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文化宁海】徐自读 | 桃源河畔“花旦”与“武旦”

2023-05-06 21:54:03

桃源河畔“旦”与“武旦”

作者:徐自读

曾经的桃源桥

宁海城关桃源路,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是一条美丽的桃源河,也是一条活河,南北均通海。

桃源河的南端连接南门外洋溪,经千丈岩、屙桶潭与水车港头相连,直奔东海而去,马婆园、白溪等地的村民可撑竹排逆流而上,运送水车萝卜等农产品,抵达县城桃源桥;桃源河的北端与颜公河接攘,河水也可以顺着颜公河往北而去,经桥头胡黄墩港入海。桃源河与颜公河接攘直至桥头胡的沿岸小路上,设置了三五座路廊,其中最著名人气最旺的是“讨饭路廊”,每逢城关农历三六九,北路片的人们肩挑杂鱼,虾蟹、蛎黄等小海鲜产品,上城里赶集,总是要在“讨饭路廊”歇脚喝水充饥。

桃源河河面上有三座古桥,十多棵一抱粗的溪椤树,形状各异地横卧在桃源河的水面上,似一幅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水墨画,那时候宁海古城的风貌,一点不比现代的乌镇和丽江逊色,当年桃源河畔的“旦”与“武旦”,总是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以前身着旗袍的女子

“花旦”叫水粉瓶;“武旦”叫阿英。

水粉瓶,嘉兴海宁县人氏。五十年代末期,独自带着一个不满十岁的男孩,迁居宁海,借租在城关白石头路附近的叶家道地里厢,叶家道地相邻滕家道地,与县平调剧团团舍一路相隔。水粉瓶是旧时宁海冲破世俗观念第一人,她不仅穿着清清爽爽,而且爱打扮梳妆,每次出门,都要进行脸部化妆,方可外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梳到后脑处,盘成一个发髻,干净利落,一米五几的个子,一双小脚,踮着碎步,手握一块丝织手绢儿,经常散步在桃源桥至春浪桥两岸的河畔上,成了桃源河畔的一道流动风景。

解放初期的宁海,谁家有一盒上海产的百雀羚面油就属于上等人家了。更不知化妆品为何物。现代的女孩子包括中老年妇女,化妆岀门是普遍现象。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妇女化妆出门,会被众人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话。但是,水粉瓶却与众不同,我行我素,我的漂亮我作主,她每天把胭脂涂在脸上,白天化淡妆,夜晚化浓妆,无视人们怎样讥笑她、数落她,都被她当成耳边风。当年的宁海,谁也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宁海方言中,涂胭脂叫做“抹水粉”,于是,久而久之,人们把她称呼为“水粉瓶”,而且一直当她的名字叫了。

那时的宁海城关,根本没有一家经营化妆品的商店,水粉瓶的化妆用品,完全靠自种自制。在她居住的屋前屋后,栽满了一种学名叫紫茉莉的野花,形状像喇叭花,古代美女都用此植物用来化妆,此花也叫胭脂花,胭脂花都在夜间开放,在农村也称之为夜来香。胭脂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朵有红色、白色、紫红色、黄色、粉色等多种颜色,女人们用来染指甲。

水粉瓶对胭脂花钟爱有加,地种的,盆栽的都有,屋前屋后都被胭脂花藤包围,胭脂花期是五到十月;八至十月结果,成熟后呈黑色的比豌豆还小的小果实。剥开黑色的皮,里面会挤岀白色的胚乳,是古代女人用来化妆的上等化妆品。水粉瓶把成熟的小果实采集晾干备用,一年四季均可用来化妆。

水粉瓶不但喜欢梳妆打扮,有时也会幽默风趣一下。一个盛夏的夜晚,月光倾泻在桃源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上荡起阵阵涟漪,人们各带小竹椅小板凳,摇着蒲扇,围坐在步云桥(海道司桥)东岸的吴桂龙柴行的空地上纳凉,有人用干艾草扎成的驱蚊束,点着冒烟驱赶纳凉场地上的蚊子,这时,水粉瓶也穿着一件合身的粉色旗袍,化着浓妆,从桃源桥东侧的鹅卵石路上姗姗走来,走到了吴桂龙柴行的纳凉处,有一位赤膊纳凉的四十多岁男人,看见水粉瓶的到来,学着京腔大声喊道:“升堂……把女子水粉瓶带上来!” 人们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水粉瓶,只见水粉瓶也学着京腔,尖着嗓子喊道:“禀告老爷,小女子冤枉哪……” 直径踮起碎步,走进纳凉人们的圈子内,如戏台上的演员下台与观众互动,赢得大人小孩们拍手尖叫,为纳凉的人们增添无限的乐趣,惊动了桃源河对岸的纳凉群众,不知东岸发生什么事,纷纷跨过步云桥,加入河东岸的纳凉圈。

六十年代末期,水粉瓶不满二十岁的儿子不幸夭折,水粉瓶悲伤不已,从此不化妆,很少出现在桃源河两岸,后来,据说她又回到原籍嘉兴海宁县投靠亲友去了。

如果水粉瓶是桃源河畔的“花旦”,那么“武旦”非阿英莫属。

以前的讨饭婆

阿英,宁波鄞县人氏,解放初期单身一人迁至宁海城关,居住在东大街与南北蔡家巷交叉路口的季家道地。阿英胖胖的中等身材,齐肩短发,肉嘟嘟的脸庞上深嵌着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一件灰色补满补丁的外衣,一根稻草绳紧系在腰间,阿英一生爱打抱不平,恰是戏曲中的武生角色。每逢北路片人们到县城赶集市,阿英就会行至桃源河与颜公河接攘的讨饭路廊,赶集的人们总会主动送一碗鱼虾之类的小海鲜给她,日久天长,阿英就被桃源河两岸的居民称为“讨饭阿英”。

阿英经常手持一根树棍子,经常游走在桃源桥,步云桥(海道司桥)和春浪桥之间的桃源河两侧,哪家吵架,邻居不和,她总是主动上门调和,当和事佬,做评判。用她洪钟般的高亢嘹亮的嗓音,总能说服矛盾的双方息手言和。居住在桃源河两岸的居民,也把阿英当作吓唬小孩子的口头禅,那时候,幼儿撒尿拉屎由大人把持,双脚朝天,撑开开裆裤,裸露小屁股,朝着河对岸,大人们学着撒尿拉屎的声音,引导幼儿撒尿拉屎,幼儿们对大人们把持拉屎撒尿的姿势不习惯,故意憋屎憋尿,就是不肯拉出来,大人就恐吓孩子:“派出所警察来了,不拉岀来就抲去!” 但小孩子根本不信这一套,仍然憋住尿屎。后来,阿英在桃源河畔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哪家孩子不肯撒尿拉屎,大人们只要对幼儿吓唬一声:“讨饭阿英来了!” 小孩子就会老老实实地一下子泄尽屎尿。

阿英一生不偷不抢、不乞讨,对人们叫她“讨饭阿英”最反感,如果当面听到谁叫她“讨饭阿英”,就坚决与你过不去!一副威严的样子,人见人怕。那年初春,临近中午时分,阿英从杨柳巷岀来,行至步云桥,有十多个小孩子跟在她的屁股后,一位11岁左右的男孩子,轻轻地叫一声“讨饭阿英”!阿英回头,认准这个男孩追过去,十多个孩子一哄而散,这个男孩拔腿就跑,一路沿着桃源河东岸,逃至春浪桥,越过春浪桥逃至桃源河西岸,阿英也追至西岸,小男孩跨越步云桥,又折返到春浪桥附近,眼看要被阿英抓住,男孩急中生智,以灵敏的动作,爬上一棵横卧在河面上的溪椤树,一直爬到树顶端。站在河两岸和春浪桥上的看热闹的人们,口中鼓动阿英也爬上去,小男孩这下糟了,前面无路可爬,后面无路可退,阿英也骂骂咧咧地想爬上溪椤树,小男孩吓得大叫,浑身发抖,脚一滑手一松,掉进冰冷的桃源河中,两岸看热闹的人们大喊,救命啊救命!……忽然从春浪桥上冲下两位大人,一边脱棉袄鞋袜,一边跳进河中,游至河中央,协力将小男孩救上岸,阿英也乘机溜得无影无踪。从此,谁也不敢当面叫阿英为“讨饭阿英”了。

在街头玩耍的宁海娃

桃源河是孕育宁海的母亲河,从西晋建县起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两岸成排杨柳树把河道装扮得典雅又秀气,更有粗大古朴的溪椤树,点缀似的横卧在河面上,月圆夜晚,河畔翘檐民居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水面上,孩子们在河边追逐着满天飞舞的萤火虫,这景象,任何人都会被桃源河的夜色所震撼。

近年来,每当我重回宁,驾车行驶在这条漫长而又坚硬的桃源路上,心中不觉会涌现出当年桃源河的画面,时光荏苒,斯人已逝,我就是忘却了桃源河两岸所有的人与事,但始终忘却不了桃源河畔的“花旦”与“武旦”。

作者:徐自读

1952年出生于宁波,六十年代初就读于城东小学、宁中学六七届初中毕业,八十年代曾担任县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县文广局局长等职。从小曾长期居住桃源河边的杨柳巷。


上一篇:【文化宁海】金烈侯 | 柴家墙弄
下一篇:对 联 荆楚印象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