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一文看尽历代英国王朝史(深度长文)

2023-05-06 21:54:03

全文12771,全部阅读预计20分钟

不列颠最早不叫不列颠,大概在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500年这一段时期, 来自今天法国塞纳河德国莱茵河、多瑙河上游一带的凯尔特人,进入今天的不列颠岛屿。拥有铁器制造技术的凯尔特人很快征服了处于青铜时代的不列颠土著,在今天英格兰一带逐渐成为这个岛屿的主要居民。后来征服英格兰的罗马人就以他们的本土名字布立吞人(Britons)命名这个岛屿, 称为不列颠岛屿(Britain Island)。意思就是布立吞人的岛屿。

实际上,凯尔特人征服了整个英伦三岛,而罗马帝国只征服了包括今天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在内的不列颠中南部。

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被罗马人称为欧洲三大蛮族之一, 公元前五百年前后, 凯尔特人进入鼎盛时期, 开始向周围扩张, 一度扩散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半岛、甚至包括今天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一带,罗马人把法国的凯尔特人称作高卢人, 把法国这一块地叫高卢,凯尔特人最鼎盛时期控制的面积甚至可以和罗马帝国媲美, 公元前385年, 他们甚至洗劫了罗马城,这让罗马人深以为耻。但凯尔特人到最后也没建立起统一的国家,面对严格纪律组织起来的罗马军队,他们逐渐处于下风。

公元前59年——公元前49年, 凯撒带领罗马士兵击败了高卢的凯尔特人, 将百万高卢人卖为奴隶, 从此征服高卢, 设立高卢行省。在公元后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率领四万罗马大军, 花了三年左右征服了不列颠岛的南部地区, 大概就是今天的英格兰一带,建立不列颠行省。

但实际上罗马人并没有完全征服现在的苏格兰地区甚至也没有到达爱尔兰岛,因此这两个地方形成了直到今天还有别于英格兰地区的凯尔特文化。

公元407年, 西罗马帝国内外交困,退出了在不列颠的存在, 众所周知, 这一时期的西罗马帝国是在北方蛮族的轮番南下进攻或者迁移中被冲垮的,与此同时的不列颠岛也受到了来自日耳曼人的冲击。

因此在罗马人气势衰落以后, 来自日德兰半岛以及北欧的日耳曼人的三个部落——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先后进入不列颠岛,打败了留在英格兰的罗马人——亦或者是被同化的凯尔特人,在之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间,在英格兰地区建立了多个王国, 他们彼此间互相兼并, 最终形成英格兰的“七国时代”,后来的电影《亚瑟王》就是根据当地人抵抗这一时期的入侵拍摄的。这个过程叫“日耳曼人的征服”

撒克逊人和盎格鲁人这就是今天英国的主体民族——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由来。当然, 基督教也是随着这一时期传入英格兰的。

英格兰“七国时代”,注意此时的不列吞人控制的威尔士地区并没有被征服,另外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国也很快被兼并,所以朱特人最终没有成为英格兰的主体民族,图中的西撒克逊就是后来统一英格兰的威塞克斯王国。

有意思的是, 撒克逊人本来叫萨克森人,在一支迁到英格兰以后, 剩下的部落迁移到今天德国的内部, 后来的萨克森州就是因此得名, 所以德国的萨克森人和英国撒克逊人同源, 史学家为了区别称呼才见跑到英国的这一支称为撒克逊人。而在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以后, 一部分不列吞人被迫又回到海峡对岸的法国, 居住在今天的法国布列塔尼半岛一带, 等他们回来的时候, 发现留下的凯尔特人在几百年罗马人的统治下已经形成了和自己完全不同风格的高卢人,因此鉴于他们的不列吞人名字,他们被单独称作与今天法国人不同的布列塔尼人(Bretons),居住的地方叫布列塔半岛。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他们的英文名字近乎相同, 布列塔尼亚就是指不列颠,不列颠来自于不列吞人。

所以今天的法国布列塔人和英国的苏格兰人以及爱尔兰人以及威尔士人都属于凯尔特人族群, 尽管后期在周围族群的同化下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但彼此都保留着浓厚的凯尔特人特点。

CCTC®01

威塞克斯王朝

公元7世纪,英格兰7国中出现了3个较大的霸主,分别是北方的诺森布里亚王国,中部的麦西亚王国,南部的威塞克斯王国。就像我们战国时代的魏国、齐国和秦国一样, 他们先后称霸,但最后被威塞克斯王国征服。公元825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打败了麦西亚王国,建立不列颠岛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威塞克斯王朝,爱格伯特国王被英格兰其他王国尊称为“不列颠的统治者”。他的孙子阿尔弗雷德大帝因为击败了丹麦人被尊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被后世称为英国的国父。

这一时期包括爱尔兰岛在内的整个不列颠群岛遭到了北欧海盗——维京人的轮番侵袭,维京人一度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 并在英格兰建立了多个定居点, 后者称为丹麦法区(丹麦人就是维京人的别称)。丹麦人(维京人)其实是留在日德兰半岛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融合了斯堪的纳维亚的落丹人以及后来的斯拉夫人形成的族群。

征服来征服去都是一家人。

为了简单起见, 我们略过艰难的反征服过程, 直说结果:最终凯尔特人在爱尔兰形成的爱尔兰人赶走了丹麦人的入侵,收复了都柏林, 建立了独立的爱尔兰王国, 而凯尔特人在苏格兰形成的苏格兰人则在赶走丹麦人以后以首都爱丁堡为中心建立了苏格兰王国。而南部的威塞克斯王国, 于公元927年,在艾尔弗雷德大帝的孙子埃塞尔斯坦的带领下彻底占领了丹麦人建立的约克王国,将整个英格兰完全统一,成为事实上的整个英格兰的国王。(注意他的称号和祖父阿尔弗雷德以及高祖父爱格伯特的称号区别)征服约克王国的行为甚至让北方的苏格兰王国和西部的威尔士王国来表示臣服, 从这个意义上讲,埃塞尔斯坦可以说是整个不列颠的国王。

威塞克斯王朝的国祚并不长,在统治后期, 国内贵族和王室以及教会之间矛盾重重,王室威信不再,在“邋遢大王”埃塞尔雷德统治后期,国力进一步衰弱,丹麦人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信号, 因此卷土重来,开始侵袭威塞克斯王国。而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在1002年屠杀了境内所有的丹麦人作为回应, 此举激怒了丹麦国王斯万一世的复仇行动, 后者策划了四次对英格兰的全面入侵,最终斯万一世的儿子克努特一世击败了埃塞尔雷德二世,在1016年将英格兰置于丹麦王朝的统治之下。

此时的丹麦王国和挪威王国、英格兰王国全部置于维京人的统治之下。

CCTC®02

诺曼王朝

接下来的故事有点混乱,我简要梳理下,不懂的可以下图。先前埃塞尔雷德二世娶了诺曼底公爵理查二世的妹妹碍埃玛为王后,剩下儿子爱德华,在埃塞尔雷德二世被击败去世以后,爱德华母子逃到娘家诺曼底公国,克努特一世进入英格兰以后,为了避免理查德二世护送爱德华母子回国复辟,于是再娶了埃玛为王后,生下儿子哈德克努特。哈德克努特即位死去以后, 爱德华即位为国王, 称为忏悔者爱德华,由于他是正儿八经的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孩子, 所以史称 “威塞克斯王朝复辟”,忏悔者爱德华去世以后,小舅子同时也是威塞克斯王朝“最后的男丁”哈罗德即位,称为哈罗德二世。

而远在法国的诺曼底新的公爵, 理查德二世的孙子,私生子威廉以和姑祖母微弱的血缘关系为由, 认为自己也有权继承英格兰的王位。当然也有传说是哈罗德二世当初在丹麦人统治期间流亡诺曼底的时候, 向后者做过让他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承诺, 总之经过一系列的战争, 诺曼底公爵威廉最终合法的得到了英格兰的王位,所建立的王朝称为诺曼王朝(同诺曼底王朝)。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诺曼底公国是一百多年前维京人入侵法国的时候,被法国安置在诺曼底建立的公国, 而今天,维京人的后裔威廉通过继承人战争, 驱逐了维京人(丹麦人)的干涉,并击败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反抗,合法的占有了英格兰王国。维京人通过另一种形式征服了英格兰。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就是,诺曼底公国是臣服于法王的一个地方封国, 但是他在英格兰却被称为英格兰的国王

由于此后历代所有的王朝王室都有诺曼底公爵的血统,所以法国人喜欢调侃说英国人是法国人建立的,倒也问题不大。

威廉一世的征服对英国和法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甚至直持续到今天。

首先诺曼底公国虽然是维京人建立, 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是法式的,威廉世将法国文化和很多新生事物带入英格兰,法兰西文化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英国融为一体,在这之前的几百年, 英格兰的文化主要是跟入侵的北欧维京人接触,而北欧文化是比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还要落后的文化体系,威廉的征服使得英格兰开始和欧洲大陆文化体系发生融合,今天的英语里有很多法语的成分就是这个原因。法律上的陪审制度也是威廉一世带入英国,后世的海洋法体系也是从此时开始有了独立形成的可能。

其次,诺曼底公国将集权主义和军事立国带到英格兰。将当时还算先进的封建制度引入英格兰王国建立, 国王建立了效忠自己的军队, 这就使得英格兰在随后的几百年从被侵略变成了入侵者,几乎绝大部分的和外国的战斗都是在别国领土上发生。威廉征服英格兰以后到今天,包括法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对英国的入侵都没有成功,显而易见, 这样的结果就是保护了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独立性, 使之有能力支撑到新航路开辟, 从而借助新时代契机崛起为世界性的帝国。

为了镇压英格兰人的反抗,保卫伦敦城,威廉一世在伦敦城周围建造了9座相隔32公里左右的大型城堡,组成了一道可以互相支援的碉堡防线。温莎古堡是9座城堡中最大的一座,伦敦塔也是基于军事目的由威廉一世始建。温莎古堡后来成为今天英国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而伦敦塔则成为伦敦的地标建筑。

最后一点,1066年以前, 英格兰和法国几乎没有发生过战争, 威廉征服英格兰以后, 作为英格兰国王的诺曼底公爵, 他不仅拥有英格兰, 而且理所当然拥有诺曼底,实际上他还需要效忠法王,这就相当于英王拥有了一块属于法国的领土,这种矛盾关系导致后来英法陷入长达百年之久的战争之中,两国的王室成为剪不断的一对生死冤家, 而英法之间的关系则成为西欧政治关系的主题。

所以, 公元1066年, 成为英格兰王国历史上的分水岭。从此之后, 只有王朝的更替, 再无王国的存亡。

威廉一世于1087年去世以后,儿子威廉二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而长子罗贝尔则继承了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死后, 弟弟亨利一世击败长兄罗贝尔,重新将诺曼底公国和英格兰王国合二为一。亨利一世死前将嫁给法国安如伯爵的女儿——马蒂尔达皇后定为继承人,但亨利一世死后,马蒂尔达还在法国, 他的外甥斯蒂芬捷足先登, 即位为英格兰王和诺曼底公爵,于是马蒂尔达以安茹伯国的封地和苏格兰王国为支撑, 和表格斯蒂芬展开了长达19年的王位争夺战。最终击败斯蒂芬, 双方达成和解:斯蒂芬可以继承王位, 但斯蒂芬死后必须有马蒂尔达和安茹伯爵的儿子小亨利继承英格兰王位,史称亨利二世。

于是斯蒂芬第二年就匆匆去世,1154年, 来自安茹家族的小亨利即位。由于小亨利的父亲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喜欢在帽子上带金雀花, 所以人送外号金雀花, 小亨利即位以后的王朝就被称为金雀花王朝, 我们也可以叫它安茹王朝。

CCTC®03

金雀花王朝

亨利二世在位时期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的面积急剧扩大,他同时是英格兰的国王和诺曼底公爵,同时继承了父亲安茹伯国的领地,加上他妻子埃莉诺带来的的嫁妆阿基坦公国,以及后来被亨利二世征服的爱尔兰地区,金雀花王朝一度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有趣的是, 其中的诺曼底公国、安茹伯国、阿基坦公国都属于法王的封地, 这就让法兰西国王很尴尬, 在这么下去整个法国都要被英格兰国王兼并掉。

于是, 整个西欧的其他君主们在金雀花王朝面前瑟瑟发抖。在亨利二世的三个儿子以及王后向他发动叛乱的时候, 包括法王路易七世和苏格兰国王“狮子”威廉在内的欧洲君主们先后进行了支持, 这场家庭矛盾引发的叛乱最终被亨利二世平息, 战后, 亨利二世的权力进一步加强, 金雀花王朝也被后世称为安茹帝国。

亨利二世死后, 次子儿子理查即位, 他就是历史上广为人知的狮心王理查, 和他的称号一样, 他一生都是像拥有狮子心脏一样精力充沛, 他最伟大的成就是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 和表兄弟法王腓力二世击败了萨拉丁领导的穆斯林军队, 将塞浦路斯赐给他的远房亲戚耶路撒冷国王居伊,后者就是电影《天国王朝》里鲍德温四世的姐夫盖伊的原型。

狮心王理查回来没多久就去世, 他的名字成为勇敢者的代名词。

查理去世以后, 亨利二世的第四个儿子约翰即位。约翰由于年龄比较小, 即位之前金雀花王朝在法国的几个领地都被封给了几个兄长,导致他没有什么可以继承, 因此被称为“无地王”,尽管在艰难中继承了兄长的王位, 但在位期间内外交困, 内部被英格兰贵族所牵制, 最终迫不得已在贵族们的逼迫下于1215年签订了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自由大宪章》,这被认为是早期民主政治发展的标志。同时在1214年,由于杀掉了有继承权利的侄子亚瑟,引起安茹伯国和诺曼底公国的贵族叛乱, 法王腓力二世乘机占领了英王在法国的这两个领地。

所以约翰被称为失地王约翰,以表现对他无能的无奈。

失地王约翰在和法国的战争中去世, 死后九岁的儿子亨利三世即位, 有贵族辅政。1232年亲政以后也未能恢复在法国的领地, 由于未经贵族同意将大量头衔封给他在法国的亲戚们, 导致英格兰本土贵族的不满。于是英格兰贵族逼迫他签署限制英格兰王权的《牛津条例》,条例规定由十五名大贵族组成一个议事机构,每年召开3次,商讨国家大事;这就是英国议会的起源, 在这之后英格兰王权旁落,进入寡头政治阶段。亨利三世试图改变这个现状, 由此引发了第二次诸侯战争,(第一次诸侯战争是其父亲为了改变《自由大宪章》的约束引发, 但以失败告终)。尽管最终战争由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王子的率领保王党获胜, 议会的权力被削弱, 但召开议会商讨国家大事的惯例就此形成。

一个《自由大宪章》,一个《牛津条例》,英国近代政治雏形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形成。

爱德华太子即位以后被称为爱德华一世,他在位期间主攻两件事, 征服威尔士和苏格兰。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前边说的一直是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一直是和苏格兰威尔士并列的一个地理名词, 所谓英伦三岛就是源于此,所以威尔士这个地方尽管在诺曼王朝时期以来就一直被英格兰王国渗透, 但始终没有被彻底征服。爱德华王子完成了这个事业, 在1283年将威尔士纳入英格兰王国的统治,作为妥协, 爱德华一世承诺以后的王太子必须被冠以“威尔士亲王”的头衔, 以示威尔士的重要性。

这个习惯到今天一直在坚持,并逐渐成为王储的专有, 伊丽莎白二世前几天去世以后, 老王太子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即位,年轻的威廉王子将继承“威尔士亲王”这一称呼。

相较于对威尔士的征服, 对苏格兰的征服就显得非常困难。爱德华一世尽管在在福尔柯克战役中战胜威廉·华莱士——后者就是电影《勇敢的心》里华莱士的原型,但最终他也没有成功占领苏格兰。最终于1307年在第六次远征苏格兰的图中去世。这次持续近三十年的战争也被成为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

需要插播的是, 苏格兰王国一直奉献的是联合法国抗衡英格兰王国的政策, 所以英格兰征服苏格兰的战争基本每次面对的都是苏法同盟, 这就使得征服变得异常艰难。

爱德华一世去世以后, 儿子爱德华二世即位, 他即位以后继续对苏格兰的征服, 但很快后院起火,由于宠信某个臣子(据说是他的同性恋伴侣),引起了贵族的叛乱, 紧接着王后伊莎贝拉与她的情夫马奇伯爵联合起来发动政变,爱德华二世被废除,爱德华二世同意放弃王位让他和伊莎贝拉的儿子小爱德华即位,随即五个月后在囚禁中被谋杀。

十五岁的小爱德华王子即位以后被称为爱德华三世,由伊莎贝拉及马奇伯爵把持朝政,在这期间英格兰与苏格兰签订了旨在承认苏格兰独立的《爱丁堡-北安普顿和约》,三年以后的1330年, 爱德华三世发动政变,处死了马奇伯爵,囚禁母亲伊莎贝拉王太后,并撕毁了《爱丁堡-北安普顿和约》,继续试图征服苏格兰王国。苏格兰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这一次, 英格兰王国要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苏格兰战争了。

1328年, 法国查理四世去世, 而在此之前, 他的几个兄弟都先他而去并且和他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男丁,因此王位由查理四世的父亲腓力四世的堂兄——瓦卢瓦伯爵腓力六世继承,法国的卡佩王朝也因此被旁支瓦卢瓦王朝取代。而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老国王腓力四世在世的唯一子女, 因此爱德华三世据此宣称有优先继承法国国王的权力。

按照当年查理曼帝国法典《萨利克法典》规定,国王的女儿无权继承王位, 腓力六世据此拒绝了爱德华的主张, 爱德华三世于是准备用武力解决问题,英法之间于是爆发了旷日持久的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是从1337年断断续续打到1453年, 于英格兰而言是一场侵略战争, 于法国而言则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著名的法国爱国女青年贞德就是这期间的人物,随着肆虐欧洲的黑死病的爆发,一度导致战争停止。一直到奥斯曼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的1453年,法军彻底击败英军,法兰西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格兰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百年战争至此全部结束)

这场战争对双方的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 战争前期还是关于继承人问题的战争,后期就演化成侵略和反侵略性质, 在抵抗侵略的过程中,法兰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法兰西民族概念也在逐渐形成。战后法国完成了在统一,也使得法国在未来有能力成为欧洲陆地霸主。而英国在长期的侵略战争中也逐渐萌生了自己英格兰人的民族意识, 这倒是爱德华三世当年没有想到的。

公元1377年, 67岁的爱德华三世去世, 或许是由于癌症,他外号黑太子爱德华的长子在他前一年已经去世,王位由他年仅十岁的长孙理查即位, 由于前边已经出现过一位狮心王理查,所以这位国王只好被称为理查二世。

由于黑死病的影响以及维持对法国战争的需要,人头税开始被征收并逐年提高,国内矛盾加剧,起义不断, 贵族控制的议会对国王的不满逐渐提高, 1399年,堂兄亨利趁理查二世远征爱尔兰之际,发动兵变废除了他,亨利即位被称为亨利四世,由于亨利四世以兰开斯特伯爵即位, 因此王朝被称为兰开斯特王朝。

实际上亨利四世的父亲是爱德华三世的三子, 按照中国的古代的传统这不过是王朝的延续, 但是西方人明显要比东方人更“细致”,一定要改名叫兰开斯特王朝。

兰开斯特王朝延续到亨利四世的孙子亨利六世时期, 由于亨利六世精神病发作, 由约克公爵理查担任摄政王和护国公,当亨利六世逐渐神志不清时,约克公爵理查萌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遭到亨利六世王后玛格丽特的抵抗,于是本是一个祖先的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爆发战争, 史称玫瑰战争。

在随后的韦克菲尔德战役中,理查战死,首级被展示于城墙上。但不久理查的儿子——新上位的约克公爵爱德华打败了玛格丽特母子, 最终登上加冕即位为英格兰国王, 史称爱德华四世。这就是金雀花王朝的另一个支系约克王朝。

由下图可以看得出, 约克王朝和兰开斯特王朝一样, 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儿子的后裔建立。血缘上其实并不算花落别家。

爱德华四世去世以后, 十二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即位,但不到三个月就被他的叔父、爱德华四世的弟弟、摄政王理查操纵议会废除, 理由是爱德华五世是私生子, 没有继承权。理查成为约克王朝的实际意义上的第二任国王, 但报应很快就来了, 第二年他的儿子夭折, 此时除了他去世的兄长乔治留下一个弱智的侄子外, 整个约克家族乃至整个金雀花王朝都找不到 第二个直系继承人。

频繁的王位更迭导致了民心涣散, 贵族们也开始离心离德,此时, 一个来自于兰开斯特家族支系的人,突然宣布自己也有继承英王的权力, 兴兵作乱。此人叫亨利都铎,他的母亲玛格丽特是兰开斯特第一任公爵刚特的约翰的曾孙女。他的父亲里土满伯爵埃德蒙都铎,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弟弟,尽管他打着兰开斯特家族的旗号, 但是这个血缘关系是在太疏远了, 按照继承规则, 对于兰开斯特家族的一切地位和名号他都是无权继承。

但如果你有实力, 这些都不重要。亨利都铎恰恰是在做足了准备瞅准时机发动的叛乱,他集结了法国雇佣兵, 并得到了苏格兰和威尔士贵族的支持, 从法国登陆英国以后, 在1485年与理查三世展开了博斯沃思原野战役,理查三世在这次战役中和他的支持者一起战死。亨利都铎被称为亨利七世。

金雀花王朝以及他的两个支系王朝就此大结局,都铎王朝开始。但亨利都铎依然坚持自己是合法继承的来自兰开斯特王朝的王位。

CCTC®04

都铎王朝

都铎即位以后, 迎娶了敌对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为王后,彻底终结了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玫瑰战争, 同时也平息了关于他的继承权问题的争论。

都铎王朝建立七年以后的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六年以后, 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 ,这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漫长又黑暗压抑的中世纪史终于要结束了。英格兰王国也将在这一时期迎来属于他的春天。

亨利七世为了获得刚刚实现统一的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指定长子亚瑟迎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的女儿),但婚后六周亚瑟很快去世,为了挽留凯瑟琳, 亨利七世又让新王储小亨利迎娶凯瑟琳。亨利七世去世以后, 小亨利即位,史称亨利八世。

这段婚姻一度促成了英国的宗教独立。

凯瑟琳王后剩下三名男婴,两名女婴, 其中只存活一个,即后来被称为“血腥玛丽”的玛丽女王,其他都早夭,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男性继承人, 亨利八世引用圣经里关于弟娶嫂将无后为由要求离婚。在基督教世界里, 国王的婚姻需要教皇的认可才算有效, 离婚也是如此, 由于西班牙和教皇的亲密关系, 罗马教皇拒绝亨利八世离婚!

软的不行就只好来硬的, 为此亨利八世一怒之下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 宣布自己为英国基督教最高领袖, 并自己任命了英国大主教。然后大主教批准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

实际上, 此时的亨利八世已经和自己的情妇玛丽·博林(有丈夫)的妹妹安妮·博林(未婚)发生婚外情。大家不要乱,我尽量将这段错综复杂的爱情说的简单一些。1533年, 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博林,开始了第二段婚姻。不久,安妮·博林生下了后来被称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但很快由于安妮·博林没有为亨利剩下儿子, 导致亨利渣男本色显露,于是亨利八世开始与安妮博林的女侍官珍·西摩偷情。

结婚三年以后,安妮博林被指控和他的弟弟以及弟弟的三位朋友通奸, 并阴谋暗杀国王,最终被判定囚禁于伦敦塔,不久即被斩首。

于是亨利八世心安理得的和前妻的女侍官珍·西摩结婚,万幸的是 ,1537年10月12日,珍·西摩为亨利八世生下了唯一的男丁爱德华·都铎,一时之间, 举国欢腾,大家一起欢庆王国终于迎来了继承人。只不过, 可怜的珍·西摩十一天后就因产褥热去世。

实际上亨利八世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未来他的这个儿子和前边生的两个女儿都会先后继承王位。

亨利八世的第四位王后是宫廷画师介绍的来自欧洲小国克里维斯的安妮。但很快也就厌倦, 第五位王后是第四位王后的女侍官,同时还是他老情妇安妮博林的表妹凯瑟琳·霍华德,第五位王后很快因为和大臣偷情被他处以绞刑。第六位王后是一个结过两次婚的寡妇凯瑟琳·帕尔,这位王后最终陪伴他到最后 ,非常耐心的照顾了他的晚年生活。

亨利八世唯一的建树就是因为婚姻问题改革了英国基督教, 脱了罗马教皇得空控制, 使英格兰王权进一步加强。改革后的英国国教被称为新教, 大概一百年以后, 新教成为资产阶级发动革命的武器。

亨利八世于1547年去世, 九岁的儿子爱德华即位, 史称爱德华六世,但这个孩子在位六年就就去世, 死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王位短暂的由亨利八世的妹妹的外孙女简·格雷继承, 但在位仅仅九天就被亨利八世的长女玛丽公主推翻(1553年)。玛丽一世时期,英国恢复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玛丽一世甚至坑杀了超过300个新教徒,得到了“血腥玛丽”的称号。玛丽一世同时还是西班牙王储腓力的妻子,在腓力即位西半夜国王以后, 玛丽一世又称为西班牙王后。这就使得英格兰王国和西班牙王国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二主政治现象,但实际上除了头衔上的问题, 两个国家是彼此独立的。

五年以后, 玛丽一世去世, 她和腓力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信奉新教妹妹伊丽莎白即位, 史称伊莉莎白一世。在她半个世纪的统治时间内, 借助于新航路的开辟, 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其在北美洲的殖民地进一步开拓, 并于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基本确立了未来日不落帝国的雏形。彼时的英格兰王国也涌现出一大批莎士比亚、培根都文化名士。

由于她终身未婚, 被称为“童贞女王”,实际上, 在她统治的晚期, 由于长期和西班牙争霸,加上爱尔兰闹独立, 国内农业连年歉收,英格兰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加剧。但这个恶果最终要由他的远方亲戚詹姆士一世承担。

1603年, 伊丽莎白去世, 按照继承顺序, 来自苏格兰王国的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即位以后称为詹姆士一世,苏格兰王国和英格兰王国形成共主联邦,而非合并。

以下是詹姆士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的世系关系, 这个称呼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叫,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们当地的叫法。

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关系

由于威尔士和爱尔兰此前就已经被征服, 此时的英格兰王国则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实际上苏格兰一直延续这此前就有的内乱状态, 国内贵族和农民起义不断, 这成为后来英国内战的导火索。

接下来的故事简单而明快,毕竟历史课本已经反复讲过。

苏格兰王国实行的是没有国会限制的君主专制, 所以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跑到英格兰变成詹姆士一世以后, 对议会的存在感到非常费解, 对于议会对他的限制浑身难受, 在他的儿子查理一世即位以后, 是在忍无可忍解散了议会, 英国议会在之后停滞了十一年之久。

1638年, 苏格兰爆发人民起义, 为了筹措军费镇压起义, 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 不曾想酿成大祸。英国的新资产阶级和跟资产阶级有着共同主张的新贵族以议会为平台, 组成反对派, 要求限制王权,抵制查理一世。

这场斗争最终升级成英国内战, 经过七年 的内战, 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取得胜利, 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斯图亚特王室其他成员逃到法国。英国进入共和执政时代。克伦威尔死后, 掌握军队的各个将领开始争权夺利, 英国内部陷入持续的动荡, 这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们难以接受, 比起这种不停的内耗, 一个稳定的统治似乎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于是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和议会达成协议,返回英国即位,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但查理二世回国以后, 倒行逆施, 反攻倒算, 甚至连死去的克伦威尔也被开棺戮尸,英国的资产阶级们又失算了。查理二世是个严格的天主教徒,尽管他有十八个私生子, 但按照天主教的规定都无法合法继承王位, 因此在查理二世死后, 王位由他的弟弟继承,称为詹姆士二世。

詹姆士二世在位期间, 对信奉新教的英国清教徒的迫害有增无减, 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贵族也被清算,尽管如此,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们依然可以容忍, 毕竟詹姆士二世只有一个女儿玛丽, 而且是新教教徒, 如果詹姆士的第二段婚姻没有剩下合法的继承人,那么未来局势将有可能通过新国王玛丽得到改变,不幸的是,1688年, 詹姆士二世的王后产下一个健康的王子, 这意味着公主玛丽的继承顺序又要往后推一个位次, 议会的大佬们是在没有盼头了, 于是密谋发动第二次革命。

在议会的策划下, 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执政)率领两万多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进入伦敦, 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 只好再次流亡法国,由于这次政变没有发生流血, 史称光荣革命。第二年,议会出台了旨在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比起前任进一步被压缩,此后逐渐成为统而不治象征性质的头衔。英国从此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的王室和此前的历朝历代王室相比在实权上已经不是一个层面。

由于玛丽以詹姆士二世长女的身份即位英王,我们仍然称之为斯图亚特王朝。在1707年, 苏格兰议会和英格兰议会宣布两国合并,大不列颠王国正式形成。爱尔兰国王虽然在都铎王朝玛丽一世时期就有英国国王兼任, 但法理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所以在1801年两国合并以前, 英国的国王或者女王的称呼是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在1801年合并以后, 称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

威廉和玛丽先后去世以后, 王位由玛丽的妹妹安妮公主继承, 称为安妮女王,安妮女王前后生过12个子女, 但只有一个活过11岁, 等到安妮在1714年去世以后, 身后没有一个子女在世。按照议会主导颁布的《1701嗣位法》,前边詹姆士二世所生的那个信奉天主教的儿子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不仅如此,排在前51名的继承人都因为这部法律被剥夺继承权。最终排在第52名的年老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英王乔治一世。他的母亲是嫁到汉诺威的斯图亚特家族的苏菲亚夫人——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

这就是取代斯图亚特王朝的汉诺威王朝。英国王室也因为这个原因有了日耳曼人的血统。德国统一以后, 汉诺威被纳入德国,因此也可以说乔治一世是德国人。

可以看出, 此时英国的王位继承已经明显的受到了议会的干涉,天主教徒被排除在外, 新教教徒则因为少了很多竞争对手得以捷足先登。

CCTC®05

汉诺威王朝

乔治一世由于在汉诺威生活多年, 要不是突然被喊去当英国国王, 估计这一辈子都不会踏入英国。他甚至都不会说英语, 即便是在位13年, 也不曾将英语连好。因此更不用提过问英国政治,他和他的儿子乔治二世大部分时间都在汉诺威,这无形中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进程,使得议会和内阁更快的掌握了权力, 并由此形成了很多有必要的政治惯例。

历史上第二个日不落帝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由于此时的英国王室已经逐渐成为象征意义, 所以在位期间也不会有太多建树。同样因为这个原因, 王位的继承显得简单有序,而不再有争权夺利的事情发生。英国议会已经给王室制定好继承法律, 一切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可以了。

汉诺威王朝经过乔治一世、乔治二世、乔治三世、乔治四世,威廉五世,一直到到维多利亚女王为止。维多利亚女王号称欧洲老祖母, 子孙遍及德国、俄罗斯、挪威、丹麦、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王室, 这些人后来甚至成为各国国王和王后,所以有人戏称一战其实就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几个子孙之间打起来的。

不幸的是维多利亚女王本身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并遗传给了她的子女,而其子女与与欧洲各王室联姻,导致血友病在欧洲王室内蔓延,甚至多位王室成员相继去世,

英国在维多利亚时期也正式成为日不落帝国, 一些互联网文章用大英帝国的成就来赞誉维多利亚女王, 其实我认为这跟她没半毛钱关系, 毕竟一个沦为符号的元首对帝国的内外政策基本没有半点干涉能力。

一张全家福, 几乎包括了整个欧洲列强元首

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同时也是她的表弟,阿尔伯特亲王是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爵的儿子,这同样是德国境内的 一个公国。如果他俩不结婚, 后者应该是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的继承人,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以后,他俩的儿子爱德华七世即位。明明是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的继承人, 最后成为大英帝国的国王, 由于爱德华七世的血统因素, 也或许是源于他习惯在名字后冠以父姓, 因此爱德华七世时期的王朝被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CCTC®06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和温莎王朝

爱德华七世去世以后,儿子乔治五世即位,一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他的表兄弟。鉴于英国民众的反德情绪, 乔治五世在1917年下达命令, 要求英国王室以及王室父系的后裔全部将姓氏改为温莎,以避开父系里德国血统的身份。温莎一词源自于温莎城堡, 就是前边征服者威廉进入英国以后修建的城堡。

因此,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姓阿尔伯特)也就变成了温莎王朝(姓温莎)。前者的最后一个国王成为新王朝的第一任国王,这在习惯了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

尽管如此,经过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带来的德国血统,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和温莎王朝本质上还是德国血统更多一些, 这是法律所无法更改的。刚刚去世的温莎王朝伊丽莎白二世,从血缘上讲还是德国人阿尔伯特亲王的直系后代,即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直系后裔。

如果不改姓, 她的全称应该是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阿尔伯特,而非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

但情况在伊丽莎白二世儿子身上得到了改变。由于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是来自丹麦王室格吕克斯堡王朝的后代, 他本人是丹麦的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孙子,也是已经被废黜的希腊国王的王子。所以按照父系血统,伊丽莎白二世的儿子查尔斯是丹麦的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曾孙,也是现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爷爷的堂兄弟,他和他的子女实际上也是格吕克斯堡王朝的成员。

由此也可以看出各国王室的联姻导致严重的近亲结婚现象, 这或许是导致英国王室总是绝嗣的一个生物学原因, 因此王位的继承顺序也就不得不反复转移。

英国历代王朝史至此更新完毕, 感谢各位驻足。

让世界多一分爱


上一篇: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小说作品—《​儿子》
下一篇: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诗词作品—《​咏秋》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