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只因辽国人太能喝,承德错失了苏东坡

2023-05-06 21:54:03

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苏东坡。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高官还是走卒,都会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出若干个喜欢他的理由,比如我,就喜欢他酒量不大还爱喝,喝完了就有璀璨文章,或者喝完就睡觉不耽误事的那种洒脱。其实,很多资料都表明,苏东坡虽然喜欢喝酒,但酒量其实不大。就为了这个“量小非君子”,他还错失了一次“承游”!
每念于此,都扼腕叹息,否则,中国文学史上肯定会多出几篇赞美承秀美风光的名作,壮丽山河需要锦绣华章!那个时候,承德(热河)全境都属于辽国。

1.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戊戌,北宋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赵煦即位。高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改第二年年号为元祐。此时,宋辽两国处于和平交往时期,每年都要互派使臣交贺生辰(双方皇帝过生日)、互贺正旦(拜年),北宋很多著名的官员如富弼、包拯、欧阳修、王安石、苏颂、沈括、苏辙、蔡京、高俅、童贯等人。当时,辽国使臣去北宋都是去开封,宋朝使臣来辽国却不固定。辽国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赤峰宁城县天义镇)、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辽国皇帝接见使臣有时候在上京、有时在中京,有时候还在北安州(隆化)。宋朝的使臣去这些地方有两条线路,其中有经过喜峰口——宽城——平泉,有经古北口——滦平——隆化等地,所以说,所有来辽国的使臣都要路过承德,事实上,欧阳修、苏颂、刘敞、苏澈等人确实都为承德留下了优美的诗篇。
地理山川隔,天文日月同。儿童能走马,妇女亦腰弓。... ...——欧阳修《奉使契丹道中》
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 ...
——苏澈《燕山》稍出卢龙塞,回看万壑青。旷原开碛口,别道入松亭。... ...
——刘敞《铁浆馆》
此时,两国交往十分频繁,苏轼的诗词文章在辽国非常受欢迎。“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燕人问大苏。”元祐四年,苏澈出使辽国的时候,这里的人都向他打听苏东坡的近况。于是,伟大的苏东坡就不得不出场了。2.
元祐初年(1086年),苏轼在朝为中书舍人,皇帝任命他为贺辽国生辰使,高士敦为副使。高士敦是高太后的从弟,也就是叔伯弟弟,由此也可见高太后对苏东坡的赏识与信任。
可是,谕旨都发出来了,苏东坡却拒绝出差。皇帝的命令敢拒绝,你也真是一个苏东坡了。而且还是和太皇太后的弟弟一起出差,有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美差呀!
为什么不来呢?没人说清楚理由,朝廷只好另派人来了。过了两年,苏东坡自己把这件事情的原因说出来了:懒得去,没有别的理由。
有才,就是任性!
元祐三年,高士敦被任命为成都府利州路兵马提辖,这显然是重用。苏轼兄弟、翰林学士许将、黄庭坚等都有诗为其送行。苏轼说出了那次抗拒谕旨的理由,能把你鼻子气歪了的一个理由:苏轼说:
《次许冲元韵送成都高士敦钤辖》
栘中老监本虚名,懒作燕山万里行,(余与高君奉使契丹,辞免不行。)坐看飞鸿迎使节,归来骏马换倾城。高才本不缘勋阀,余力还思治蜀兵。西望雪山烽火尽,不妨樽酒寄平生。
皇帝下旨派你你去辽国出差,你为什么不去呢?
懒得去!懒做燕山万里行!

其实,细看宋辽互使的记录,苏东坡不愿意来的原因可能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他受不了这里的人总是灌酒。

此前,他的一位亦师亦友的陈襄出使辽国因为喝酒出过事儿,所以他心有戚戚焉。苏轼《人来得书帖》

3.
所谓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北宋的官场上,陈襄就是一个大伯乐,后世总结他的人生时,有这样的话:

元丰二年(1079),兼管尚书都省事。陈襄伯乐荐贤,在经筵时,受神宗信任,曾举荐重臣、名士司马光、韩维、吕公著、苏颂、范纯仁、苏轼、曾巩、程颢、张载、苏辙、郑侠等33人。陈襄之所以能荐贤,能当好伯乐,是出于他个人的修养,出于公心。

他所推荐的人,后来除了林希一人外,都成为硕学名臣。

陈襄,字述古,北宋理学家,仁宗、神宗时名臣。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因为他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熙宁四年,出知陈州。熙宁五年(1072年),陈襄出任杭州知州,当时苏轼正任杭州通判,陈襄成为苏轼的顶头上司,陈襄虽比苏轼年长20岁,但当时苏轼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两人成为挚交。在杭州期间,两人政见相近,互相尊重,诗词酬唱,亲密交往,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这也是陈襄成为苏轼“大伯乐”的缘由。
可就是这样高水平的一个大伯乐,竟然在出使辽国时出事了。《宋史·陈襄传》:
神宗立,奉使契丹,以设席小异于常,不即坐。契丹移檄疆吏,坐出知明州。
这是1068年的一次外交事件。也就是说,陈襄出使辽国的时候,辽国不合礼仪地设小席招待他,陈襄以礼争之,不肯就坐,发生了外交纠纷。辽国人把这件事通报给宋朝这边的官员,上报朝廷后,把陈襄发配去明州(宁波)。
4.
国家之间的关系,谈谈打打,打打谈谈。1005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后,出现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共处时期,这与外交官们的努力分不开。
在现在承德一千多年的古驿道上,匆匆走过宋朝1600多名外交官的身影。1068年,陈襄出使辽国回国后,给皇帝写了一份汇报——《使辽语录》,详细地介绍了出使每一天所经历的事情。现在看来,从五月初十到雄州的白沟驿开始,至七月十九回到白沟桥之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净喝酒了,那边的人太能灌酒!
十一曰,接伴使、副泰州观察使萧好古、太常少卿杨规中差人传语,送到主名、国讳、官位,及请相见。臣等即时过白沟桥北,与接伴使、副立马相对。接伴副使问南朝皇帝圣体万福!臣等亦依例问其君及其母安否?相揖,至于北亭。规中以其君命赐筵,酒十三盏。问臣等年几?各答以实。臣等复间接伴使、副年几?好古称年四十三岁,规中称年三十三岁。十二曰到涿州,知州、太师萧知善及通判、吏部郎中邓愿郊迎,并饮于南门之亭,酒十一盏。
十三曰,知善等出饯,酒五盏。十四日,燕京副留守、中书舍人韩近郊迎,置酒九盏。臣襄为治平元年曾于陈桥接伴,赐近等御筵。十五曰,臣等送留守私觌物(中京留守依此,更不入《录》)。有西头供奉官韩资道赐臣等酒果,东头供奉官郑嗣宗赐筵,三司使、礼部尚书刘云伴宴,酒十三盏。云劳臣等云:“盛暑道远,冲涉不易。”再三劝臣等饮酒,称两朝通好多年,国信使、副与接伴使、副相见,如同一家。臣襄答云:“所谓南北一家,自古两朝欢好,未有如此。”云答言:“既然如是,今曰敢请国信使、副尽酒。”臣襄答云:“深荷厚意,但恨饮酒不多。”
这刚刚喝到第四天,陈襄就已经喝不动了,可后面的酒路慢慢,这才哪儿跟哪儿呀,后世的“承德水好酿好酒”,这都是有历史的。

(七月)十八曰,德芳等出饯,酒九盏。至新城县。

十九曰,至北沟,有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马世延来,赐臣等筵,酒九盏。使臣不赴茶酒,余并如仪。行次,送伴使、副酌送于白沟桥之北,臣等酌送于白沟桥之南,酒各三盏。又至于桥中,皆立马相对,酌酒换鞭,传辞并如前例。是夕,宿雄州。

每天这样喝,没法不喝出事来。在回来的路上,陈襄作诗一首,明显地情绪不高。喝草鸡了:

使还咸熙馆道中作

土旷人稀使驿赊,山中殊不类中华。

白沙有路鸳鸯泊,芳草无情妯娌花。

毡馆夜灯眠汉节,石梁秋吹动胡笳。

归来揽照看颜色,斗觉霜毛两鬓加。

5.
在陈襄手下工作过的苏东坡显然知道了这件事。所以朝廷在派他出使辽国的时候,他肯定最先想到自己不胜酒力,喝不过他们,会辱使命,固推辞不去。那么,每天喝酒而且经常“把酒临风”的苏东坡能喝多少酒呢?

据黄庭坚描述:“东坡居士,性好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而就卧,鼻鼾如雷。”

龠(yuè)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大约等于半两,可见苏东坡的酒量也就二三两左右。而且那个时候喝的都是低度酒,大约相当于现在白酒的十几度。

而辽国接待使臣用的盏,相当于四五个龠,一盏大约有二两左右。也就是说,陈襄到了辽国境内的第一顿酒是十三盏,上来就能把苏东坡喝趴下。

还是在家里自己喝吧,这样小的酒量就别出去丢人了。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醉欲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东坡在这首词的前面,还有一个序:
“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茏,不谓尘世也!书此词桥柱。”
喝酒这事儿,关键在情境,自己把自己喝美了,就有了《赤壁赋》《赤壁怀古》等震铄古今的名作,这是文学家苏东坡。可一旦要是去外交场合上去被灌酒,自然会“懒做燕山万里行”。
这是一个任性的苏东坡!可惜了,因为辽国待客太能灌酒,承德历史上便少了一篇苏东坡的《燕山赋》。

老羊铲史的历史散文集已经在桃李街 汇文书店、梦想书店、蓝岛大厦西侧路瞧书吧 上架,

喜欢的朋友可以去选购了:


芝径云堤:热河行宫开工典礼,康熙皇帝请来了文学大咖苏东坡
从苏东坡到陆游到慈禧太后,为什么都喜欢吃承德的这种土特产?
苏东坡种地:人生不到最低谷,哪能显出真性情!
苏东坡酒,终于把一个老色鬼给死了。
苏东坡之叹:遇到喜欢的东西不要嫌贵舍不得买,否则回头就后悔

上一篇:“灯男”“灯女”的前世今生---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四季-16)
下一篇:凤凰台上忆吹箫 .后浪雄风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