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集中此篇原文为:”臣闻人和则气和,故王道得而四时正;今乐犹古乐,故民心悦而八音平。幸此圣朝,陶然化国。饬三农于保介,维莫之春;兴五福于太平,既醉以酒。恭惟皇帝陛下,乘乾有作。出震无私。宪章六圣之典谟,斟酌百王之礼乐。天方祚于舜孝,人已诵于尧言,故得彝伦叙而水士平,北流轨道;王人退而蛮夷服,西旅在庭。稍宽中昃之忧,一均湛露之泽。方将曲蘖群贤而恶旨酒,鼓吹六艺而放郑声。虽《白雪阳春》,莫致天颜之一笑;而献芹负日,各尽野人之寸心。臣猥以贱工,叨尘法部。幸获望云之喜,敢陈《击壤》之音。不揆芜才,上进口号。
万人歌舞乐芳辰,长养恩深第四春。令下风雷常有信,时来草木岂知仁。璇玑已正三阶泰,玉琯初知九奏均。更欲年年同此乐,故应相继得元臣。“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出自中国古籍《尚书·舜典》,由于记载简略,含意难以理解,从汉代起就产生两种不同看法:一主星象说,一主仪器说。
司马迁主张璇玑玉衡就是北斗七星,《史记·天官书》上说: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马融说:上天之体不可得知,测天之事见于经者,惟玑衡一事。玑衡者,即今之浑仪也。三国时王蕃说:浑仪羲和氏旧器,历代相传谓之玑衡。
我的理解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该是太阳运行的“七衡六间”历法。考纪日出、日入与节气、时节、物候而成的历法。璇玑是太阳视运动年复一年,极南极北极间的往复运动。玉衡是标志,衡量季节的太阳运行的轨道,七间六衡。
一年四季气候不同,是由于太阳由极南到极北,又从极北到极南,一年之间往返一周而形成。太阳走到极南时叫冬至,到极北时叫夏至,日出日落到正东、正西叫春分或秋分。
七衡图上,半径最大的最外圈为外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远,表示冬至,天较冷。半径最小的最内圈为内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近,表示夏至,天较热。从冬至到夏至,中间的5衡分别代表以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这5个节气作为纪元而经纪时的太阳轨道圆。而从夏至到冬至,中间的5衡则分别代表大暑、小暑、秋分、霜降、小雪的太阳轨道圆。从外衡到内衡,再从内衡回到外衡,两个阶段各12等分,加在一起就是二十四节气。二至与物候,气候,阴差阳错。气温最高,最低的时节并不在二至。
我的理解:
璇玑已正三阶泰,太阳的运行时节正处于春季,泰卦,三阳开泰的时位。
玉琯初知九奏均,今乐犹古乐乃和春季律管飞灰所应的天地声律,是新春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