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饶平东山土楼中的竹鱼䇴

2023-05-06 21:54:03

片长:2分20秒


每次路过市场,鱼饭的新鲜总令人垂涎三尺

不知道大家对其盛放器具是否有这种执念:

尽管市面上塑料和不锈钢材质的多了起来,

我们还是更倾向于传统制的,

它们仿佛有一种锁住原汁原味的魔力。

那你知道这些制鱼䇴(潮州音:tai1,太1声)来自哪里吗?

阿伯今天就要带大家来到制作鱼䇴的一个地方

竹䇴背后的故事

这样一个看似稀松平常的物品,

在当地人的巧手编织中,

又包含着什么样的真实故事写照呢?

在这个地方,

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制作“鱼䇴”,

村民家中一阵阵竹香扑鼻而来。

他们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行人进屋喝茶,

有如每天闯门的老友一般聊起了家常。

竹条竹片随着打开的话匣子,

被灵巧熟练地锯开、编织。

顷刻间,一个个崭新的鱼䇴便在他们手里诞生。

交谈甚久,老人们也吐露起了心声:

老婶夜以继日地制作,心想依靠自己的一份力量补贴家用,因为她深知儿女在外打工的不易,毕竟这项老手艺现在还有市场。

老伯老婶夫妻两,感慨年老只能在家做鱼䇴消磨时光,谈话中无不述蕴含对儿孙的疼爱,这些都藏在一件件趣事中,比如孙仔问阿嫲:“你为什么长不高呢?”说罢便止不住地欢笑……

经历过穷苦的折磨,阿婆早已在岁月洗礼中坦然面对生活,唯一不变的是每天与鱼䇴相伴,她也知道一个鱼䇴只能卖一块多,坚持做这份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几十年如一日,制作鱼䇴早已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成为难以磨灭的一部分。

被竹刺扎伤而贴满胶带的手可以说是一种见证

单纯依靠做鱼䇴,已经不能完全支撑起家庭开支。

他们的儿孙也为了适应时代,纷纷出外工作。

一座默默无闻的土楼

相比起名声在外的道韵楼,

和每年饶北梅花开遍山野的美景,

这一座土楼人们几乎对它了解甚少。

到了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有两座同名的土楼,还有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古貌保持较好的那一座历史较为久远。

事实上,嵌满现代房屋的一座才是最古早的。

因为原先的旧屋和外墙被风化侵蚀而残破,

后来的人在其基础上重修起小楼房。

楼牌上的“狮咬剑”造型生动形象,颇具威严感。

洋心楼,位于饶平县东镇红峰(丰)村。

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是一座圆形楼。

而旁边这一座,为1963年按照原有规模和型制新建:楼内间数均为28、高度均为3层、外围周长同为126米、称之为“洋心下楼”。

根据《建在沼泽地上的客家楼》一文描述,洋心楼的建立有这样一段传说:在康熙年间,县里的郭太爷下乡视察后,为红丰创始人“打铁公”长子的后裔挑了一块风水宝地,即龙虎坑的一片沼泽地。由于这片地荒废已久,龙虎坑的长老便豪爽地让给了他们,并承诺绝不反悔。

村里人于是乎因地制宜,选定位置一开地基,沼泽地立马干涸;各个房子以相同半径建造,分前中后三阁,前两阁留两个天井,以便雨天归流,亦弥补光线不足。

楼上两层设有阳台,且家家相通;

在三楼后墙都留一天窗,做防御之用。

后来龙虎坑虽然告状想讨回这片地,但因与郭太爷承诺在先,一场官司不打自赢。因人丁兴旺,后人又在旁再建了座一模一样的土楼。历经世代传承,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一片宁静祥和的生活空间。

难得的淳朴

时光在洋心楼里仿佛停滞了一般,

这里没有闹市里的喧嚣,

也没有大都市里的浮躁,

唯有清澈淳朴的笑容温暖人心。

䇴在海鲜市场上不过是盛放饭的一个工具,

而在这座土楼内承载着的却是老人们的守望,

他们朴实勤劳的气息深深印刻在土楼里,

自己已然跟随着土楼的风化斑驳而慢慢地变老……

时代进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出乡村,

很多如“洋心楼”这样的老民居,

慢慢化成隐藏在记忆深处的浓浓乡愁……

做竹䇴的意义同样被岁月冲淡,

独为老人们的生活方式,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这份手艺会成为一种回忆。

//

至于为何要使用“䇴”而不用“筛”字

两个字在《潮州十五音》中可同等使用,且读音同为tai(一声)

长光伯觉得“筛”字虽然较为常用,但它的释义与“䇴”字又有所差别:“筛”多强调过滤作用,而推测“䇴”字可能有盛放的含义。


粉丝福利

把白天留给工作

把夜晚留给自己和工夫茶啤酒

敬自由与生活一杯


冬日暖阳,好壶配靓茶

让惬意与诗意,陪你暖一暖


点击观看及购买一张图,看遍潮汕三市两千多年沿革史!

“月读一书”荐书,学习一段“看得见的历史”

好文要等别人转你看?


上一篇:好人张恒贵的后代们 (成村张氏家族模范栏)
下一篇:七律.卫青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