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4期
费 密
广受赞誉的清代四川学者
唐林
清初蜀中三杰之一PART 01
费密(1625—1701),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人。费经虞之子。费密曾参加杨展组织的地主武装,抗击农民军。失败后,走避陕西,不久,又偕其父费经虞(曾任明代广西知府)卜居江苏泰州野田村。“州守知其贤,为除徭役。”其父邃于经学,尽传父业,工诗文,究心兵农礼乐等学,以教授、卖文为生。当道拟举鸿博,荐修《明史》,皆为辞。费密守志穷理,讲学著述,在文学、史学、经学、医学、教育和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唐鸿学于《弘道书·跋》将费密与清代大学者顾亭林、颜习斋并称。费密晚年幽居江苏扬州(今扬州市江都区)30余年,授徒自给,著书终生,是当时扬州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
费密一生共著书44种,多达3474卷。在诗、文、经、史、医、书、教育诸方面均有造诣。著述中影响最大者当推《中传正纪》《弘道书》《燕峰文集》《燕峰诗钞》《荒书》等。其中,《荒书》是清代四川纪实史学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记述明代张献忠及其大西军转战四川的编年(1630—1664)史书,所记内容多系费密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叙事详明,文笔简洁流畅,不失大家风范,很多珍贵的原始资料,全赖此书保存下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的线索始出于此。《弘道书》是费密阐明自己儒学观点,总结宋明数百年理学,并批判程朱学派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被梁启超誉为“宋元学术革命的急先锋”,在清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清史稿》《四川通志》《锦里新编》《益州书画录》有传。
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曾圈阅费密所写的《朝天峡》一诗。《朝天峡》全诗如下:“一过朝天峡,巴山断入秦。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暮色愁过客,风光惑榜人。明年在何处?杯酒慰艰辛。”此诗写景,极写江水之深险及旅人之悉绪。全诗风格明快,语句自然,不减李白之风,这是毛泽东所欣赏的。(费振刚、董学文主编:《毛泽东批注圈阅史传诗文集成·上卷》)
后世学者评价极高。《全蜀诗汇》《锦里新编》等编著者、清代张邦伸云:“蜀中著述之富,自杨升庵后,未有如密者。杨主综览旧闻,密则独摅己见,较杨更精。”(《锦里新编》卷5)清代百科全书式学者李调元谓:“吾蜀诗人,自杨升庵、赵文肃、任少海、熊南沙四大家后,古学几凌替。费氏父子起而振之。其诗以汉魏为宗,遂为两蜀巨灵手。”(王小红:《巴蜀历代文化名人辞典·古代卷》)
费密与吕潜(遂宁)、唐甄(达县)合称清初蜀中三杰,是继杨升庵之后为中华和巴蜀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又一四川人。
费密的生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蜀中离乱、流寓东南、幽居野田。
费密自30岁离四川后,直至病逝,始终未能重返故乡。
石涛为费密亲绘新繁《费氏先茔图》PART 02
石涛(1641—约1718),清初著名画家,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明末清初四僧”。他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其名言“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脍炙人口,在中国书画界人人皆知。
《费氏先茔图》(一名《繁川春远图》),清代名画之一,是石涛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为费密所绘。纸本水墨设色,纵29.1厘米,横110厘米,现藏法国巴黎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有人称此画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实误。也有人说石涛曾先后为费密绘两图,一是《繁川春远图》,一是《费氏先莹图》,更加错误,两图实际是同一幅图。
那么,石涛为什么愿意为费密画这样一幅图呢?费密与石涛,相识于扬州,两人年龄相差16岁,是石涛晚年定居扬州后交往较深的重要朋友之一。费密自30岁离开四川,直至病逝,始终未能重返故乡。他特别思念家乡新繁,因此请石涛为其画一幅《先茔图》,即费氏家族先人坟茔图,并约定由费密先画草图,再由石涛绘成画卷。不料,费密将草图刚绘好不久便因病不治而逝。3个月后,为了却父亲遗愿,费密之子费锡璜(字滋衡)便携带先父绘好的草图去扬州拜会石涛。石涛睹图思友,不顾天寒地冷,呵搓着手,当即画下此图,并作题跋细说此画来由。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费锡璜曾携此图回新繁省墓。费锡璜是清初名震江南的诗人和诗论家,也是石涛朋友,曾写诗《松石引赠石涛上人》赞扬石涛的山水画,石涛还替费锡璜画过一幅描绘江南山水的《桃源图卷》。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博物馆还藏有费密一印,篆文“家住成都万里桥”。
《费氏先茔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右边,卷首描绘的是新繁县的城墙与城内的建筑,隔着迂回的河流,可以看到城外茂密的树林由画面的右下到左上斜向布列;左边,隆起的费氏先人茔墓的青碑便掩映于其间。此画为想象式实景山水,结构紧密,层树交错,以湿润的笔墨与清雅的设色,描绘出葱郁华滋的景象。从此画不仅可见俩人感情之深,还可见石涛对费密学问、人品之敬重。
中国著名绘画大师石涛一生足迹从未踏上蜀地,更别说清代四川小城新繁,但他以精湛的笔法,高度的概括,表达了游子怀念故土的情愫,构成这幅出色的写意图画。中国画界历来有“入蜀方知画意浓”之说,从此例来看,“不入蜀也知画意浓”,应该也非虚妄。
傅抱石两绘《龚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图》PART 03
傅抱石是中国现代绘画大师,他与岭南画家关山月合作绘制的、挂于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是中国100幅名画之一。
傅抱石第一次绘《龚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图》(一名《台高出城阙》《一望大江开》),是在1942年抗战期间重庆西郊山斋,即今画界常讲的重庆金刚坡。作品纵48厘米,横54厘米。1942年8月,四川乐山籍、近代大诗人郭沫若曾为此画题诗,并这样解读这幅画:“画面左半有危崖突起,其上平坦,有松树数株罩荫。崖头立着两人,一正立,一背立,二人均斜向右,袖手如作对话,此即费密与野遗(龚贤)……”此图在2014年12月1日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747.5万元拍卖成交。由于拍卖规则原因,不知买卖双方情况。
傅抱石第二次绘《龚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图》是在约1956年12月,作品纵28厘米,横40厘米。题识:“台高出城阙,一望大江开。丙申冬写半千与费密游诗意,抱石南京记。”钤印:朱文小方印“傅”,朱文长方印“往往醉后”。现藏中国第三大博物馆的南京博物院,由傅抱石夫人罗时慧女士捐赠。
两画构图基本相同。
那么图中的龚贤是什么人呢?他与费密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傅抱石要以他的诗作为画名呢?
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号镜遗,后又号野遗等,是一位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杰出山水画家、诗人、书法家,“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费密生前曾赴南京清凉山拜访龚贤,酒后,龚贤陪他游山上的南唐古迹清凉台,写下了著名的《与费密游·登清凉台》一诗。龚贤去世后第二年,费密又来吊念龚贤。几百年来,龚贤的绘画艺术、绘画理论对画坛产生巨大影响,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等皆学龚贤而自出新意。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时期的山水画主要取法吴镇、龚贤、石涛,而之前1925年他所作的《秋林水阁》拟古之作学习的就是龚贤。大画家们以古代诗人所写诗歌为画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傅抱石画此作品,当然还有其他背景,因篇幅有限,不述。
张大千是费密的“粉丝”PART 04
四川内江人、大画家张大千(1899—1983)与费密之隔空200余年的交集主要因三件事。
一是《荒书》。1945年,张大千从成都到重庆,重庆一友托他带费密的《荒书》给成都的朋友。这本“闻者甚众,见者绝少”的艺术之外的学术著作,张大千一路上读得津津有味。到成都后,他便把《荒书》的内容讲给朋友听,包括费密和石涛的关系,甚至连费密的原文也倒背如流。
二是收藏费密的《书后赤壁赋》册页。此册写于1675年,草书,系残本,共计10页,笔画厚重,笔力遒劲,气势豪壮,为草书中不可多见之佳作。此册原为张大千收藏,现藏四川博物院。收藏递传过程不详。费密书法师法钟繇、索靖,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善行草,结体朴茂,出乎自然,骨势峻迈,常常是信笔写来,一气呵成。当时人得其片纸,辄珍藏之。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其行书《题杨人万卷像》。
三是收藏《费氏先茔图》。此图是在抗战前夕张大千以100银圆购得。抗战中因防空袭,他又将这幅画连同别的卷轴寄放新繁县(1965年撤销)城内。县人摹刻此图于石,石刻今存新都桂湖,画名为《繁川春远图》(实际应为《费氏先茔图》)。后来张大千携带此画离开大陆,到了巴西,但不知如何辗转到了巴黎的博物馆。
从以上看,张大千可谓是费密的“粉丝”。
费密去世之后,先后得到石涛、傅抱石、郭沫若、张大千等大师的高度赞誉,充分说明了他在中国学术界、艺术界的深远影响。
只言片纸 后世珍藏PART 05
以写“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著称的费密,不仅以诗文词赋见长,也是书家的佼佼者。费密的书法师法三国·魏书法家钟繇、西晋书法家索靖,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善行草,结体朴茂,出乎自然,骨势峻迈,富有笔力,常常是信笔写来,一气呵成。当时人得其片纸,辄珍藏之。目前,书不多见(顾复初语)。
《书后赤壁赋》册,草书,系残本,共计10页。每页纵25.4厘米,横14.9厘米。书苏轼之《书后赤壁赋》,写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费密时年50岁,正当书法盛年,笔画厚重,笔力遒劲,气势豪壮,为草书中不可多见之佳作。此册原为张大千收藏,现藏四川博物院。1987年巴蜀书社将此册页,作为《历代碑帖墨迹丛书》之一,以《清费密书后赤壁赋》之名出版。
《五言律诗》轴,行草书,纸本,纵148.6厘米,横71.5厘米。四川省博物院藏。顾复初题跋赞:“超隽古雅,入晋贤之室。”此书原藏费密乡人何寿仙处。成都新繁龙藏寺诗僧雪堂上人为此帧双钩刻石于寺之独立亭。细观此书,此帧圆满耐看,顾盼有情,令人回味,堪称费密的代表作。
据《中国法书图鉴》载,费密还有:行书《题杨人万卷像》(故宫博物院藏)、行书七绝诗(江苏南通博物苑藏)、行书诗二开页(江苏扬州市文物商店藏)、行书《杂说》八开页(江苏泰州市博物馆藏)。《书法成都》收录有《诗翰轴》,但未注明藏处。传贴(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有:《费密房山游记》,章草,共6页(《章草传帖》)。
费密家族是成都著名家族。今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东湖公园内有始建于清代的“四费祠”,以纪念明清乡贤费氏四代六人(父,费嘉诰;子,费经虞、费经世;孙,费密;曾孙,费锡琮、费锡璜),现已成为成都名胜古迹地。祠正门有对联“问十字千秋、父子孙曾几诗客;羡一门四世、文章忠孝六乡贤”,为清代新繁人陈宝璋撰写,表达了对乡人费氏祖孙的赞誉。
据1987年资料,在江苏省扬州江都市麾村野田庄尚存有二进四厢的费公(密)旧居,费密后裔还有人生活在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唐 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史》作者)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