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论伯益在古《尚书》中的德政思想 易律夫撰

2023-05-06 21:54:03

论伯益在古《尚》中的德政思想

易律夫撰


古《尚》记载的伯益,即尧舜禹三朝元老大臣。曾摄为帝天子,又谥称“文圣”。伯益反对夏启的王朝世袭帝制,坚持古禅让德治政治。其德政思想言论主张,主要表现在如下三处,均出自《尚书.大禹谟》。

其一是《尚书.大禹谟》。这是《尚书》中的一篇,虽名《大禹谟》,但却是舜帝后期主持召开的一次治政讨论会。先是大禹提出“黎民敏德”等治政概念,主要是强调对民众的治理,使百姓有品德。舜帝却并不赞同,认为百姓中有“遗贤”,应大力举用。伯益则尊先帝尧帝,在两者之间提出治政“帝德”概念。如果说“文命”是指大禹之子启的小名的话,则禹在此时就已有趁舜帝年迈,企图实行世袭帝制的思想表现,禹开头就说“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即禹子文命启功劳大,可以继承帝位,隐含了禹自己无可非议的当政思想,可见此时大禹的势力已经很大,在公开叫板舜帝。禹部族就是其父鲧部族,当年是尧帝联袂舜部族,方“殛鲧于羽山”的,而后又不得不任用鲧子禹为政,方平悉由“殛鲧”引起的骚乱。而此时尧帝已逝,益部族可能远道,舜帝自是孤掌难鸣。伯益也把握了形势,禹为帝已是不可阻止,但禹欲再用其子启,这是悖古明显的世袭制,则是向古已成规的禅让政治的挑衅。故伯益马上提出“帝德”,要求领导者讲个人道德修养,以规范领导行为,以避免专制造成天下国家不可预料的结果。益的原话是这样的,其原引文是:“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翻译为:伯益说“啊!尧帝的德行广大而影响深远,圣明、神妙,能平定祸乱,能治邦安国。皇天怀念授命,使尧帝拥有四海,成为天下的君王。”

其二是《尚书.大禹谟》。也是在这个同一次治政讨论会。由于舜帝没有完全知道禹的不测思,但也提出“遗贤”思,舜帝与禹的分歧意见已产生。伯益为了协调二者的分歧,不至于闹成大乱子,提出“帝德”概念,但禹并不买伯益的账,三言两句,咄咄逼人,回击伯益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可能还影射了伯益。由于此时的舜帝没有能够有效还击,甚至用沉默来应对禹对伯益“帝德”的不屑。所以,伯益也豁出去了,进一步指出“帝德”的具体要求即不能违背法度,不能淫乐等。禹则又巧妙地将伯益的正确想去回击舜帝,假装同意伯益,进一步解释了德治意义,云“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还提出“正德”概念。也逃过了伯益的进一步稽究。虽然禹为帝后,能够有所作为,但其子启在打败伯益后,全盘否定前朝,建立王朝世袭帝制,实行恐怖政治,淫乐无度,其所作所为受到后来《墨子》、屈原楚辞等的嘲弄。伯益“帝德”的具体阐述载于《尚书.大禹谟》,原引文是:“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于道以干百姓之誉,罔怫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翻译为:啊!要警戒啊!要戒备没有预料的事件,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放纵游玩,不要过分享乐。任用贤人不要三心二意,除去奸邪不要犹豫不决。可疑的计谋不要去做,各种想应当宽广。不要违背正道去谋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背百姓的意愿去顺从自己的欲望。如果坚持实行,不懈怠,不荒废,四方的诸侯国都会向往了。

其三也是《尚书.大禹谟》。舜帝在奖励禹、益等治水有功后引退(也是一次禅让美谈)不久,因“有苗弗率”,令禹“徂征”,禹即誓师谓“蠢兹有苗”,并“奉辞伐罪”,号令“其克有勋”,但是“伐罪”三苗战争却旷日持久,久攻不下。在这种情况下,益苦口婆心,对禹叙述舜帝往事,再启德政之要。而禹此时虽已为帝,也在残酷事实面前,只好顺从益仁建议“诞敷文”,又经过了不短的时期,有苗族方止戈投降。伯益对禹所述的原引文是:“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引之有苗。”翻译为:益赞同而后有异议地对禹说道“只有德行才能感动老天,有德行了,无论多远的人都会来归顺。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会得到好处,这是自然规律。当初,舜帝在历山耕作,来往田间,每天对着天空大声号啕哭泣,对于父亲和继母,宁可自己背着不孝的罪名,招来邪恶的名声。舜恭敬地事奉父亲瞽瞍(善待顽固不化的弟象)。凡遇事见他时,总是一副恭敬畏惧的样子,瞽瞍(包括象)也确实和顺了些。至诚能感动神灵,何况这个三苗呢!”

另外,古《尚书》专辟有《益稷》篇,表明了伯益的政绩之高。古《尚书.尧典》还载尧帝命伯益为朕虞,益让于朱虎、熊罴,表现了德政的谦让谦逊思想;同样尧帝命与伯益同宗的伯夷为秩宗,亦谦让于夔、龙,俱是德政思想体现。《尚书.益稷》又载禹帝与伯益一同治水,云“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表现了伯益的为政协和、甘于辅助德治精神,其能为“鲜食”,当是凡益之道、与时俱进的德治思想表现。而后《尚书》各篇多阐述了德治修德思想,表现了伯益德治思想的影响之大。

总观伯益在古《尚书》中的德治思想,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以德为本,修德为上,躬自力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二是以先王(尧帝舜帝)先贤为榜样,孝敬前贤,前车之鉴,先行效尤,实行以前诺言,按过去方针办,总能应付时效问题,因为过去的经验值得注意。树立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是要有远见卓识,有预见能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方有泰山崩于前而心不动的稳定能力,不乱方寸。四是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健全法制法规,约束个人专断行为。五是任人惟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六是作风简朴,吃苦耐劳,不能枕于安乐,沉迷淫佚。而从以上六点看出,说明作为尧舜禹三朝元老的伯益,其坚持的德政思想不仅有较完备的体系建构,而且还具有社会实施的可操作性,并很可能是上古历史上最先提出德政理论的创立者。


上古先圣伯益图(百度)

(易律撰于2018年8月28日戊戍7月18日季秋)


上一篇:百年进山赋——太原市进山中学校建校一百周年
下一篇:张廴姳书法(350)宋朝陆游名句(位卑;事定)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