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结婚12年,郁达夫登报怒斥妻子红杏出墙,王映霞却反咬:人面兽心

1939年3月5日,王映霞在新加坡接到香港出版的《大风》报纸,她不会想到,随之而来的一阵“大风”将刮走她的婚姻。

她摊开报纸,赫然看到丈夫郁达夫所写的《毁家诗纪》。她读了一遍又一遍,始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毁家诗纪》的20首诗写得清新脱俗、婉转动人,但郁达夫的自注却令人大跌眼镜。在其中7首诗里,他公开斥责妻子王映霞“红杏出”;而与她有染的,则是**高官许绍棣。

丈夫登报公开妻子与人有染,无异于当众羞辱,该是多么让人难堪啊!这突然而来的打击,让王映霞措手不及。手中的报纸跌落在地,她关上房门,一个人坐了很久很久。

从白天到黑夜,直到电灯亮了。她的悲伤和羞耻变成了一种莫名的怨恨,王映霞提笔写了下《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两篇文章,回击郁达夫的指责,同时也终于下定了要和郁达夫离婚的决心。

与郁达夫相识的那一年,王映霞才19岁。

1927年1月14日,32岁的郁达夫穿着妻子孙荃寄来的皮袍子,在老同学孙百刚的家里遇到了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

彼时的王映霞风华正茂,青春靓丽,郁达夫第一眼就看呆了。就像贾宝玉第一次看到林黛玉,他痴痴地说:“我觉得从前在什么地方见过王小-+姐,好生眼熟。”

当时追求王映霞的人排成长队,她对郁达夫并无感觉,甚至都没有搭理他。但是郁达夫却对她过目难忘,不仅主动邀请她吃饭、看电影,而且回到家中还情难自抑,在日记中写道:“我真想煞了映霞,不知她是否也在想我,此事当竭力进行,求得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

虽然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早在七年之前,郁达夫就已经娶了同乡女子孙荃为妻,并且有了三个子女。在他写下这段日记的时候,留在老家富阳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四个孩子。

郁达夫骨子里的浪漫和风流,注定了难以从一而终,他当即对王映霞展开猛烈追求。面对郁达夫的痴缠,王映霞十分苦恼,甚至一度躲回杭州老家。

不久,王映霞20岁生日,郁达夫特别在江浙菜馆订了一桌上好的酒席,并奉上一份相当贵重的生日礼物。对于年纪轻轻,喜欢热闹和排场的王映霞而言,这种吸引力是前所未有的。

郁达夫的情书一封接一封,他的激情追逐和风流文采,都让王映霞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情窦初开的她半是同情,半是爱情,逐渐坠入了郁达夫为她张开的“情网”,以至于“以身相许”了。

可是作为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是何等的骄傲的一个人,她怎么能嫁给一个有妇之夫?

在订婚之前,王映霞向郁达夫提出条件:可以和他结婚,但必须明媒正娶,郁达夫要与原配妻子孙荃离婚。

美人松口,郁达夫自然满口答应。1927年6月5日,他和王映霞在杭州聚丰园订婚。但是这段感情从一开始,他就负了王映霞。

郁达夫是个矛盾的人,将美人追到手之后,他又陷入对妻儿的愧疚之中,在日记中写道:“我时时刻刻忘不了映霞,也时时刻刻忘不了北京的儿女。一想起荃君的那种孤独怀远的悲哀,我就要流眼泪。”

远在富阳老家的孙荃得知丈夫与王映霞订婚,无可奈何,只得默认。

1928年3月,郁达夫与王映霞在上海举行婚礼。郁达夫赋诗一首:“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终于抱得美人归,欣喜得意,溢于言表。

然而发妻有孕在身,郁达夫如何忍心说出离婚的绝情话?在激烈的内心挣扎之下,他最终没与发妻离婚。

王映霞同情孙荃的处境,同时也不想让所爱为难,也不再坚持,只是提出“即使不能离婚,也不能再回富阳与孙荃同居”。郁达夫表示完全同意,只是每月寄钱作为孙荃和孩子的生活费用。

后来王映霞解释说:“我开始是坚决要他同孙荃离婚的,后来和他的感情深了,也不忍逼得太厉害。不管怎么说,孙荃曾经是他的发妻,又有儿女;而且不久又要生孩子了。”

可是王映霞的让步,却让郁达夫越发纠结。

婚后,郁达夫在处理孙荃的事情上一直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他放不下妻儿,心中歉疚,但是又贪念王映霞的美貌与欢愉。

结婚的最初几年,郁达夫与王映霞两情相悦,感情正浓,孙荃可以放到一边去。但是激情退去,他对发妻和儿女的负疚,逐渐超过了对王映霞的爱情。

1932年2月,他突然取走了家里唯一的五百元,独自到富阳与孙荃相会。

郁达夫与孙荃“恢复关系”,让王映霞心中十分失落,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当年他追求王映霞时曾亲口承诺“不再与孙荃同居”,如今食言,于情于理都难以原谅。婚姻的裂痕,就此埋下。

而后的夫妻生活中,双方互相猜忌,彼此生出更多不满。郁达夫得不到情感上的满足,对王映霞开始怀疑、衔恨,加上酗酒风流、胡乱花钱等作风,使得夫妻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不可收拾。

1933年4月,郁达夫与王映霞迁居杭州。浙江的一些官僚政客、名人记者等纷纷来访,附庸风雅。郁达夫疲于应付,再也写不出小说来,没有了稿费收入,经济上也陷入拮据。

在杭州期间的郁达夫颇不得志,整日郁郁寡欢。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清高到底,做一个穷酸文人;要么投靠当局,谋个一官半职。

1935年冬天,郁达夫经人介绍认识了有权有势的**元老陈仪。在陈仪的关照下,郁达夫还是“为五斗米折腰”,于次年南下福州谋求职位。

然而到了福州,郁达夫却没能获得陈仪许诺的“福建省教育厅长”的职位,心中郁郁,故态复萌,整日醇酒妇人,耽于作乐。

王映霞独自带着孩子和老母亲留在杭州,郁达夫去福州二十天后,她曾连写了两封信给郁达夫,希望到福州和他在一起。郁达夫却“作复告以缓来”,不让妻儿前来团聚。

战声日紧,兵荒马乱,王映霞终日惊惶,无所依归。也就是在此期间,她与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相识。

日军攻占杭州后,王映霞独自带着老母亲和孩子辗转逃难到丽水,又一次遇到了南迁到此的许绍棣。从杭州到富阳,这段时间许绍棣对王映霞一直照顾有加。

时逢许绍棣的妻子刚病逝不久,他独自带着3个女儿生活。两家人比邻而居,许绍棣对王映霞有求必应,十分殷勤。一个刚死了老婆,一个丈夫不在身边,两人的频繁来往不明不白,自然引出了许多风言风语。

郁达夫虽然远在福州,还是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心中意难平。1938年3月,郁达夫离开福建到武汉工作,将王映接到了武汉。

夫妻久别重逢,本该幸福生活,但两人在武汉的相处却矛盾重重。王映霞以水土不服为由多次提出要回丽水去,郁达夫不免留了个心眼。

没过多久,他就截获了许绍棣写给妻子的三封信件。这三封信,郁达夫说是“情书”,是王映霞与许绍棣有染的“罪证”。但是王映霞却为自己辩解,称这些信件不过是她替许绍棣做媒的书信来往而已。

但是这样的借口,郁达夫如何能信!联想到妻子可能在丽水与许绍棣“同居”,他怒火中烧,为了发泄中愤怒,他疯了般将截获的信件在朋友中散发。王映霞颜面尽失,一怒之下离家出走。

妻子不告而别,在郁达夫中,更加坐实了她与许氏有染。郁达愤而在武汉《大公报》上发表一则“气死人”的寻人启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金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想念甚殷,乞告以地址。郁达谨。”

许绍棣担心影响仕途,不想被搅进去太深,主动当了“缩头乌龟”,断了与王映霞的来往。王映霞在消气之后,也回到了武汉的家中。

许绍棣撤了,王映霞也回心转意,事已至此,本可以告一段落。但是郁达夫心里憋了一口恶气,无处可撒。他心有不甘,将过去两年写成的诗词添加批注,编成《毁家诗纪》公开发表。

郁达夫此举,就是要公开羞辱妻王映霞,以及许绍棣。这也彻底惹恼了王映霞,她立即写了一封长信回应郁达夫,其中说道:

“为了孩,为了12年前的诺言,为了不愿使你声名狼藉,才勉强维持这个家的残局。然而你却是一个欺善怕恶、得寸进尺的人,在忍无可忍的状况下,只好把你那颗蒙了人皮的兽心揭穿了。”

郁达夫而“登报休妻”,王映霞既伤心又气恼,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道:当初“神仙眷侣”般的美好爱情,会是这样的结局!婚姻已无可挽回,夫妻两人恶语相向,曾经的翩翩佳人和风流才子,就此撕破脸皮。

1940年,王映霞与郁达夫在新加坡协议离婚。曾经被喻为“富春江上神仙侣”的才子佳人,就这样以彼此怨恨的方式分道扬镳。

王映霞晚年自述,她想要一个安定的家,而郁达夫只能做朋友不能做夫妻,两人性格差异巨大。这段婚姻带给她的,更多是失望和心酸。所以她后来再婚,“既不要名士,又不要达官”,只想嫁个老老实实的普通人。

1942年4月,38岁的王映霞由**元老王正廷做媒,再披嫁衣,嫁给了在华中航业局担任经理的钟贤道。这场婚礼轰动山城重庆,办得十分有排场。婚后,夫妻两人相敬如宾,过得安稳而幸福。

而郁达夫在离婚后,万念俱灰,远走南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投身抗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抗日。新加坡失守后,郁达夫避难至苏门答腊岛,在1945年8月遭日军逮捕,不久惨遭杀害。

1980年,给了王映霞38年的平静婚姻生活的丈夫钟贤道去世。2000年,王映霞病逝于杭州,终年92岁。

对于生命中的两个男人,王映霞在自传中如是评价:

“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两段婚姻,两段不同的人生经历。时间的流逝治愈了一切伤害,孰是孰非,晚年的王映霞已经彻底放下。无论是郁达夫还是钟贤道,都已经无爱也无恨,只剩下淡淡的怅惘和深深的怀念。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夜话~


上一篇:1938年,小伙卖日本人花生不收钱被骂汉奸,一年后阿部规秀被击毙
下一篇:抗日战场上硬核狠人,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将日军军官击毙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