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小窗幽记》:让人生更精彩的四个“法门”

2023-05-06 21:54:03

精彩的四个“法门”" play_length="786000" voice_encode_fileid="MjM5MDMyMzg2MF8yNjU2MDE1NDA0" data-topic_id="" data-topic_name="" data-pluginname="insertaudio" data-trans_state="1" data-verify_state="3" has-insert-preloading="1">

中国的文人,常常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明朝末年,有不少文人看透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绝意仕途,选择隐居山林。

陈继儒便是其中之一。

为着心中“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感,他虽然放下了身外名利,但是放不下芸芸众生。

他时常透过书房的小窗望出去,看着外面的落英缤纷,思考如何让世人能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活得更好。

怀着这份对世人的怜悯,他写下了《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三大奇书”,清代陈本敬赞美它说“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筌。”

陈继儒|古吴轩出版社

阅览字里行间,你会发现,人生的处世之道,便在书中这四个“法门”: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人生在世,所有人都可能遇急遇险,急躁必然乱心,从容才能生智。

林则徐年轻时是个急性子,后来,他为了让自己遇事克制,就写了“制怒”二字挂墙,时刻警醒。

有次他处理公务,忍不住怒气摔碎一个茶杯,这时他看到了墙上“制怒”的牌匾,顿时冷静了下来。

后来林则徐被发配边疆,他要求夫人把制怒的牌匾带上,夫人不解地问,比这贵重的东西你都没拿,带这个干吗?

林则徐答道:“这才是最宝贵的东西,不管什么时候,它都提醒着我。”

弘一法师曾说:“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遇事沉着冷静,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

心躁,容易误事,心静,方能从容面对。

没有人一开始就懂得静心,从容应对生活的一切,在世事中磨炼,始终保持一种安详,才能从静中生觉,觉中生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有时,懂得让步,不失为一种聪明选择。

《菜根谭》曾言:“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极其重要,懂得让步乃是高明之人,让一步是为日后进一步留有余地。

笑着让步,一方面减少了口舌之争,另一方面体现了个人涵养,反而会得到别人的敬佩与信任。

战国时期,梁国和楚国在自己国家的边境上种瓜。梁国人很勤劳,他们精心培育,细心地除草、浇水,所以,梁国人种的瓜,长势一天比一天好。

而楚国则相反。

他们不愿意为了种瓜而勤劳工作,楚国的瓜自然也越长越差。

楚国人看见梁国人种的瓜,很是嫉妒,便在一天夜里把梁国的瓜大都弄烂了。

梁国人发现后很生气,就找当地的县令宋就说理,也想偷偷地去破坏楚国的瓜以达到报复的目的。

宋就说:“不要那么气,你们每天夜里都为楚国的瓜除草、浇水,你看楚国会怎样。”

于是,梁国人便照做了。因此,楚国的瓜长得一天比一天好。

楚国人很不解,便暗中观察,发现原来是梁国人在为他们打理瓜田,他们很是后悔。

最终,这件事到了楚国君主那里。楚国君主很是惭愧和感动,于是用优厚的礼物道歉,请求与梁王结交,两国因此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人生在世,最高境界是如水一般,滋润万物而不相争。

若事事相争,丝毫不懂让步,人生该有多累?

做人,应学会笑着让步。

让步,不是怯懦,不是怂,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与人相处,如果无法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试着包容与尊重。

富弼和范仲淹都是北宋时期的名相。

范仲淹比富弼大15岁,他第一次见到富弼时,就夸道:“这是王佐之才啊。”于是,替他做媒,让他成为晏殊的女婿。

可是,两人虽然是好友,也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

庆历三年夏,山东一带发生兵变,当地县官面对乱兵,不仅没有抵抗,反而给他们送礼。

富弼生气地说:“这些人都应该被判死罪,否则就没人再提倡正气了。”

范仲淹则说:“这些县官又没有兵力,若贸然围剿,只会让百姓受苦。杀了县官,不是立法本意。”

富弼不以为然,和范仲淹吵得面红耳赤。

有人觉得富弼意气用事,劝他:“你难道忘了范先生对你的恩情了吗?”

富弼回答说:“我同范先生乃君子之交。先生看重我,是因为我有独立见解,并非让我诸事随声附和。”

范仲淹听后,感慨道:“我欣赏富弼,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富弼和范仲淹虽然对这件事的看法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

他们在惺惺相惜中和而不同,既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又坚持了自我,这大概就是友谊最好的模样。

《礼记》有言:“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君子如水,有容乃大。

越是有眼界的人,越懂得这世界广阔,越能尊重彼此的差异。

提出自己的看法是本能,容纳别人的想法却是一种本事。

君子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懂得容纳别人的想法。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老话讲得好:“心中有事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所谓“无事”,并不是不做事,不想事,而是不把事情往心里搁。

尚未成名时,身份卑微的艺术家难免会遭到外界的热讽和冷遇,齐白石先生也是如此。

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他看人没看走眼,看诗却看走眼了,齐白石的旧体诗被他哂笑为“薛蟠体”。

谭延闿是民国时期的高官和有名的书法家,颜体字写得出神入化,他同样看走了眼,居然听信门课丁拔贡胡说,“齐氏刀法太懒”,并且将齐白石镌刻的十余方藏书印磨平。

面对外界的贬损,齐白石体现出了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他说:“画好不好,诗通不通,谁比谁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何必争此一日短长,显得气度不广。”

他借物言志,《题棕树》一诗妙句传神:“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遍体轻。”

齐白石心胸豁达,性情洒脱,不把这些戏言放在心上,一直在文化艺术上精益求精,最终成了世人心中的大师。

林语堂曾写道:“无事是去除了生命焦渴,像秋天的潭水那样澄明幽静,清澈无染,明白没有挂碍。”

无论曾经历过多少事,余生都要学会让大事要化,小事化了。

只要心不为事扰,自然可以让自己保持平和与洒脱的状态。

做一个心中不装事的人,以从容之姿品尝生活真味,享受当下幸福。

《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人生逆旅,便是修行。

人生的许多酸甜苦辣咸、人情冷暖,只能我们自己去品尝。

如何走出自己的一条生路,离不开对修行“法门”的参悟。

每一顿悟,都是修行路上的每一段成长。

内求于心,外修于道,保持一种持重守成的心态,淡然面对世事,自然修得通达。

人生海海,心在路上,愿你在前行中顿悟,顿悟中前行。



上一篇:霜枫 ~ 女子诗词十一月份第二次征稿啦!
下一篇:【巧联求对912】点评(美国 赵会全)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