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举国之主力连年北伐,蜀国已经兵疲民穷,国内怨声载道,但对于强大的魏国来说,姜维的北伐只是边境上的一些小事,即便姜维大胜,也伤不了魏国多少。这一段时间的魏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十分强大,所以司马昭认为,从寿春平定叛乱以来,魏国经过养精蓄锐的六年,是时候伐吴蜀两国了。但是如果先伐吴国,要造船,要开渠,要训练水军,消耗时间太久。如果伐蜀,只要将姜维拖在沓中,使他不能东顾,蜀军不过九万,若各自据城守险,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绝,我们完全可以调集大军破其城池,以刘禅之昏庸,其灭亡是可以预料的。灭蜀三年之后,待巴蜀民政稳定,便可从巴蜀顺流而下,水陆并进伐吴就容易了。不得不说司马昭的这个思路是非常对的。但对于常年在魏蜀边境上的驻军将士来说,伐蜀还是太难了,蜀道艰险他们有更深得体会,当年曹操止步,曹爽大败就是教训。朝内群臣皆反对,邓艾更是数次上书伐蜀时机未到。司马昭无奈,派主簿师纂到邓艾军作司马,进行说服,邓艾这才奉命。惟独司隶校尉钟会鼎力支持,并与司马昭一同"筹度地形,考论事势"。就在姜维屯田的第二年,163年,魏国征兵十八万。姜维在沓中(今甘肃舟曲县)屯田,自然会十分关注魏军动向,作为军人的警惕,魏国频频调兵,姜维马上上表刘禅,建议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是上表凑书首先到了黄皓手上,黄皓崇信巫术,巫师说敌人不会来,黄皓把巫师的话告诉刘禅,贪图享受的刘禅也就没当回事,而朝中其他大臣全不知道此事。魏军兵分三路,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出发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刘禅这才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又命汉中的蜀军不得主动出击,固守关城。蒋舒曾是蜀国的武兴督,后被降职,协助傅佥守卫阳安关,蒋舒对此怀恨在心。蒋舒自告奋勇出城杀敌,傅佥信以为真,就未阻拦,蒋舒率众出城后,投降魏军,魏军乘虚袭城,傅佥格斗而死。此时汉中多数据点已被攻克,钟会于是留下两万兵力围住汉乐二城,领东路大军长驱直入,直逼蜀国的最后一道重要关口剑阁。西路军邓艾分别从东、西、北三面进攻沓中的姜维。而姜维因获悉魏军已进入汉中的消息,担心阳安关失守,剑阁孤危,便不作抵抗,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关城援助。但中路诸葛绪已从祁山进入阴平桥头,切断了姜维的退路。
姜维率军绕到诸葛绪后方攻击,诸葛绪怕自己的后路被切断,掉头攻打姜维,姜维立即回头越过阴平桥头。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已追赶不及。姜维从桥头至阴平,一路向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会合。听闻关城丢失,蜀军唯有退守剑阁,抵抗魏军。钟会大军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不能前进。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于是钟会致书于姜维,劝其投降,姜维不为所动。剑阁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钟会久攻不下,又是孤军深入,运粮不便,无计可施,准备退兵。这时邓艾已经与钟会汇合,提出了一条奇策说:“可以从剑阁西百余里的阴平奔赴涪县,而涪县距成都仅三百余里,姜维若死守剑阁,涪县兵力极少,围困成都指日可待。若姜维引兵救援涪县,那么钟会可以从剑阁乘虚而入。”从阴平到江油,高山险阻,是一条700余里的无人区,因此蜀汉并未在此设防。邓艾率军三万凿山开路,遇到绝险处,已无退路,只能裹上毛毡翻滚而下,至于滚下去是生是死,只能听天由命了,史书上说"粮运将匮,频於危殆"。在克服了无法想象的困难之后,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江油关亦是"险峰壁立"的天险,但蜀汉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奇迹般出现,以为是剑阁失守,大惊失色,不战而降。江油失守后,刘禅派遣已经辞职在家的诸葛瞻抗击邓艾,而且诸葛瞻是个文官从来没有打过仗,由此可见蜀汉实在已无人可用。到达涪县后诸葛瞻盘桓不前,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能让敌人进入平原,但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邓艾于是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派遣使者送信劝降诸葛瞻,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如果马邈和诸葛瞻都能死守关城,邓艾孤军深入其实容易被耗死,而剑阁关的魏军主力与姜维的僵持下已经有了退意,但是诸葛瞻偏偏选择决一死战,于是魏汉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爆发。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终于击败汉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阵内战死。绵竹失守的消息很快传到成都,刘禅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人建议遣都南中地区,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而当地士人谯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则力主降魏。谯周的态度其实代表绝大多数的当地人,刘备时期蜀汉的民生已远不如刘焉刘璋时期的益州,刘备铸造新的货币疯狂抢劫益州财富,“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诸葛亮时期蜀汉已经绑架在一场毫无希望的战车之上,蜀汉已经被当地人抛弃了。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比刘禅有志气多了,正气凛然,悲愤交加地请求背城一战,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贪图享受而平庸的刘禅还是不同意。刘湛只得哭诉于爷爷刘备庙里,挥泪泣血,杀身殉国。邓艾军还远没有到达成都,在洛城(今广汉)接受了刘禅派遣使者的请降信,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刘禅更是主动移交了蜀汉档案户口,蜀汉人口94万,军队10万,官吏4万。邓艾迅速南下,抵达成都北郊,刘禅把自己反绑,亲自到邓艾军营负荆请罪,蜀汉灭亡。
上篇:三国之姜维北伐(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