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见贤思齐】温健康:巧用双关,妙行文——温健康评王钢柱老师的《喜豆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巧用双关,妙行文

——温健康评王钢柱老师的《喜豆腐

双关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王钢柱老师在“清漳两岸“公众号上推出的《喜豆腐》把双关这一修辞手法运用到极致,是一篇行文机智、构巧妙的好小说。现在,我斗胆弄斧班门,逐句解读,移樽就教,望大家大吝指正。

喜豆腐

(豆腐很平常,旧时丧家准备的饭菜中有豆腐,所以去丧家吊唁吃饭叫豆腐。这里加上一个“喜“字,悬想顿生,夺眼入目。)

阿伟喜欢吃阿芳的豆腐,除了阿芳的豆腐好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喜欢阿芳。

(旧时一些穷人,凡有丧事,为了填饱肚子,经常厚着脸皮到丧家蹭饭,丧家大锅大灶,也不在乎,时间一久,“吃豆腐“便有了占便宜的意。后来,又用在男人对女人上面,男人占了某女人便宜了,便说”吃了某的豆腐。“阿伟喜欢吃阿芳的豆腐”,开头一句,劈空而来,“阿伟喜欢占阿芳的便宜,”大胆泼辣,奇!“除了……还……”句进一步补充,“他喜欢阿芳”。这样一作交待,这便宜占得也就不再猥琐不屑了。)

阿伟每次来买豆腐,总要没话找话聊一番。

(“阿伟每次来买豆腐“,一迭!原来阿芳是做豆腐的,吃豆腐一词在这里双关显妙!这里豆腐实指,前一段给读者的所想顿时逆转。

“总要没话找话聊一番”,回扣前一节的结尾句,因为喜欢。用”聊“字而不用”撩“字,可见是真情实意。“聊一番”自然引起下文所“撩”。)

今天,他第三次来买阿芳的豆腐。

(痴情中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阿伟是一日三来买阿芳的豆腐,一日三见,可见喜欢之极。)

却还是多余地又问那句话。

(一日三见,啥情不知?“却还是多余地又问那句话”,“却”字一转,可见“多余”,而“多余”正是下面的文章,若没有这
“多余”,那会下文的逗撩?)

“豆腐多少钱?”

(问得自然平常,但也有些匠心,“豆腐多少钱?“有意避开了量词”斤“,这是为了文简洁吗?非也!若为口语简洁,那”豆腐“也可不用,直接问”多少钱“岂不更简洁!此为下文“块”的出现蓄势铺垫。)

他天天来买豆腐,有时候一天甚至买三趟,买了快一年,居然还要问豆腐多少钱,阿芳真是又气又好笑。

(“天天来”“一天甚至买三趟”,可见来之频;“快一年”了,可见时之长。如此长而频,却“还要问豆腐多少钱”,阿芳怎不“又气又好笑”?而“又气又好笑”又照应了结尾的“不卖你了!你索性把我也买了吧,可以天天免费吃豆腐!”不气不好笑心平气和的阿芳能在最后能说出这样的话?)

阿芳:“两块。”

(因为阿芳又气又好笑,所以回答如此干净截铁。“块“字多义词,可作量次,也可口语中钱的单位”元“。此处,当然是“两元”之意了。)

阿伟:“两块一块啊?”

(此外巧用双关,把单位“元”之“块”,当作量词“块”,阿伟故意再问,表面意为:“两元钱才买一块豆腐?”也太贵了!嫌贵!)

阿芳:“一块。”

(一块豆腐两块钱!就这价,嫌贵你别买!这里的块是量词。)

阿伟:“一块两块啊?”

(双关的又一次妙用,阿伟又把作为量词“块”,当作作为钱之单位“块”:到底是一元还两元?)

阿芳:“两块。”

(两元!两块钱!就这价!斩钉截铁。)

阿伟:“到底是两块一块,还是一块两块?”

(故伎重演,故意避开钱的单位“元”和重量单位“斤”再次巧用双关绕弯弯,尽显撩逗功夫。)

阿芳:“是两块一块。”

(以为“块”“块”分明,却已入毂。她这里的两块钱一块豆腐,在下文成了两块豆腐一块钱,又是双关之妙。)

阿伟:“那就是五毛一块呗。”

(把一块钱换作两个五毛,这撩妹手法,高!实在高!)

阿芳:“不卖你了!你索性把我也买了吧,可以天天免费吃豆腐!”

(这价,你想得美!更好气好恼,于是随口而出:“你索性把我也买了吧,可以天天免费吃豆腐!”不想“吃豆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话一出,自觉失言,自然照应下文的“脸红的像灯笼”。)

阿伟一愣,再看阿芳时,脸红的像灯笼,印在白白的豆腐上,分外娇艳……

(“一愣”是没想到阿芳竟然说出这话。脸之红与豆腐之白,相映成趣。本以“娇艳”,再加“分外”,阿芳之美令人遐想。)

总评:无论是网友在文章后所评的是以豆腐为媒,成一段豆腐姻缘,还是阿伟真有“吃豆腐”的嫌疑,但作为一篇小小说,其构思是精妙的,是机智的。这种机智就是对双关这种的手法的熟练运用,使这小文有了一种“余味悠长”的神韵!


上一篇:【温健康随笔】温健康:白菜、豆腐伴花痴——写在“清漳两岸”微信平台创刊七周年之际
下一篇:立冬后桂花色变黑[七绝]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