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基础知识点要求掌握;
一、太极:
太极图有人称为“中华第一图”,太极图就是以黑白两个鱼形图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创始万物的本源,这个词出自《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图形象地表达了阴阳消长、相反相成的哲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按照中国哲学的观点,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太极作为一个宇宙创生的实体,它是运动不息的。宇宙是在不停的运动的,运动就产生了阳气,当动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相对的静止,静就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天地宇宙才会运转无穷。
太极即元气,它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由它而生。
两仪是指阴阳。太极一分为二,便为两仪。阴阳两仪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两仪一分为二,即为四象。四象是指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四象一分为二,即为八卦,八卦是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两两重叠,生出六十四卦。
二、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阴对立:外张与内缩、白天与晚上、天与地、手背与手心、奇数与偶数、单数与双数、发芽与叶子等。
三、两仪生四象
四、四象生八卦
五、河图洛书:
六、先后天八卦图:
七、洛书与九宫:
六十四卦:
八卦象数归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