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藏书雅苑|《中国文化史纲》冯天瑜 著(1994年)

《中国文化史纲》冯天瑜 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中国文化史纲》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参与构建现代学术意义的文化学及中国文化史学,沿着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致力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探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中华文化史》(合著)等。1992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世界著名知识分子”称号。
《中国文化史纲》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史纲》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例证,新观点、新方法及简单的笔墨,从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宋元明清,直至五四运动,勾画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的轮廓。本论述了原始时代:中国文化的开端;夏商周:中国文化的勃兴;秦汉时期:开创统一文化的新纪元;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沉默和曙光;隋唐五代:封建盛世时代的文化;两宋:封建文化的精致与成熟;辽复金元:南北文化的交融;明清:封建文化的极致;道、威时期:资产阶级文化的准备;同、光时期:资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北京政府时期:新文化的转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文化的艰难发展;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胜利;共和国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文化史纲》封内插页

《中国文化史纲》导言

在距今六七千年至三四千年间,人类栖息的地球发生了伟大的事变——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东亚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先后涌现出一批独立创制文字和金属工具的人群,人类终于走出长达百万年的蒙昧时代和长达万年的野蛮时代,跨入文明的门槛,赢得历史进展的加速度。
在此后数千年间,诸文明民族创造的文化,生灭消长,此伏彼起。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于两千年前趋于黯淡;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化被来自中亚的亚利安人扫灭;创建过太阳金字塔的玛雅文化,也衰败于中美洲丛林;光焰万丈的希腊文化,则被罗马所取代;罗马文化又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而毁灭殆尽,..... 唯有东亚大陆崛起的那一支文化,也即本所要讨论的中国文化,却于坎坷跌宕中延绵生发,始终未曾中绝,成为世界史上“连续性文化”的典范,与那些时有中断的“突破性文化”(如苏美尔文化通过巴比伦、希腊、罗马跳跃式地演化为现代西方文化)迥然有别。
中国文化作为一个“东方之谜”,引起世人注目;而中国人自己当然应该责无旁贷地去探求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的奥秘。
一、“文化”界说
中华先民很早就产生对于“文化”的精辟认识。成文于战国时期的《易传》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文”字,从纹理义演绎而来,“天文”指天道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秩序。以“人文”“化成天下”,使天然世界变成人文世界,便是中国古哲赋予“文化”的内涵,它已相当逼近现代学术界所揭示的“文化”的本质意蕴——“人类化”、“自然的人化”。
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人类实现“自然的人化”,包括外文化产品的创制和内在主体心智的塑造,因此,文化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类。
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整个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
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蕴化育出来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
介乎上述二者之间的,是文化的制度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构的各种社会规范、典章制度;
还有文化的行为层面,即人类在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的行为模式。
本书所要探究的“文化”,涉及器用、制度、行为、观念诸层面,其重点则在观念层面。观念文化记录着人类累代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内容,是不停流逝的广义文化的摹本。
二、 “中国”界说
文化既是一种人类现象,它使人与禽兽区别开来,文化同时又是一种民族现象,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创制的文化千差万别。我们将要论及的“中国文化”,约指中华民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繁衍生发的自成一格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的演进,其内涵不断拓展。
在先秦,“中国”或指京师,与“四方”对称;或指黄河中下游这一文明地段,与落后的“四夷”对称”。
隋唐以降,“中国”指定都中原的王朝;元代自称其统治区域为“中国”,称邻国(如日本、高丽、安南等)为“外夷”,明清沿袭此说。
总之,“中国”这一概念在古代虽不断演化,但其主旨却始终守住一个“中”字——中国者,天下之中也。这既是一种地理学的中心意识,更是一种文化学的中心意识。这种文化中心意识,还表现在“中华”一词上。“华”指文化繁盛,“中华”意谓居于中心的富有文化的民族。时至近代,中国人的中心意识渐次淡化,而余韵流风仍然不时回荡。
中国版图在历史上多有伸缩。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体确立中国领土范围:北起萨彦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约1260万平方公里。19世纪中叶以降,西东列強攫取中国大片领土,由于中国人民英勇抵抗,使领土避免更大损失,今日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
历史上曾经在中国范围内居住活动的民族,除月氏(音肉支)族的主体在公元前2世纪迁往中亚以外,其他各族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由华夏族演化而成的汉族在中国多次建立政权,此外,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洲都曾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其中蒙古和满洲还统治过整个中国。但无论是汉族还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都包容其他民族,都是多民族国家。
今日生活在中国境内的汉族及 55 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略)
《中国文史纲》目录

.
.

上一篇:沙黑:《东台茅山蒙难记》是历史的真实记载和血泪的见证!茅山今属兴化,李明扬、林叙彝、李浩等曾在此艰难抗日……
下一篇:读完这六本书,我再也不逻辑混乱了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