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几乎可以说是众人皆知。在我国众多传统节日里,要数端午节与植物的关系最为紧密,渊源最深。除了我们熟知的艾草,还有菖蒲、蜀葵、佩兰、龙船花、石榴等都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
艾草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古人对自然万物中的草木有着深深的敬畏与崇拜,日常生活,草木为伴,人们相信草木具有祀神悦神、驱邪祛毒、治病健身的神奇力量。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叶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艾草属于菊科艾蒿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散发出强烈的香气。它可入药,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之功。艾草的实用性很强,清明节时可以用嫩艾做青团,孕妇可以用艾草泡水洗澡。民间有谚语:家有三千艾,郎中不用来。在热播电视剧《甄嬛传》里,也有后宫妃嫔熏艾保胎的剧情,这也是有医理可循的。也因为其药性,走入民俗中的艾草被赋予了神异的功用,民间有了插艾以辟邪的习俗。
《本草纲目》里曾有记载:“艾叶能灸百病。”指的就是燃点艾条的艾灸法。艾灸可以让人气血通畅、免疫力增强,远离感冒、病*/-毒等“邪气”。
菖蒲
与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端午节令的重要代表植物。端午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叶之俗,可以辟邪驱痛。除此之外菖蒲在植物界的名气可谓不容小觑,它与兰花、菊花、水仙并称为“花草四雅”。自古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古人认为菖蒲耐苦寒,安淡泊。不假日色,不资寸土,清逸俊秀,挺拔如碧,具山林之气,无富贵之态。古人称其:“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
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全株散发浓烈气味,根茎可制香料。原产我国及日本,南北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都有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可见。菖蒲有水菖蒲和石菖蒲之分。一般来说,插悬于门户的为水菖蒲,栽于盆中的多为石菖蒲。
《神农本草经》将菖蒲列为上品之药,其性辛、微温,有化痰开窍、化湿和中的功效。古代传说食用菖蒲可长生不老,所以人们用菖蒲做药膳、酿酒。它具有化痰开窍、化湿两方面功效,用它作香料,有提神、通窍、杀菌的作用。
蜀葵
如果将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的代表植物,那么蜀葵就可称作“端午花”,因为它在端午节前后开始开花。每逢端午,家家挂菖蒲、插艾条以防病,户户供蜀葵、石榴以辟邪。
蜀葵为锦葵科蜀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因在我国四川最早发现,故名蜀葵。
蜀葵的茎直立挺拔;叶大,互生,5~7个掌状浅裂,表面粗糙。总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着生于枝条顶端;花期6~8月;花色丰富,有粉、红、黄、白等色;由于种类不同,有的花瓣繁密,有的则较为简洁。蜀葵还有一个姊妹叫“木槿”,两者外貌形似而“身材”迥异,都是单瓣或复瓣的红色、白色或紫色的鲜艳大花;但木槿属于灌木,蜀葵则为草本。蜀葵的茎能长到2米甚至高达丈许,所以,它又叫“一丈红”。蜀葵不仅花朵鲜艳硕大,而且花期长,往往能从初夏开到夏末,花期长达3个多月。
佩兰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在广东,则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佩兰是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旱、怕涝。气温低于19℃生长缓慢,高温高湿季节则生长迅速。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龙船花
龙船花,又名英丹、仙丹花、百日红,为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一种“花形”略似红色绣球的“龙船花”在赛龙夺锦时节盛开。株形美观,开花密集,花色丰富,是重要的盆裁木本花卉,人们习惯称它为水绣球。龙船花花期较长,每年3-12月均可开花。龙船花繁殖用播种、压条、杆插(以6~7月进行为好)均可,但一般多用插法。龙船花花语:争先恐后。
石榴
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米,树冠不整齐,花1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有红、黄、粉等色,花期5月,分为花石榴和果石榴两大类,果9月-10月成熟,原产小亚细亚一带,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在我国北方,端午节这天,老人都要给子女的头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祈求子女平安富贵。
古人时兴在门上插菖蒲、艾叶,谓之“蒲剑”“艾虎”,以驱邪避灾,后来又添加上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合称为“天中五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