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记忆四方路(中篇)

2023-05-06 21:54:03

为了留住城市记忆,近几年里,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与著名摄影家吴正中老师开始联袂编发青岛城市记忆回顾图文。先后记录下了诸如幸福楼、波螺油子、崂山大院、胶州路、高密路、聊城路、辽宁路、上海路、第三公园等饱含老青岛城市情感的老街、老建筑的变迁,当这些曾经浓缩着老青岛独特城市风貌的老街建筑重现眼前时,依旧会勾起无数老青岛们各种难忘的回忆。
昨日开始,公众号用上中下三篇篇幅编发吴正中老师的最新图文《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记忆四方路【上篇、中篇】街道·市井(1、2),(下篇)院落人家。几十张精彩照片,感怀回望大鲍岛老街四方路的难忘时光。
记忆四方路·街道·市井(2)四方路旧影(资料照片)

四方路作为大鲍岛的核心,承载了一代代岛城人的记忆。一条不长的老街,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情怀。老街、市场、里院、商户,这里可以说能够展现出老青岛特有的人间烟火、市井风情画卷,更是有着数不清的勾陈往事、家长里短......面对早已失去繁华的老街,那些市井生活的印记,却不会随着岁月的变迁、房屋的破败而被抹去。

清晨,母女俩从四方路往中山路走去,2008年。
老街不乏时尚女士,2003年。

逛街的新潮女士,2005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相隔不远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声名鹊起,随着改革开放开始鼓励个体创业的东风,消沉许久的四方路上,一些摊户店铺也重新活跃开来,没多久,理发店、服装店、水果店、炒货店、餐饮店、土杂店等如雨后春笋,沿着四方路及周边的临街陆续开张。旧日著名的四方路市场又开始焕发生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每到节假日,四方路与相邻的中山路一样,几乎摩肩接踵、人气及生意火爆程度达到一个高峰。


卖海鲜的摊主,2015年。

盛夏,一个防晒的西瓜摊。老街有很多摊主是从外地开车来的。2010年。

冬季,堆在街头的大白菜,2010年。
逢年过节,四方路一带就是老城区最为繁闹的地方,去四方路逛街、办年货,是几代青岛人共同的青春记忆。据文史收藏研究者曲海波老师描述:1936年1月春节前夕,当时的报纸媒体《青岛时报》不惜笔墨和篇幅,对岛城中山路商圈的四方路、劈柴院、莘县路等市场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大肆渲染节日气氛,为春节造势。在报道四方路市场时,以“年货上市,四方路之形形色色”为题如是形容四方路之繁华热闹:“纸香鞭炮垛成垛,蔬菜水果堆成堆,各色商铺货摊从四方路摆起,东至芝罘路,西达潍县路,中间经过了易州路、博山路各路的路口,年货摊是十字式的排列着……种类多得很,有财神像,黄香,红烛,金银箔,黄表纸,烛台,灯笼,画子,财神对联,桔子,苹果,黑白瓜子,金枣,香蕉,山楂,红枣,大花生,小花生,黄梨,葡萄干,鸡鱼肉菜蔬,鞭炮,玩具,应有尽有……玩具摊上,儿童欢聚。”

以此可见,八、九十年前的四方路就已经堪比如今的各大商圈,商户云集、顾客纷拥,煞是热闹。

顾客在与水果摊位摊主讨价,2010年。

行走在四方路,就仿佛走进青岛的百年历史,拥挤杂乱的老里院下,这里总是热闹非凡。如今已没有了往日喧嚣,许多租户陆续搬离了曾经难以驻足的财运之地。这里渐渐失去了人气,偶尔有几个临街的商铺仍在坚持营业。未到傍晚就已是异常的冷清,往日人声鼎沸的气息已成为一种怀念。老街上摊户慵懒的身影,脸上透露着似乎迷茫又带有期盼的眼光。

准备出早摊的业主,2016年。冬季,一个行人雪中向“苟不理”方向走去,2013年。
青岛人都熟悉的苟不理包子,其前身是四方路和易州路拐角的易州路饭店。1985年青岛和天津工商联合作,从天津狗不理包子铺请来师傅带教后开始营业,因避免与天津“狗不理”重名,特起名“苟不理”,1985年4月1日挂牌后,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就一直坚守在这里,同样也见证了这片老街区从繁荣兴盛走向落寞萧条的轮转。2022年2月,随着历史街区的改造复兴,深受老青岛喜爱的“苟不理”包子铺,经过几个月的修缮后,在新环境下重新开张,老顾客闻讯后纷纷前来排队“捧场”,让人明显感受到重新回归的“人气儿”和“烟火气”。
苟不理店内的食客,2012年。

路边的福利彩票销售点,买彩票的彩民们在专注是否中彩,2008年。八十年代后,随着“苟不理”的开张,四方路周边的餐饮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对于很多人来说,重新认识四方路或许就是从烧烤开始,从最初的新疆羊肉串到后来的“胖姐烧烤”,从“川味餐厅”到“马家拉面”......,从烧烤延伸而陆续开业的各色餐饮小吃聚集于此,在一代人的眼里,这里又成了“烧烤一条街”、“美食一条街”。
路边店铺的业主们闲暇时凑在一起打牌聊天,2003年。
在路上滑车的孩子们,2016年。

四方路与中山路交界处,一个在街头雕塑上玩耍的孩子,2012年。
一个外乡人依在有广告的电线杆上看街景,2008年。清洁工正在清理丢弃在马路上的席梦思,2016年。

鸟笼子里的日子,2017年。


据媒体报道,市南区将围绕四方路街区,打造慢调生活新场景。重点推出四方路18号、19号、24号、28号、36号等里院,功能定位为里院文化慢生活体验区。这种以里院改造带动老城复兴的改造正在进行中,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迹,更重要的是保护承载着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岛城独有特色建筑及街区,期盼下如此气力的改造,能够尽可能地保留好老院、老街的原有风貌,让沉寂多年的老街重换新的生机。
“大茅房”前的水果摊,“大茅房”,可谓是老街四方路“标志”性的地方,也是老青岛人家喻户晓的地方,2013年。

”大茅房“被蓝色围挡遮住,准备改造翻新,2022年。如今很多青岛人还是习惯把厕所称作“茅房”,位于四方路、黄岛路、博山路夹角处的四方路大茅房,与博山路15号的里院相接。在岛城所有的公厕里应该是最有名的,也算是青岛一座另类的地标性建筑,几乎无人不知。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在鲍岛区华人商业街的四方路建起了这座公共厕所,以解决部分商户和前来购物之客的应急所需。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它虽已经过改建找不到最初的容貌,但作为一处“大茅房”而闻名至今,也算是一段传奇故事了。正在改造中的老街。人们对改造后老街的样子,拭目以待,2021年。
秋风吹过四方路老街,往事随风而起。四方路老街区,沉淀了青岛最初的城市发展记忆和承载了城市商业文化最深层的底蕴,四方路及其周边保存下来的传统里院建筑,更是积淀着老青岛的历史。随着岛城的快速发展建设,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记忆的建筑与街景,在我们脑中的映像里已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大鲍岛商圈正在紧锣密鼓地重启昔日辉煌之路,而四方路老街的复兴也是热爱这座城市历史的青岛人的企盼。不知再次改造之后的这一片历史老街区,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明日请继续关注阅读《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记忆四方路(下篇)院落·人家》

上一篇:丰收季
下一篇: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记忆四方路(上篇)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