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蒙古人的贡献——六小龄童家族带给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回想学生时代,每年寒暑假,打开电视都有《西游记,那些经典镜头和配乐,勾起了无数的童年回忆。

六小龄童,原名章金莱,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美猴王,章氏家族“四代美猴王”带给了大家无数欢乐。

2014年12月5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寒气逼人,但是草原读书月名人演讲周序幕的拉开以及六小龄童的助阵却让内蒙古大学“热”了起来。作为名人演讲周的受邀嘉宾,六小龄童幽默诙谐的语言、独到犀利的见解、精彩绝伦的表演,让现场学子激动万分备受鼓舞。

在活动现场,六小龄童为本次读书月赠送了100套《听孙悟空说西游》,并将这套著作的蒙文版版权捐赠给内蒙古日报社蒙文版编辑部。内蒙古日报社蒙文版编辑部为感谢六小龄童为推广蒙文西游文化做出的努力和对内蒙古日报社蒙文版编辑部的信任,连夜为他纯手工缝制了蒙古袍,并委托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乌日吐那斯图交给六小龄童,乌日吐那斯图在活动现场亲自为六小龄童穿上盛装。

身着华丽的蒙古袍,六小龄童激动地说:“我是蒙古族后代,但这是生平第一次穿蒙古袍。”虽然在演讲中,他没有解释自己是蒙古族的渊源,但是讲座结束后他向记者道明了缘由:“父亲经常说我们的血管里流的是蒙古人的血液。在元代时有很多蒙古族骑兵,到了浙江绍兴以后,有一部分就留下来和当地汉族人通婚,我就是蒙汉文化的结晶。后来,在开会的时候遇到时任人大副委员长的布赫,他说你就不要改了,蒙汉一家人。”

说起内蒙古,六小龄童回忆道:1982年,他随《西游记》剧组第一次来到锡林郭勒盟,此前他没见过草原,牛羊蒙古包及蓝天白云,一个多月里他很有新鲜感,从没喝过的奶茶他也渐渐习惯了。蒙古族的热情好客,加深了他们情感的交流。一些蒙古族观众还在剧组饰演了一些小角色,大家相处得很开心。

六小龄童说:“父亲经常说我们的血管里流的是蒙古人的血液,所以到了草原总有一种亲近感。2004年,我到呼和浩特去做电视《连城诀》的宣传,我在里面演了一个反派角儿,顺便还到包头去做民政福利彩票的嘉宾,当地的报刊报道说'孙悟空有蒙古族血统’,人们对我非常热情。我到街上买报纸,结果报摊的人认出我来,坚决不要钱。本来在这个片子里我不是主角,但是在呼和浩特我成了所有媒体的主角。过去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一下子感觉心理距离特别近。我还专门去祭拜了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买了很多书,买的一幅整张牛皮制的成吉思汗像,现在挂在我父亲在上海的家里。当地人都不相信:'孙悟空是蒙古人?’他们兴奋极了,那些导游还有观众纷纷和我合影留念。”

“当年(大概是60年代初),我父亲演了一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个戏影响很大,还排成了电影全国放映。内蒙古京剧团也排了这出戏。但我父亲还没到过内蒙古。”

六小龄童说:“我和时任额尔古纳市市长钱瑞霞相会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十大魅力名镇’,我是绍兴市安昌镇的代表,钱市长是额尔古纳市室韦乡的代表。我们两人要各自为所代表的地方说好话。轮到我时我说'今天非常为难,我是有蒙古族血统的,一边是我的祖籍故乡,一边是我的遥远的心灵的故乡,我希望这两个地方都是魅力名镇,都能够入选!’两边都鼓掌。结果,这两个地方都入选了。活动结束后,钱市长送给我一个黄铜做的马镫和一个用当地的桦树皮做的市长名片,很有特色,非常有纪念意义。我送给她一本我的自传,我说以后只要家乡召唤随叫随到!这种情感是自然的,不是说出来的。”

六小龄童家族是蒙古族的后裔。其祖先随着蒙古骑兵的铁蹄,从大漠黄沙的塞北,一路来到了隽秀轻盈的越国江南。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留在南方的蒙古人被贬为“堕民”,他们被集中居住,不能参加科举,不能进入上流社会,不能与一般平民通婚往来,不能随意迁徙。

在这样逼仄的生存通道里,做道士、小商小贩、吹拉弹唱的街头艺人,成为“堕民”们唯一的谋生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堕民”学会了演戏,甚至自创了戏派。“章氏猴戏”便是如此诞生的。

从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章廷椿开始,“章氏家族”演猴戏便有了些名气。那时候,章廷椿还有个名号“活猴章”。每到农历节日,“活猴章”便会头戴木头雕刻的猴面具,光着脚,手拿锄棒舞起来,演猴戏。

真正把章家带上“猴王世家”之路的是六小龄童的祖父章益生。起初,他一边耕地,一边经营着一家小灯笼店,只在农闲或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参与演戏。因为他演得最多的也是猴戏,而且活灵活现、自有特色,所以久而久之便有了“赛活猴”的美誉。

在1920年代,他向乡邻借来5块银元,只身去了当时日渐繁华的大上海。最开始的时候,他把上海的戏剧道具贩到乡镇,做戏业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他在上海开了一家“老闸大戏院”。

章益生的儿子章宗义,即六小龄童的父亲,因6岁学艺,故名“六龄童”。章宗义自幼痴迷社戏,常常偷偷地逃学去很远的村子里看戏,为了形神兼备地出演“美猴王”孙悟空,章宗义甚至养了一只小猴子,整天与之形影不离,观察并学习它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此外,他还打破门户之见,博采各家猴戏之长,并对之进行创新。最终,他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南派猴戏。自此以后,章氏家族便以“猴王”名家,名震海内外。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句诗出自毛泽东的诗词《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而当年,毛泽东就是再看了六小龄童父亲章宗义(六龄童)的表演后写下了这一名句。

当时,章宗义心目中的“猴王”衣钵传承人是二儿子“小六龄童”章金星。照片中,周恩来总理怀中抱着的就是小六龄童。

遗憾的是,章金星16岁就罹患白血病离世了。“我最早的艺术启蒙老师不是父亲,而是这位早逝的二哥。”六小龄童说,二哥在生病的6个月18天里,每天给他讲一本小人书,而六小龄童也是从那个时候才知道、了解、想演孙悟空的。因为二哥跟他说,等他演成真正的美猴王的时候就能看到自己了。也因为这句话,六小龄童决定走完他没有走完的西天取经之路。

“小六龄童”去世之后,为了继续传承“章氏猴戏”,章宗义开始教六小龄童练功。他并不是一位严厉的“虎爸”,相反,在六小龄童的眼里,他是一位“外婆师傅”,对自己很是溺爱。

1982年,央视筹拍《西游记》,导演杨洁给“南猴王”六龄童打来电话,六龄童向他推荐了六小龄童。试镜时,杨洁顾虑重重。看上去,六小龄童非常内向,不爱说话,和那个肆无忌惮的猴王形象相差悬殊。但是当他舞动金箍棒的时候,杨洁忽然眼前一亮……

《西游记》播出后,六小龄童的表演广受好评,被称为“几乎完美的演出”。他借此剧连获金鹰、飞天两项大奖,并当选第二届中国十大电视明星第一名。而电视化的猴戏表演,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章氏猴戏”。

自1988年首播以来,82版《西游记》在央视和卫视重播次数至今已累计多达3000多次,全世界重播率最多。

至今,“章氏猴戏”在中国已有100多年历史,章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猴王世

码字不易,多加关注“青城历史聊斋”,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篇:冬的杂思
下一篇:八字中不利婚姻的凶煞!收获爱情前一定要破解!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