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注释】
▲蘧伯玉:蘧瑗[qú yuàn],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封内黄侯,奉祀于孔庙东庑[wǔ]第一位,是孔子的朋友。
《卫灵公篇》15.7 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欲寡其过而未能也:想要减少自己的过失却没能做到。蘧伯玉知错能改,反省自己以往的过失,因为以往的过错已经改正,现在已经找不到自己的过错了。
▲使乎:称赞使者之语。
【译文】
蘧伯玉派人来拜望孔子,孔子请使者坐下,问道:“夫子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夫子想找到自己的过失并改正,却没有找到。”使者出去后,孔子说:“好一个称职的使者啊!好一个称职的使者啊!”
【学而思】
承接上一章,因为“古之学者为己”,才有“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乎!使乎!”参读《子路篇》13.20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知识扩展】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孔子皆後之,不并世。
【译文】孔子所礼敬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玉……孔子出生的时间比他们都晚,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成语:“伯玉知非”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译文】蘧伯玉五十岁的时候知道自己前四十九年所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