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唐澧州高僧西游记:西天取经的路上没有孙大圣


西天取经的路上没有孙大圣

──唐澧州高僧西

文/图 谭远辉

在唐高僧义净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中1,所传高僧共56人,其中有出自澧州(治今澧县)的高僧二人,也是今湖南境内的仅有二人,为僧哲和大津。二人与义净为同时代人,为唐早期人。公元七世纪末叶从海路往西域求法,历尽艰险,历数年。大津最后回到长安,僧哲在义净作《传》时尚滞留于三摩呾吒国2。下为义净传记原文:

1.僧哲禅师者,澧州人也3。幼敦高节,早托玄门。而解悟之机,实有灌瓶之妙;谈论之锐,固当重席之美。沉深律苑,控总禅畦。《中》、《百》两门4,久提纲目。庄、刘二籍5,亟尽枢关。思慕圣踪,泛舶西域。既至西土,适化随缘。巡礼略周,归东印度。到三摩呾吒国,国王名曷罗社跋吒。其王既深敬三宝,为大邬波索迦,深诚彻信,光绝前后。每于日日造拓模泥像十万躯,读《大般若》十万颂,用鲜花十万朵亲自供养。所呈荐设,积与人齐。整驾将行,观音光发。幡旗鼓乐,涨日弥空。佛像僧徒,并居前引,王乃后从。于王城内僧尼有四千许人,皆受王供养。每于晨朝,令使入寺,合掌房前,急行疾问:“大王奉问法师等宿夜得安和不?”僧答曰:“愿大王无病长寿,国祚安宁。”使返报已,方论国事。五天所有聪明大德、广慧才人、博学十八部经、通解五明大论者,并集兹国矣。良以其王仁声普洎,骏骨遐收之所致也。其僧哲住此王寺,尤蒙别礼,存情梵本,颇有日新矣。来时不与相见,承闻尚在,年可四十许。

僧哲弟子玄游者,高丽国6人也。随师于师子国7出家,因住彼矣。

2.大津法师者,澧州人也。幼染法门,畏敦节俭,有怀省欲,以乞食为务。希礼圣迹,启望王城,每叹曰:“释迦悲父既其不遇,天宫慈氏宜勖我心。自非睹觉树之真容,谒祥河之胜躅,岂能收情六境,致想三祗者哉?”遂以永淳二年(683)振锡南海。爰初结旅,颇有多人,及其角立,唯斯一进。乃赍经像,与唐使相逐,泛舶月余,达尸利佛逝洲8。停斯多载,解昆仑语,颇习梵书,洁行齐心,更受圆具。净于此见,遂遣归唐,望请天恩于西方造寺:既睹利益之弘广,乃轻命而复沧溟。遂以天授二年(691)五月十五日附舶而向长安矣。今附新译杂经论十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西域求法高僧传》两卷。9赞曰:

嘉尔幼年,慕法情坚;既虔诚于东夏,复请益于西天。重指神州,为物淹流;传十法之弘法,竟千秋而不秋!

根据义净叙述,二师西域求法经历如下:

1.僧哲禅师为澧州人,从小入佛门,学习佛法,了悟机锋。为了寻求更深造就,于是便从海上泛舟前往西域求法。随处化缘,参访名寺。最后来到三摩呾吒国(今孟加拉国恒河三角洲一带),住在国王曷罗社跋吒的寺内,受到国王礼遇。僧哲禅师还有弟子一人,名玄游,是高丽国人。随僧哲于师子国出家,因而住在那里。

义净来到西域没有见到僧哲,但他的名声已经广为人知,年龄在四十岁左右。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导言中亦称:“净来日有无行师、道琳师、慧轮师、僧哲师、智弘师五人见在。”

义净于咸亨二年(671)冬从广州渡海前往印度,途径室利佛逝(今属印度尼西亚),于咸亨四年(673)春到达印度。也就是说僧哲到西域早于义净,在咸亨四年(673)之前。僧哲何时归国或者归国与否史载阙如。

2014~201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基金会聘请的欧提亚·欧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四次对孟加拉国的纳提什瓦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纳提什瓦遗址年代为8~13世纪。其早期遗存是一组塔院和僧院的综合体,遗址规模、整体布局及单体建筑的特点,在孟加拉国都是前所未有。晚期遗存主要为十字形中心神殿建筑及八边形塔等附属建筑。

孟加拉国在唐代属于东印度,僧哲当年曾在该地逗留数年,僧哲到这里的时间为七世纪末叶,与纳提什瓦遗址的早期遗存年代接近。而且僧哲所到的三摩呾吒国就在该遗址附近,甚至有可能存在地域重合。该遗址中寺院在僧哲到来时是否存在,或者僧哲是否到过这处寺庙不得而知,但孟加拉国境内的许多寺庙都应留有僧哲的足迹则是无疑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援助孟加拉国发掘毗诃罗普尔古城遗址

2. 大津法师也是澧州人,也是从小入空门。仰慕佛祖,寻求真经,于永淳二年(683)经海路前往南海。起初有多人结伴而行,最后只有孤身前往。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才到达室利佛逝洲。在这里停留数年,熟读佛学经典。义净从印度回国途中,在室利佛逝见到大津。义净因在此还要停留几年,于是派遣大津先行回国,写好呈送朝廷的表文,请求当时皇上武则天于西方修建佛寺。并将义净新译杂经论十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以及《西域求法高僧传》两卷托大津一并带回。大津于天授二年(691)五月十五日启程航海回国。也就是说,义净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及《西域求法高僧传》这两部传世宝典都是由大津从南海带回,所谓“南海寄归”。《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之首也有:“沙门义净从西国还,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归,并那烂陀寺图。”10义净于室利佛逝写就《西域求法高僧传》,大津是立传的最后一人。

义净为什么不将自己的著作和译经亲自带回交给皇上武则天,而由大津“寄归”,这是有深意的。他手里还有五十余万颂三藏的待译经书。其实他在两年之前就曾回到了广州,而却没有继续往北走,他找了一个托辞立马又返回室利佛逝。他深知自古君心难测,尤其武则天义净更不敢造次。义净西域求法当年,皇帝是高宗李治,这时武则天篡位,改国号“周”。他要探一下虚实才敢回京,于是就有了大津寄归这一出。义净在室利佛逝静候中土佳音。

大津是深知义净用意的,他没有辜负义净的重托,将大津寄归的著译呈献给皇上,并备陈义净求法的艰辛和公德,武则天大为赏识。长寿二年(693),义净启程回国,奉诏入东都洛阳,在这里受到隆重礼遇,武则天亲自出城迎接,其规格之高甚至超过当年玄奘。应该说澧州高僧大津为义净的载誉归来立下了首功。

在中国古代,前往西域求法的高僧中最著名者有三人: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和义净,玄奘居首,义净晚于玄奘,其名望也紧随其后。

西天取经无论从陆路还是海上,在古代其艰险都是不言而喻的。正如义净所述:“长截洪溟,似山之涛横海;斜通巨壑,如云之浪滔天。”本来最初与义净同行者还有两人,到广州时一人止步,到室利佛逝后又一人因病返回,最后到达印度的只有义净一人。大津最初也有多人同行,最后也只有孤身一人继续前行。玄奘从陆路西行,历尽千难万苦,于是便有小说《西游记》。可是众高僧取经的路上没有降妖伏魔的孙大圣,都是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取回真经。

中孟两国考古工作人员共同用餐

注释:

1.(唐)释义净著;王邦维校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中华书局,1988年.

2.三摩呾吒国,今孟加拉国恒河三角洲一带。

3.或作“澧州澧阳人也”。

4.《中》、《百》两门,指《中论》和《百论》。

5.庄、刘二籍,指庄周的《庄子》和刘安的《淮南子》。

6.高丽国,今朝鲜、韩国。

7.师子国,今斯里南卡。

8.尸利佛逝,又作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巨港。

9.新译杂经论十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和《西域求法高僧传》两卷都是义净的译经和著作,是义净托大津寄归的。有人曾将之作为大津译著,谬也。

10.那烂陀寺图后已失,未能流传下来。


主编/易宗明| 编辑/黄 静


上一篇:游宰相故里,赏湖上茶园。
下一篇:千古奇文《醒世歌》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