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正逢天下大乱,各大诸侯互相攻伐,只因权欲动人心,总有些人不甘寂寞。不过想要割据一方称王称霸,除了大军和谋士,武将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乱世造英雄,正因为这种特殊时期,涌现出大批名动一时的武将。比如
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张郃、于禁、徐晃、吕布、张绣等等,而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史,有的是因为个人武力高强、骁勇善战,有的是因为擅长排兵布阵、统兵作战,虽然各自的能力都不相同,但并不妨碍他们都是,引领一个时代的璀璨人物。其实当时还有一名武将,在武艺上不输于这些人。之所以名不见经传,主要是他被马超的光芒所掩盖了,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能猜到是谁,没错,此人就是庞德。庞德原本是马超的部下,在曹操征讨西凉时,跟随马超迎击曹操大军,并杀得曹操亡命而逃。后来此事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割须弃袍的故事,并且故事的视角以马超为主,最终成就了马超的光辉形象,但也因为如此将庞德事迹掩盖掉。之后马超没能守住潼关,在凉州地域一边流浪,一边与曹操打起了游击战。再之后占据陇上,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只是马超性格太过霸道酷烈,又苛待属下,因此一些归降不久的部下,不免生了怨气,致使他们联合起来,一同反叛马超。虽然马超最后击败了叛乱的属下,但因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带兵来攻,马超只能咽下这口气,带着残部投降了汉中的张鲁。而庞德作为马超的副将,自然也一同投降了张鲁。然而造化弄人的是,当时张鲁虽然对马超还算器重,但张鲁的部下,杨白等人嫉妒马超的才能,害怕马超得到器重后,他们会失去原有的地位,因此互相联合起来想要加害马超。虽然马超机警,趁着任务期间辞兵逃入氐中,但也因此与庞德失散。因为当时庞德正好生病,并没有跟随在马超身边。到了这种地步,又身处乱世之中,庞德也没有太多选择,只能一心追随张鲁,为其卖命。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庞德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根据《三国演义》,当时曹操先后派出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与庞德交战,这四人都无法击败庞德,庞德力战四将毫无惧意,让曹操顿生爱才之心,并想将庞德收为己用。贾诩在看出曹操心思后,献出一计,提议曹操买通贪得无厌的杨松,在里应外合之下设计庞德,只要生擒庞德后,曹操现身对其以礼相待,便可收归己用。事实果然如此,庞德中计后,以为张鲁对其不仁,加上曹操一番礼贤下士,庞德终于松口并愿意加入曹营。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都很好奇,曹操如此大费周折,只为得到庞德,难道他的武艺真有这么高吗?事实上的确很高,当初的樊城之战,庞德和于禁率军抵御
关羽时,曾射中关羽的额头,相当于差点把关羽射死。根据《三国志》记载:“庞德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正史中说的是,庞德时常骑乘白马,人们因此都将他称为白马将军。与关羽交战时不落下风,又射中关羽的额头,因此人们看见白马将军,都会不由自主心生忌惮。可惜的是,当初马超逃出汉中,前脚在平阳关投效了刘备,庞德后脚就加入了曹营,从此所侍奉的主人互相对立,注定了双方只有你死我活这个结局,而庞德也因此早早败亡。当时庞德与关羽交战,不胜不败,勉强算是平手,却不想关羽来了个水淹七军,于禁和庞德就此被生擒。之后于禁投降,庞德誓死不降,关羽屡劝无果,只好成全其忠义之
名。庞德死后,其
子庞会一心想要为父报仇,在曹魏灭蜀汉一战中,庞会跟着邓艾,走小道攻入成都后,斩杀了诸葛瞻,逼迫刘禅投降,还灭了关羽满门,可谓是凶残之极。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关羽斩杀了庞德,但当初关羽劝降在先,庞德辱骂在后,再加上双方立场不同,所以关羽已经仁至义尽了。换个说法,庞德是为国事而死,与关羽之间并无私仇。然而,庞会在思想上已经走向极端了,在关羽已经归于尘土的情况下,还要将这段恩怨扯到其后人身上,这种做法客观来说,是极为不人道的,也是为世人所不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