样做能镇伏住蛟龙远逃。他选当年二月良辰吉日立剑之时,肯定请了不少释道高人焚香上供举行极为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龙王保佑泗水桥和沿岸百姓永享风调雨顺的太平,免受洪水和蛟龙的侵袭。

建置志又记:“泗龙桥,在城西十八里西土娄社,有淤泥河上下十余里,向无桥梁,行人病涉。本社士民张斯立等积金十余年,谋修石桥五洞,于康熙五十二年知府金一凤捐俸助建”。根据此志记载:金知府来兖州第一年捐俸筹备重修泗河大桥的同时,听说张斯立等仁人志士捐款创修泗龙桥,修了十多年还是因资金困难没有修成,他主动为修泗龙桥捐款,才使张斯立等人修了十多年的五孔大桥竣工畅通。金知府捐俸禄助修的泗龙桥应为兖州继泗河大桥、高吴桥之后的第三大桥。

泗龙桥也是金知府上任当年就捐款修的第一个惠民工程。

之二、重修金口坝闸

清康熙五十八年金一凤篡修《兖州府志续编》二十卷,以下简称金志。

金志卷三建置志记:《知府金一凤重修金口坝闸碑》略曰:兖城东有坝曰金口,盖以障沂泗二水,入金口闸而西,达于会通河者也。自成化间都水主事张盛修筑后,迄今二百余年矣。夫此堰也,所以济国家之漕运,保数州邑之农田,关乎国计民生甚巨。……(康熙)五十四年(1715)五月水潦暴至,冲坍闸门四座,仅余二座。单虚难保,不能启闭,田庐浸灌,居民苦之。予偕滋令刘君国英朝夕图维,请之上宪,檄费毁堤。于是输俸砌修,合力襄事,以山骨作身,以石烬作髓,以铁钩作筋,以强干作喉舌,坚完具美,波臣永弗能啮,自此千秋巩固矣。予得观厥成,私心少慰,因略述废兴之由,立石于堰俾,后有所考焉。经始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落成于次年九月。……”

注解:

金志所记该碑文大意,为金口坝闸的功能是按季节节制沂河、泗河的水量,使一部分河水南流,另一部分从金口坝北的黑风口西流至府河、洸府河,至会通河即大运河。金口坝闸是关乎着往大运河水脊处输水,使漕运畅通和沿岸六个州县的农田灌溉、生活用水以及东西官道畅通的利国利民的重大水利、交通工程。

此次被水冲塌了四座闸门的金口坝闸,是明朝成化七年(1471)都水主事张盛重修,距今(当时)已超过二百余年。经二百多年无数次大洪水的冲击,尤其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五月的多次特大洪水,将金口坝上的五座闸门冲塌了西四座大闸门,仅存东边的一座小闸门。大水闸被冲毁后引起泗河决堤,沿岸许多庄稼,村庄的民房被洪水浸灌。老百姓受洪灾后,生活困苦不堪,东西官道中断亦不能通过,中断了经黑风口往大运河输水,国计民生都受到重大影响和损失。

兖州知府金一凤与滋阳县令刘国英同为忧国忧民的贤吏,他二人同为金口坝闸被洪水冲毁带来的损失而日夜操劳,朝夕不安。二人上书奏请山东巡抚拨款维修。不久,省府回令准许,沿泗河六州县官员捐俸银筹备重修经费。金知府、刘县令带头捐巨款,六州县官员受二人义举的感动,纷纷捐出俸银,很快就筹集到维修金口坝闸的资金。接着组织齐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修坝所用的大型石料。

为确保这次重修金口坝闸的质量,金知府、刘县令齐心合力拟定工程用材料方案,决定以大块石料做坝基础,石与石之间以铁钩相连,再用糯米汁拌石灰浆砌成,泄洪口处以巨石叠加垒砌,能承受住大洪流的冲击。这次重修工程始于康熙五十六年三月至次年三月,历时一年竣工。

重修后的金口坝闸坚固完美,再大的洪水也能安全通过,金一凤站在坝头雁翅上,观看经自己与刘县令等众官员捐俸重修好的金口坝闸,如卧波长虹,雄伟壮观,自此可保千秋永固,心中甚为欣慰。特将此次重修工程的过程撰写碑文,镌石立于金口坝一侧,以备后人考察。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上一篇:柳沟村的古庙与明代大钟
下一篇:臧氏三氏守贞牌坊考略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