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52年毛主席游孔庙,对旁人打趣地说道: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1952年,毛主席在路过曲阜的时候,特意去览了一番孔庙。一路上毛主席与随行人员交谈甚欢,不仅给大家讲了曲阜的来历,还讲了不少关于孔子的事情。

而在毛主席等人览过孔林和孔庙之时,毛主席突然向旁边的人问道:“你们知道孔子姓什么吗?”

孔子不就是姓孔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可毛主席却笑着摇了摇头,说大家说得都不对。难道孔子不姓孔?那他又姓什么

毛主席

姓氏本非一家

绝大多数的人都误以为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这仿佛已经成了我们思维的定势。然而名和字的却如此,姓却是大错特错的。因为根据先秦时代的姓氏原则,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在此之前,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极其容易混淆的东西——姓和氏。姓,原本是代表母系氏族的族称,所表明的是一个人的血缘身份,即同姓的人都是源自与一个同一血缘的亲族。

这也是现代社会中,当我们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看到有同姓之人,往往会有一丝莫名的亲切感。

在旧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中,由于人类实行群婚制,子女与父亲的关系不能确定,只能按母系来确定人的血缘身份和氏族归属。

孔子

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祖先。而确定同一血缘的根本性标志便是姓,所以先秦时期的姓大多以“女”字为偏旁。这是由于当时母系社会女子的地位所决定的。

姓的不同就代表着有不同的女性祖先,如姬、姜、嫪、姒等。这些都属于先秦时期的姓,如果追溯起来,就会发现同姓之间都会有一个相同的老祖母。

也正是因此,西周宗法制度下,便早早地立下了“同姓不婚”的制度规范。而当时的女子也因此必须要嫁给外姓,所以先秦时期的女性只称姓不称氏。

以我们所熟知的烽火戏诸侯中的褒姒为例,姒才是她的姓。由于她来自褒国,而褒国的礼制是“妇人称国及姓”,也就是妇女的名字要以国名加上自己的姓,所以才被称之为褒姒。

后世关于姓的来源,也多有以下几个渠道:以图腾为姓,以封国与封邑为姓,以官职为姓,以职业为姓等方式,可以说中国姓的起源是较为复杂多样的。

褒姒

氏则晚于姓,亦或者可以理解为,氏是从姓衍变而成的。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这是男性贵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主要是用来区分社会地位的尊卑。

最早的一些氏,如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都是父系氏族社会开始逐渐取代母系社会的标志,当然后来的一些氏也有来自天子赐予的国名、谥号、居邑等。

最为常见的是在古代同一姓的族人之中,由于子孙的繁衍,四处的迁徙,以及身份上的变化,同一祖先同一姓的宗族之中便分出了许多的支派,他们用来作为标志的就是氏。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它指的就是在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可以拥有氏,而平头百姓只有名,是没有资格拥有氏的。

也就是在封建社会之中,一个人可以有姓,但不一定会有氏。而有氏的人,一定有姓。如西周天子姓姬,却并没有氏,大概是他们不需要用氏来区分自己的尊贵

神农氏

由于夏朝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人与人之间开始有了鲜明的尊卑观念,氏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宗法身份的问题,将贵族与平民百姓给区分了出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同姓家族人员迁移等变化,同姓同氏之中又会演变出不同的氏,也就是会出现同姓但不同氏的问题。

例如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不少都是姬姓王室。为了区分他们与周天子的血缘,他们除了继续使用姬姓之外,还增加了氏。

如燕国,虽然贵为姬姓,氏则为燕。晋国的君主同样是姬姓,却为晋氏。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一般都是以封国作为自己的氏,这也是为了区分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

随着子孙的传承,虽然大家还都是同样的姓,但是由于血缘的不断稀释,这些贵族们更为倾向的是同氏之人,而非同姓了。

周天子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西周落魄之时,虽然同为姬姓,而那些诸侯王却并不太愿意向周天子伸出援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即便在同一姓中,也会有不同的身份差别。而由于姓的来源多变,所以即便是同姓之人也很难追溯到同一祖先,但是氏却不同,一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先祖。

孔子姓的来源

那么孔子的姓和氏究竟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都以为他姓呢?他的后人为何也全部都姓,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姓呢?这就需要我们来查询一下孔的先祖。

其实在孔家族相关典籍的记载中,关于他们祖先世系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契,《孔氏祖庭广记》中也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孔子

“昔, 契以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而赐姓子氏。至周成王时, 以商之帝乙长子微子启国于宋。启卒,立其弟微仲衍……”

所以学术界一般认为契就是孔子的远祖,同样是后来商朝建立者的先祖。西周灭亡商朝之后,为了安抚商朝的王室贵族,便册封了微子启为宋国的国君。

微子启死后弟弟微仲继承了宋国王位,而微子启正是孔子的第十三世祖。孔子本人也非常地推崇这位先祖,在《论语·微子》中赞美他与比干、箕子为“三仁”。

从上述的材料中,我们也能很清晰地看到,孔子的祖先乃是“子”姓,在《孔门实纪》中也有确切地记载孔子的祖先“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

况且先秦时期的男子一般不称姓,也没有必要称姓,也就是他们并不会把姓挂在名字的前面。《日知录》有记载:氏焉者,所以为男别也;姓焉者,所以为女坊也。

微子启

举个例子来讲,爱国诗人屈原我们大家都知。那么屈原姓什么?姓屈名原?实则不然,这里的屈还是他的氏,芈才是他的姓。

同样具有芈姓的还有楚国的王室成员,如早期对屈原极为信任的楚怀王熊槐,也属于芈姓。而熊则指的是楚怀王的氏。

也就是姓和氏分别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即便都处于贵族阶级,但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再次验证了我们上文关于同姓之间不同氏的说法。

因此顾炎武曾总结,考察几百年间的历史,从来没见过有男性称自己姓的。因为那个时期,男性一般是以自己的氏作为与他人的区分方式,而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姓。

所以后世的史书中对于孔子描写常用的“孔氏”,指的并不是孔丘姓孔,而是说他的氏为孔,故而称之为“孔氏”。

顾炎武

而姓与氏的混淆,可以说是从太史公司马迁开始的。典型的佐证便是司马迁在《史记》之中介绍一个人时,往往以“姓某氏”加以简单的概括。

如在《高祖本纪》中介绍刘邦时,便以“姓刘氏”为开头,姓与氏已然混淆在了一起,没有根本性的差别了。

而在对孔子的介绍中,司马迁也是以“字仲尼,姓孔氏”来介绍的。因此许多人便误以为孔子姓孔,字仲尼。

但其实这也并不能说就是太史公司马迁写错了,只能说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姓与氏已经逐渐合一了,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更何况西汉普遍以古氏为姓,也就是以之前的氏作为自己的姓,没有再去刻意地强调姓与氏的区别,也就导致司马迁在记述的时候,直接忽略到了姓与氏的不同。

司马迁

因为其实早在战国时期,西周传承许久的礼乐制度便已然崩坏了。宗法制度的崩溃,导致一大批氏族贵族趋于瓦解,氏不再成为一个可以标榜贵族的身份标志。

再加上战乱所引起的人口迁徙和和平时期所带来的人口繁衍,血缘不断地稀释,同性之间所拥有的共同血缘成分越来越少,姓的特殊作用也越来越低了。

也就是说,姓与氏都在不断地丧失着本属于他们的地位,而逐渐变得稀松平常。这也可以说是时代正在不断地进步着,旧的阶级在死去,新的阶级在不断地产生。

秦汉之后,姓氏的制度基本处于一个融合阶段,到了汉代以后,就统称为姓,二者之间已是难以区分的了,也更加不会有人会去刻意区分。

孔子真实的姓

孔子

当然有人会有疑惑,既然孔子不姓孔,而是以子为姓,那么如今孔子的后人为何以孔为姓?孔子的氏为何又偏偏是孔?子姓最开始的氏又是什么?

这就又要回到我们前文所说的孔子的先祖微仲了,由于当初是被封在了宋地,便以宋作为了自己的氏。也就是当时的孔子祖先是以子为姓,以宋为氏。

不过在当时又盛行着一种“五世亲尽,别为公族”的思想,也就是五代之后与之前的血缘就基本已经断绝了,需要重新分出一支氏族。

等血脉的传承来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的时候,孔子的先祖们与宋国王室之间的“宋”氏的关系也早就淡薄了不少。

于是孔父嘉的后人,便干脆以“孔”为氏,重新建立了一个宗支。也就是此时孔子的先祖们又再次更换了自己的氏。

孔父嘉

在《孔子家语·本姓解》中便有清晰的记载: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而这之后,由于姓氏的混淆,尤其是秦之后人们都以氏为姓,便造成了孔姓的诞生。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孔父是孔父嘉在世的时候,宋国的君主所封赐的号,后人便直接拿来当作了氏。不过,不管怎么样,此时的孔子祖先,已经是以子为姓,以孔为氏了。

不过也有人继续坚持孔子姓孔的说法,其中最为有力的“证据”,就是2015年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座“孔子屏风”。

这个屏风上面不仅有清晰的孔子画像,更有一段介绍孔子生平的文字,而其中便清晰地写道:“字中尼,姓孔,子氏。”

众所周知,出土的文物是历史鉴别的一大关键证据。而且这个海昏侯墓的主人,是西汉时期的第九位皇帝刘贺,虽然在位仅十日便又被废黜了,但是他的陪葬品还是很具有价值的。

刘贺

那么难道我们真的想错了,孔子真的是姓孔而非姓子?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早已争议了许久。

不过,我们如果翻看先秦历代史书的话,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先秦时期根本就没有“孔”姓这一说法。《通志·氏族略》中归纳了先秦诸姓,共有二十七个,但唯独没有“孔”姓。

顾炎武则在统计中,认为共有二十二姓,可惜的是也没有“孔”姓,2008年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学院副院长张淑一教授所出版的《先秦姓氏制度考索》中也排除了“孔”姓。

可见,古今的学者都不认为“孔”姓出现过在先秦时期,再加上我们上述材料的印证,孔子姓子,氏孔的说法是完全可以公认,无异议的。

那么为何海昏侯的墓中对于孔子的记载,要将其称之为孔姓,这其实还是我们前文所赘述的原因。即郑樵所言:“三代以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顾炎武

也就是说夏商周以后,姓与氏不再单列出来了,而是合二为一,都可以用来作为婚姻的嫁娶,而区分贵贱的方法则是根据地望,简单明了即门阀世家。

因此海昏侯墓中关于孔子的记载,便直接沿用了太史公在《史记》中的描述,将孔子的姓定义为了孔。

姓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虽然在历史传承中产生了一些变化,但它依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它不断凝聚着我们这个强大的民族。


上一篇:夫妻恩爱20年赌气离婚,晚年前妻求复合,郑洞国婉拒:我养不起她
下一篇:纪念寄畅园献园70周年[七律]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