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回顾乒乓球技术发展史看技术流派

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有胶皮的球拍,于是打球就成了一项技术活。

1936年第十届世锦赛,罗马尼亚和奥地利团体决赛打了31小时,都是削球打法;那时的球台小、球网高、球大而软,跟现在都不一样。

50年代开始,正贴胶粒和奥地利人发明了海棉,这两项被全面使用,打法开始繁化。

1952年,日本发明弧圈球技术后,进化成中远台长抽打法,日本开始了近十年的称霸乒坛,在此之前从来都是欧洲人的天下。

1959年以容国团代表的中国式近台直拍快攻打成为了新的技术流派。

70年代开始,被日本和中国直拍打晕了头欧洲佬醒了,结合了快攻和弧圈两方面技术,并有横拍两面打的优势,重新夺回霸主地位,这段时期反贴开始使用。

80年代中国以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同时还在发球技术、正反面不同胶皮结合使用上下功夫,以巧夺冠。

80年代未,欧洲横拍两面使用反贴的双弧圈打法,以及ITTF各项改革,主流方向又转向了欧洲。

90年代开始技术开始极度繁化,器材(正胶、生胶、长胶、反贴)×技术(削球、快攻、弧圈球)×球拍正反面应用,如此一来,技术流派百花齐放,各有长短,不一而足。中国以强大的团队面面俱到,邓亚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出位,刘国梁正手正胶+反手反胶的快攻、弧圈、横打、发球等技术样样齐全。

从90年代未开始,在继承快攻和发球这两个强项基础上结合弧圈技术,把这种打法玩到了极致,很重视“前三板”概念,孔令辉、马琳、王励勤等一批人都是这套技术系统,女子方面因力量原因另个方案同样取得统治地位。

2000年王皓创新的直拍两面双弧圈打法搅局,2004年奥运失利后进行核心升级(个人猜想),成为“全弧圈”技术系统。从这里为分界线,之前的所以打法都是基于线性发力框架的。

2008年张继科横板全弧圈打法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系统。后面发展起来的樊振东、梁靖崑等。

全弧圈球技术:以人体重心为旋转中心,双腿发力为主要力量驱动胯部转动,带动上身(腰肩)转动,随着身体小角度快速转动大臂自然甩随之小臂自然收转,如果以这样定义为全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话,王皓是开端,张继科做到完善,樊振东在正反手两个方面将力量与连续性估到最大化体现,梁靖崑类似樊振东,而林高远、王楚软以及新生代和国家女队都不见得全是这种发力架构,国外的也不是。

目前比赛得到的现象是,特别是国外选手和中国女队,一直都是在斗反手,在接发球开始中可拧可拉可搓可挑击球方式比正手多样,在相持中用身体前倾和小臂舒展的线性发力,动作小连续性强节奏快的特点,而正手普遍有虽然力量大但动作大还原难的弊端。然而全弧圈球技术发力框架我认为可解决正反手两面都可达到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


20221121


上一篇:北京九十年
下一篇:清朝历史上唯一被相机记录的登基大典——溥仪登基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