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深度权谋:大国之间的较量

2023-05-06 21:54:03

随着魏国的不断强大,魏文侯把攻打中山国作为战略上的举措。魏国和中山国之间隔着一个赵国,魏国就派遣使者去和赵国商量。

赵国国君实际上打算不答应。

赵王士赵刻对赵王说:“大王有所不知。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利,魏国在战争中就一定会疲惫。魏国如果在战争中消耗过大,在列国势利就会变弱,在列国中地位就会降低,强国也就这几个,魏国弱了咱们赵国地位就随之就抬高了。魏国如果真能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必然不能越过强大的赵国来占有中山国。如此,虽然是魏国在用兵,而得到中山国的却是我们赵国。大王不如答应魏国借道攻打中山国。在答应时要显得很为难,并表现出借路是出于不得已的事情。这样才能不引起魏国怀疑。”

解析:赵刻在对形式分析谈到两点,一个是魏国胜,一个是魏国败。

一、 胜:魏国不可能越过强齐而占领中山。

二、 败:邻国战争共同消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得利的还是赵国。

赵刻的意思是在魏国远赴攻打中山,路途遥远士兵疲惫,供给线长远,即使魏国强大于中山国数倍也是不一定能胜,即便胜了,战争对于魏国的消耗也是短期内恢复不了的。

赵刻总结不管胜与败,最终得利者终是赵国,士赵刻分析非常符合逻辑,但是再精明的人也会有一疏忽。

三、如果魏国把赵国北边中山国吃掉,如果对赵国形成南北合围夹击之势呢?

我们来看看魏文候这边。

在茶茶对魏文候的了解,魏文候权术谋略可是不亚于任何国家的君主和谋士,他能想不到赵刻所想么。

魏文候这么做的目的很有可能在权衡,魏国、中山国、赵国实力才做的决定,决定的前提是,在吞掉中山国以后,不仅不会损伤国力,还会增加自己的势力范围前提下才做的决定。

魏文候在做谋划时候分为三项:

一、大国崛起的战略谋划

预估:魏国深刻了解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下,同时估计了中山国的国力,和赵国的国力。以免腹背受敌。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胜券在握的战术策略

权衡:深刻分析了各种战斗方法的轻重,粮草,军备,兵力(军队战斗力,军兵素养),做出对自己战术上最有利的方法。在冷兵器时代这是最重要的。

权衡利弊中方能决胜千里外

三、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手段

运筹:有了前两项做支撑,用多少兵力借道赵国,远赴中山,距离的长短,元帅的资历和谋划能力,何时出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表面看似平静如水,实则内部暗流涌动。

看似魏国攻打中山国,实则是魏赵两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鹿死谁手,就要看哪位国君的格局更大,实力更强,眼光更长远,谋略更高深。


上一篇:郑正国:八字无财星怎么看财运?
下一篇:十天干之意蕴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