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读书随笔:实践理性批判(上)

继续可怕的康德三大批判。给大家省时间。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从源头开始探讨人类知性的认知能力和范围。认知起源于感性,所以一开始谈的,就是先验感性论。从先验感性论再上升的先验逻辑,先验逻辑分为先验分析——也就是先验逻辑有哪些要素构成,和先验辨证论——也就是先验逻辑的边界在哪里。

沿着这样一种逻辑构建——从感性到知性,到逻辑上的知性概念,到概念如何匹配经验的知性原理,最后划定知性的范围和界限。这就是整个纯粹理性批判的理路。

纯粹理性批判的辩证论里,划定了一条界线,即世界被分为现象界和物自体,我们的知性逻辑只能分析和解决现象界的问题。而事物可能的本来面目——物自体,则超出了知性逻辑范围之外。

超出了这个范围,也不能不去解决啊!毕竟,诸如上帝、灵魂、自由意志、欲望等这些无法用知性逻辑范畴来规定的东西,也需要一个解释和运用吧?康德说,有解决这个领域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实践理性。

有趣的是,人的知性(纯粹理性)起源于感官感性,这是康德借力于经验主义的立足点,我们的理性认识起源于外部事物给我们的印象,所以康德建构纯粹理性的逻辑,是由下而上,从感性到知性。

实践性的认识,可不是来源于感性——如上帝和灵魂的观念,它应该直接来源于所谓的念世界,所以,康德就借力唯理主义的立足点,从理念出发,也就是自上而下地构建实践理性的逻辑体系。

从上述努力可以看到,康德还真是在努力地调和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之间的鸿沟。实在不容易。

所以,实践理性批判的架构正好与我们之前谈的纯粹理性批判相反,不是从感性到知性,从知性到原理。而是直接从原理到概念,再从概念到践。

践理批判中,对象是指的概念,而不是纯粹理中的经验对象,因为概念是更高一级的原理的对象。

实践理性批判最为重要的对象就是自由意志和道德。应该说,道德与自由意志其实是一个事情的两种说法。这其中康德做了一个细微的调整——既然前面的理性有纯粹理性批判,那么这里的实践为什么没有纯粹实践批判?

其实是有的。

在康德看来,人类的实践本来就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一般实践,也就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实践,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等;其二是纯粹实践,也就是实践中最纯粹的部分——道德。

道德行为之所以纯粹,是因为它可以不掺杂任何外部干扰和内部欲望驱使,仅仅因为心中的善恶观念去做出道德判断,做出道德行为,这个过程就能让人产生幸福或悲伤的情感——道德自己就可以成为目的,所以说,道德与人的自由意志密切关联。

什么东西可以不受外部刺激和生理欲望的困扰或驱动,只受主观意志驱动,我们才说这个东西是自由的。

一般实践主要是以欲望为驱动力的,纯粹实践是以意志为驱动力的。

欲望和意志最大的区别在于,欲望是由人的生理需要或外部刺激产生的,比如我参加生产劳动是为了获得收入,以收入换取衣食住行。

意志则是由人的自我意识产生的,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愿意这么做(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就拿“我乐意,你怎么着”这种态度最没有办法,因为那是自由意志,我们无法从外部去控制他),我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这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自律。

可是,康德认为纯粹实践本身不需要反思和研究——批判,为什么呢?正因为它和人类的自由意志相关,每个人都能体会到。

欲望驱使的一般实践不够纯粹,掺杂了很多外来的东西,不过也已经让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了。

意志驱使的纯粹实践更多的是体现出人的精神自由状态。——比如,我的欲望和实践活动可以受到外部环境约束,但我的意志没有人可以影响;我手脚捆住了,非要我承认一件事,我就是不愿意承认;即便被判处死刑,必死无疑,但人仍然可以选择用怎样的方式走向刑场,用怎样的方式面对行刑者。

这就是历史上诸多为理念而视死如归者的英雄性所在,我们之所以崇敬和尊重他们,说到底,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坚持的理念的真理性,比如布鲁诺为太阳是宇宙中心而死,他其实错了,而毋宁说,是因为崇敬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自由意志的伟大,死亡威胁也无法撼动他们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

实践这件事的好处就是,你可以自己体会得到。不像知性,你去学习,学到的是不是真的知识,这还真不好说。但是你有自由意志,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谋”就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所以,实践理性批判的主要对象,就是人类的一般实践,这种既有意志,又有欲望,既是主动,又是被动,既是感性,又是知性的混合型实践。

个人认为,实践这个词要换成现代语汇的话,可能更好让当代人理解——实践理性批判,研究的就是人的目的与行为。

1.自由和道德只有实践意义,没有认识意义。

说白话,自由和道德这种东西,你要从纯粹理性的知性角度去看,是看不懂的,也没法定义,你只能去在实践中体会和展现(unfold,不知怎么,很喜欢这个单词对所谓“展现”、“呈现”、“展开”、“明朗”的表达感)。

典型的谬误,就是现代脑科学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来测定人的自由意志想法,试图把自由意志还原为大脑某个区域的血流增强或渐弱、兴奋度增加,甚至是皮层细胞的异动等等,这就是犯了把康德的知性逻辑滥用到非现象界事物上的错误。

我们可以想象,即便这种研究做出来确定是某个细胞,分子或原子的某个跃动,造成的自由想法,那么马上就是一个矛盾出现——原子或电子的旋转跃迁形成了自由,那自由还是自由吗?

另一层含义是,道德不是你说知道了就知道了,道德原则很容易就能看懂“学会”,但你是不是真的认同,还得看你的实际行动不是?

所以,今天正能量们说,对于那些落马官员在台上说的话,咱都得听,因为那是台上的话,是对的,我们不能看官员自己怎么做,那是他们个人的事——这种说法,从康德的实践理性角度来看,就属于胡言乱语。

现实生活中,他们是不是真认可了道德原则,恰恰不是他们在台上怎么说,而是即便下台了他们还怎么做,大家还怎么看他们。

自由也是一样,不仅仅只是个标语,可以让你想,但不能让你表达,把思考与言行分割开来,那不是真倡导自由。

所以说,自由和道德这种东西,只能从实践理性角度来看。

在康德看来,自由是实践理性的核心,是拱顶石。因为自由联系着现象界和物自体,联系着纯粹理性世界和实践理性世界。

2.关于意志的理论

意志是什么?意志就是自己实现自己的对象的能力。又看不懂了,举例说明。

自然界的特点就是万事万物的运动都由特定的对象决定,一个对象的运动,是由另一个外在的对象的碰撞或吸引引起,所以对象常常以其他对象为原因或结果。

而人类的意志活动就完全不一样,意志不是以外在对象作为原因的,它是以自己的观念为目标的活动。

在做雕塑时,雕塑师的脑子里已经有了作品的样子,然后再付诸行动——雕塑师是根据自己的观念,而非外在的某个具体对象,去雕塑的——这就是意志自己把自己的观念对象,实现出来的能力。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意志活动不一定非要对经验世界做出改变,才叫实现,它也可以是纯粹理性世界里的活动。

我们把想法制造成了产品,这是意志活动;我们经过思考和心中的煎熬,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这也是意志活动;我做事不管成功与否,是否符合外部要求,只求对得起我的良心,这也是意志活动。

这个意识活动不是根据经验世界规律来的,是它有自身运动的规律。

3.实践理性的基本原理

(1)准则与法则

实践理性领域有两种规则:其一是主观有效的准则criterion,其二是普遍有效的法则law。这里又体现出德语、英文词汇量大的优势了。

德语中前一个是maximen,其实可以翻译为个人生活准则或座右铭。准则是指对个体意志而言的规矩,法则则是对所有意志都有效的。

基本的原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你的准则推及到所有人都这么想,如果也合适,那么它就符合法则。

(2)法则law的四定理

什么样的准则criterion可以成为法则law,放之四海都可以适用呢?康德拿出了四个定理:

第一,意志动机的超脱性、非功利性、非现实性。就是说,你不能把现实的具体对象或目标,功利性的目标作为意志的动机。如果这样做,就会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严重问题。

以功利主义为例,功利主义就倾向于以现实具体对象作为动机,人总是要以现实结果作为评价意志动机的依据。

功利主义应用面最广的结论就是,国家利益最大化。在现阶段几乎成了各国的准则criterion。

其实这是经不起实践考验的。

康德指出,这一准则恰恰就是国际秩序失衡之源——你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了,那其他国家怎么办?其他国家也要最大化本国利益,发生矛盾,不就打起来了吗?发生战争之后,大家利益都受损。

所以,所谓国家利益最大化,逻辑结果就是霸权国家利益最大化。

那就提全球利益最大化?啥叫全球?现在的全球还是未来的全球?这一代地球人都爽了,下一代咋办?

最大的问题是,现实中的利益标准是时刻都在变化的,今天你骂美国是爱国,明天可能你骂美国就变成破坏中美合作关系了,所以,以现实功利为目标,是做不到普遍化的法则的。


上一篇:一口气读不完的中国五千年|春秋战国(特别篇)
下一篇:《夜航船》解析(七)——纳音五行(2)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