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如同一面历史的棱镜,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历程。其中混杂了多种形态的文化因素,如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鬼魂迷信、征兆占卜,传统哲学中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八卦象数,封建伦理中的家族意识、伦理观念,以及民间信仰,等等。在风水发展过程中,这些多元化的文化因素,被重新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神秘的体系。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原始的“避风及水”的朴素观念是风水意识的开始,对自然的崇拜落实为寻求蕴藏、运行于山川之中的生气的保佑,对祖先鬼神的信仰衍化为具有血缘关系的人鬼感应观念……这些都表明,对风水之样一个开放的系统,要全面把握其内涵,首先就要深入其文化之根。
在风水成为一门玄奥复杂的术法之前,与风水相关的原始意识其实早已萌生。不论在任何时候,居住都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住宅的历史,开始于人类的原始时代。通过对原始先民的择地实践的考察,可以肯定,最初的风水只是一门朴实的相地技术。如所谓的“就陵阜而居”,就证明了“风水之始,避风及水而已”,纯粹是为了适应人类生存的物质需要,并没有此后赋予的意识形态内容,更无神化和玄化的倾向。
除了生活居所的选择之外,原始人类也开始替死去的先人选择墓穴,埋葬先人也要选择方向,这也反映出原始的风水意识。《吕览·节丧》篇曰:“故凡藏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藏,即葬也。原始人类早就有意识地将居住地和墓地分开,但在原则上,墓葬地址乃至墓穴朝向的选择与居住地的选择基本一致,体现了后世风水中“事死如事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