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乌竹岭古道踏勘记

2023-05-06 21:54:03

岭古道踏勘记

吴立梅

为保证《东阳市志·交通卷》的质量,需核实志书呈现的道路、桥梁、亭子等内容,获得相关数据。国庆长假后不久,实地踏勘了颇负盛名的乌古道

千百年来,乌竹岭为东阳、磐安、仙居及丽水一带北出诸暨往杭州方向的重要陆路通道。万历《金华府志》载:“(乌竹岭)在县东北四十里,逶迤数折,与鹭鸶岭、蒿岭、大小岭相连,为北境之关隘。”清儒王崇炳云:“乌竹岭为东邑至省会必由之路,一日之间,刍樵接踵,负担连肩,徒者、舆者无晷刻之停。自南而来,则上岭千级,喘汗不休;自北而至,则历岗数层,疲倦欲止。”

我们一行六人穿过高速横鲁枢纽下方,迤逦西行数百步,即进入乌竹岭古道。山路比较平缓,行百米至麻雀路堂遗址。此处原有凉亭,“路堂”疑为“路宕”之误。“宕”有搁置、延宕之义,凉亭就是暂时停歇之处。西营那边有全用山石砌筑的凉亭,就叫“路宕”。

继续上行四百来米,抵达登云亭。此段古宽近3米,除了白峰岭东阳一侧的古差堪媲美,其他如朱锡岭等古道大多宽不到2米。同行者感慨,乌竹岭古道可以称得上古代的高速公路了。道旁有枯死的竹子,通体漆黑,乌竹岭一名即由此而来。旧县志一名两写,或许以为“乌竺岭”一名更有意蕴呢。

墙倾柱摧的登云亭

登云亭在古道溪边一侧,一排5间房子,大部已坍圮,但砖墙耸立,屋架构件还在,方形石柱,梁枋规整,檩椽粗硕,且有雕刻,迥异于一般凉亭,可见当年募建者之用心。隔古道与凉亭对望的也有3间房子,为施茶者的住所,只剩北侧砖砌墙体,余者荡然。这么多房子,显然不仅仅作凉亭,还兼有旅店功能。

兵寨遗存

继续往上走,是古道最陡峭的一段。道旁不知其名的灌木,其叶子黏在衣裤上,须逐张撕扯才能剥落,可谓植物之多情者了。左拐右行80余米,抵达古道制高点——乌竹岭头,旁有高近4米的石砌墙体,或云系兵寨遗存。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三·浙江五》载:“乌竹岭寨,在乌竹岭上,嘉靖三十七年置。其北接鹭鸶岭,达诸暨县界之乌岩,其南接蒿岭诸山,实为要隘。”后在寨址建亭,称“上岭头凉亭”,但已踪迹难觅。

过了寨口,一路平缓,但山道弯弯,草木丛密,古道难辨,举步维艰。刚过一左拐,向导发现一条蕲蛇盘在草丛中。时当正午,有些燠热,这畜生也爬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向导用柴刀砍下一棵小树,削成叉子样,再去找这长虫,已杳无踪影。想想有些后怕,如果被它咬着,就丧生于此地了,与死神的距离有时就在眉睫之间。野外勘并非如旅游般轻松惬意,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危险等着你。

摩崖石刻

前行40来分钟,抵达此行终点——头缸岩。岩高约5米,有摩崖阳文石刻,只能辨认“大明嘉靖”四字,其余文字均缺胳膊断腿,颇费猜详。若是嘉靖元年,距今恰好500周年。坚硬的崖石也难以抗衡大自然的风刀雨箭。当初如果阴文深錾,全文可能留存到现在。

头缸岩下为陡崖,道旁有两处石栏,已往外倾斜,布设年代有些久远了。返程得见惟妙惟肖的乌龟岩,此“龟”长约3米,头部伸出,似正在往下爬行。岩旁有凉亭遗存,残存石墙高不到1米,一截石柱斜倚在墙角。按文献所载,此处或为俞兰如所建的庵堂。

回到古道起点,耗时近3小时,往返行程约3000米。在东阳的绵延山岭中不过区区一段,但在漫长的岁月,不知有多少远行游子、赶考学子、农人樵子、贩夫走卒风尘仆仆于这条道上,近代名人吴品珩、严济慈、郭沫若等也曾往来于此。而昔日熙来攘往的通衢,如今已林木丛生、荒草没径。随着公路的四通八达,古道的交通功能已丧失殆尽——除了寻幽探险、怀旧履迹和我们这样的勘者外。古道正渐渐回到鸿蒙初辟的原始状态。

2022.10.30撰

刊于2022.11.16《东阳日报》


上一篇:《诗家天地期刊》 第 607期壬寅国庆同题:万千旗帜动秋风,此日神州乐事同。
下一篇:九一八随感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