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本期聚焦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出版创新探析:内容场景应用与服务能力提升

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作为兼具多学科属性的新技术手段,在数字出版创新层面展现出了较大的应用前景与潜力。历经探索期、实践期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展现出发展成熟化、融合化的新特征,可为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智能化、服务投放品质化的创新需求提供重要推动力。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在内容场景应用的创新表现在:在内容定位与创作方面,提升选题质量与创作效率;在内容加工与完善方面,规范伦理审核、校对及设计秩序;在内容共享与传播方面,扩展用户内容感知与交互空间;在内容反馈与评价方面,精准掌握用户需求变化与市场态势迁延。
数字出版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大力支持,应从服务理念、服务功能、服务类型、服务平台四个维度出发,进一步体现时代需求、建设服务生态、推进智能服务、实现智能运作,以期为数字出版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题目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出版创新探析:内容场景应用与服务能力提升 *

来源 | 《出版与印刷》2022年第5期

作者 |林泽瑞1)2)

作者单位 |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语义出版与知识服务实验室)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2.00.06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开放科学的科技期刊产业链整合研究”(编号21BTQ033)。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林泽瑞.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出版创新探析:内容场景应用与服务能力提升[J]. 出版与印刷, 2022(5): 8-16.

摘要 |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出版内容场景应用,提出数字出版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文章从人工智能技术出发,对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融合的政策背景、技术条件与产业环境做出具体分析,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在内容定位与创作、加工与完善、共享与传播、反馈与评价等场景中的技术应用方向,并从理念、业态、类型、平台等角度提出数字出版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以期为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提供思路,助力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数字出版;数字内容;智慧服务

→查看HTML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传统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使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的表征更加明显、现代化的特点更加突出[2],这也与新时代的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契合。数字出版在保持高速度、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更加追求优质量、稳效益的目标方向。[3]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技术嬗变可以实现数字出版内容的生产应用创新和服务的效能提升,推动数字出版向智能化阶段迈进[4]。

人工智能是兼具多学科属性的新兴技术,已在新闻传播、出版发行领域得到一定应用,对信息采集、内容组织、产品分发、群际传播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5]王晓光[6]从宏观上判定人工智能对出版内容流程中的创作、编辑、发行等环节具有影响力。学者也对细分领域的数字化出版做出深入解构与分析:在学术出版方面,人工智能与学术出版流程、团队及知识服务深度融合,构筑智能化、智慧化的学术出版模式,推动学术出版由低层次传播向高层次服务转型[7-8];在教育出版方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品,包括教材教辅、应用程序等,通过业态的创新和供需的平衡实现知识数字化、教育智能化[9-11];大众出版则集中于内容呈现创新和产品形式创新,如人工智能创作故事、撰写诗歌等。探索“人工智能+数字出版”是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开创研究新领域、构建行业新生态的重要组成[12]45。

“十四五”规划已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数字出版也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推进转型升级。本文结合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背景与环境条件,探索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应用方向与服务提升的实现路径,以期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守正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高标准、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一、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融合的环境与条件

1. 政策支持与引导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对经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并通过政策文件、纲领规划等形式支持并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以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标志和分水岭,人工智能的政策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探索期和实践期。

探索期的人工智能政策着重刻画并强调其技术定位,并指出产业应用的技术前景与深远影响。如《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作为导引性文件,初步提出装备、产品、终端等经济生产智能化要求,使人工智能技术之“有用”得到高度认可。“十三五”规划纲要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在意识层面为人工智能应用奠定并突出了“可用”的战略地位。《“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与《智能硬件行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的发布使大数据驱动的类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硬件设备成为行业关注重点,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多元可能。

实践期的人工智能政策则更关注传统产业发展创新的应用与融合效能,并意图通过各省市、地区企业的规划与实际应用验证关键技术节点。这一阶段发布的《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2019)、《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等政策文件提及并要求重点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主要包括深度学习算法、AI芯片、虚拟现实(VR)等。从数字出版的角度看,深度学习算法可为信息识别处理与内容生产学习提供准确、可行的技术制度;AI芯片为神经网络的规模化应用与出版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保障;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R)、介导现实(MR)等智能技术可构建并拓展多维立体的出版互动空间。总之,人工智能在实践期内得到了快速跃升的契机,也展现出巨大的技术发展潜力。

2.技术成熟与融合

数字出版依托高新技术而生,高新技术成熟助力数字出版发展,数字出版进步倒逼技术升级,形成循环往复的双向互动。随着技术发展与驱动,出版业尤其是数字出版领域的融合现象更加明显,“传媒+出版”“文化+出版”等新融合发展模式得以更多更广地应用,促进新价值体系的构筑和产业发展空间的延伸。这种融合实践为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出版转型提供了实际参考与借鉴[13]。

数字化产品借助技术发展实现多维开发与应用。纵观数字出版的发展历史,高新技术在催生产品新形态、增添产品新功能、组建产品新体系、扩展产品新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加持与赋能作用使数字化产品实现了价值增值和品牌延伸,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也使企业乃至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避免因技术匮乏、产品落后而被边缘化甚至被时代淘汰[14]23。以VR/AR出版物为例,多数出版传媒集团已经瞄准用户对于立体的阅读空间的实际需求,进行VR/AR数字产品开发,使读者脱身于平面的图文信息,享有沉浸式内容呈现与认知。凤凰传媒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结合,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数字化产品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14]25。

数字化平台借助技术发展实现改造与升级。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化平台对新技术的融合,使数字化服务平台、新媒介运营平台等信息生态系统得以改造和完善,技术、平台、用户三者得以紧密联系,数字出版产业得以顺势发展,有能力提供更高水平、更具竞争力的服务。如长江传媒通过深度技术融合,整合数字内容资源,加快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平台等,促进基于平台的数字化项目运营,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用户服务的双赢[15]。

3.产业转型与升级

从《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到《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出版的创新升级已经成为“十三五”向“十四五”过渡发展的重点任务。数字出版在创新常态化、融合纵深化的轨道上前进,[16]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阻碍了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1)数字出版内容生产规范化、智能化程度不足

尽管高新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出版内容与产品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但实际上仍存在规范标准难以建立、安全监督难以落实、智能合作难以推进等现实问题。数字内容虽然得到了基本的技术支持保障,但缺乏创新性以及与其他品牌产品的差异性,数字出版产品在数量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呈现内容同质化的特征。如何使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实现规范化、智能化、现代化,是数字出版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基础需求。

(2)数字出版服务品质有待提升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指出,当前我国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数字文化发展更加繁荣[17]。虽然近年来传统出版机构、媒体平台等数字出版产业主体先后掀起知识服务新浪潮[18],但整体仍处于重市场效益、轻实际需求的低水平阶段。读者的实际需求被数字出版服务商忽视,导致实际服务未能惠及所有细分市场[19]。此外,与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类似,数字出版服务提供也面临着同质化、低质化的问题。由于数字出版监管的缺失与督导的匮乏,数字出版服务亟待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效能提升和精准投放。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出版内容场景应用

1.内容定位与创作

移动互联时代,人工智能实现了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定位与创作的蜕变与进阶,大大减轻了传统出版环节的人工压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应用方向如下。

(1)为数字出版选题策划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海量数据互联互通程度日益纵深,出版机构或编辑收集、筛选有效信息策划选题的难度大大提升。应用人工智能可建设智能化选题系统,通过指令输入、数据抓取与挖掘等操作,系统将对企业效益数据、内容榜单反馈数据、用户使用体验数据等进行整合,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热点话题、用户取向,智能化筛选、拟定、提出初步选题方案,并作出可行性分析。由北京国科知源和古扬科技联合研发的“科研选题分析系统STAS”,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科技动态进行多途径的信息分析,目前已成为部分高校学术研究与出版的重要工具。

(2)实现自动化的智能内容创作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应用于内容创作的核心技术,通过识别、解释多类型的媒介介质,可模拟人脑机制实现内容的转化与生产[20]14。人工智能使内容生产机制由用户生成向机器生成转变,并呈现多题材、多体裁、多风格、多技巧的创作特征。国内外已有智能内容创作的实例,如腾讯公司的写作机器人、人工智能作家“小冰”;苹果公司的报表制作机器人[21]18等。

(3)与编辑形成互动,完成内容整合

龙源数字传媒旗下的人工智能平台“知识树”可以辅助编辑快速完成一本书的编辑工作,当编辑定义了一部分内容,系统便可以自动生成其余部分的内容。从这一案例看,数据分析与机器服务不仅是编辑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手段,也是摆脱传统出版模式的新跳板。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编辑出版专业人员的工作生产力,释放了更多空间用以实现工作调整和功能转型[20]42。

2.内容加工与完善

人工智能除了在选题策划与内容创作方面提升应用效能外,还将对内容编辑加工环节产生重要影响,包括伦理审核、规范校对、编排设计等。其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内容伦理审核

以文本内容为例,人工智能支持的内容审核系统依赖于文本识别技术与内容识别模型,对违规或疑似违规的内容进行标注与过滤。一方面,文本识别技术基于持续更新的语料库或关键词库对内容进行文本拆分与识别,机器算法辅助编辑进行探查检验;另一方面,谩骂、涉黄等风险内容识别模型的构建使得审核过程兼具高效性与实时性。目前人工智能审核在新闻聚合平台中得到协同应用,且在出版过程中同样有较大发力空间。

(2)内容规范校对

校对是出版过程中的必需环节,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将大大提升校对效率和准确率[22]。黑马校对依托语言模型实验完成了10 000亿汉语语料及新语料的依存关系分析;[23]中知编校利用智能算法对图书中的不规范表述进行标注提示。这些智能工具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校对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反复的智能化校对分析中,智能校对工具或系统也会通过深度学习形成趋近于人类高级语言的流程模式。

(3)内容编排设计

智能搜索与图文模式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出版产品的内容编排与装帧设计等工作提供便利。当前人工智能与视觉传达的关系更为紧密,对人工智能来说,设计模板越来越丰富,设计难度却逐渐走低。电子书等数字产品可以通过借鉴已有的编排模式与版面特点,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规范化的排版设计;此外人工智能还将通过人机协同产生新创意,对装帧设计等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个性化水平,避免内容编排设计的“千篇一面”[21]32。

3.内容共享与传播

内容共享与传播是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市场、面向用户的过程。从技术应用角度看,人工智能可为内容共享与传播带来以下转变。

用户画像是实现内容需求分析和价值创造的基石,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数据抓取和挖掘,从用户资料、浏览痕迹等方面有效获取行为数据、描绘群体特征、构筑精准用户画像,并结合因子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进一步推进用户分类,构建标签云,更好地对标个性化需求,实现读者市场细分并推进定向共享传播。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为内容互动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场景空间。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的结合使得数字出版内容呈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包括大众喜闻乐见的数字电子书阅读、数字游戏体验、数字影视在线观看等。国产动漫《2060》就曾利用全息投影虚拟形象的AR设定,加强观众参与感。“化虚为实”的数字出版转变将使用户感知交互的通路更加畅通,提升内容智能化水平。

智能识别技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眼动追踪等)可助力全面提升数字出版内容传播能力。[12]46语音识别与图像识别、表情识别等技术机理相同,通过智能技术与全媒体的深度融合向用户提供多元个性的数字出版内容传播形式。早期的数字出版多通过附加图像或简化媒体来实现内容的多层次构造。但目前有声读物持续推广,智能终端应用持续开发,智能识别与自然语言理解及语义分析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数字出版内容传播提供更多发展契机。

4.内容反馈与评价

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对出版内容反馈与评价的应用及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领域。借助智能技术对内容传播效果和互动共享频率进行实时跟踪与检测,深入分析内容反馈以期精准掌握用户需求变化与市场态势迁延,成为出版内容质量螺旋上升的可行路径。

内容评价是衡量内容投放效果与质量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常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学术评议与评审的实践案例,如ScholarOne推出的Publons Reviewer Connect(同行评议专家精准发现服务)、Frontiers使用的AIRA(人工智能审查助手)等,可以通过语义分析推荐审稿人或相关论文,为内容处理决策提供帮助[24]。此外,人工智能工具也正被尝试应用于学术不端检测过程中。推进客观理性的智能化内容评估不仅有利于提升数字内容质量、优化实际生产效能,同时也为出版内容生产的标准构建提供了协同视角下的重要支撑。

内容反馈与内容评估相互联系且互为补充,也是数字出版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以深度学习、文本与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吸收反馈意见、构建评价标准、提升内容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数字出版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可能与发展机遇[20]32-33。具体而言,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会通过针对性的用户反馈优化来提升用户黏性与留存率,以教育出版为例,教育电子设备、教育机器人等数字产品的性能正是在教育教学效果的不断反馈与修正优化后才得以提升其利益与价值的定位[25]。

三、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出版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1.强化服务理念,体现时代需求

从价值视角看,数字出版业是知识运营业的分支,它不仅要求以数字内容与产品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肩负着发展知识服务、实现知识传播与文明传承的重要使命[26]108。《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数字出版因而有必要强化服务理念,借助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由知识服务到智能服务、智慧服务的转型升级。

(1)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服务全业态

人工智能关联的高新技术节点对创新并重塑数字出版业态与格局的作用日益显著。[27]同时,数字出版服务的转变与提升也可借助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赋能。因此产业内部可探索“服务质量+技术含量”双增的供给路径,提升思想意识先进性。

(2)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轨道规划与应用方向建设意识

从指导思想到战略目标,从重点任务到实现路径,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代表的相关政策文件为创新数字出版服务提供了重要导引和参考。数字出版服务相关主体在遵从出版导向的前提下,要根据服务目的及早确立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轨道与方向[28],以使人工智能全力提高出版效率,体现服务过程时代性。

(3)强化智能服务标准与安全体系建设意识

在确立人工智能应用于数字出版服务的自主意识与技术轨道后,数字出版产业可根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定特色化、体系化、规范化的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标准,以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服务安全体系的建设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技术介入服务的现实背景下,对数据管理风险、伦理安全规范等问题应作出有效规制,以使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扩展服务功能,创建服务生态

数字出版服务多年来围绕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发力,着重推进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的序化、获取、传递与创新[26]110。技术融合趋势下,未来的数字出版服务必然向智能化转型,提供智慧服务将成为其业态转型与扩展的重点。

(1)拓展服务功能

服务前,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环节与深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展开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路径预测与演练,掌握用户需求,模拟用户反馈;服务中,结合结构算法与模型推进智慧内容多渠道传播、多主体供给、多元化发展;服务后,结合实际效益,提升技术短板,创新咨询与定制功能。

(2)延伸服务范畴

数字出版智慧服务不仅可以面向教育出版、学术出版等细分领域,实现跨领域学习、知识关联等基础服务,而且可以进一步将影响群体扩大至信息文化单位,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同样可利用人工智能加强个性化服务。未来,人工智能还将进一步创设发展空间,如培养专业人才、孵化融合创意等,提供创新服务[29]。

(3)创建服务生态

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使知识服务具备实现价值增值的条件,将颠覆传统服务模式,构建智慧服务新生态[30]。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语义出版、机器学习等技术水平,改进服务体验,优化服务管理,使智慧成果实现聚合增值;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尝试技术与实践的融合与应用重点,探索有特色、有效益的服务模式,为生态构建打造环境基础。

3.创新服务类型,推进智慧服务

服务模式是以服务供给实践的共性形成的规律化表现,数字出版服务自问世起,一直依托高新技术推进观念向模式的转化和突破。有学者曾就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出版知识服务模式进行调研,指出知识资源数据库模式、知识获取终端设备模式、社交媒体知识分享模式、开放式知识众编模式、知识付费订阅模式是当前最主要的五种模式类型[31]。但要想推进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转变,服务模式需聚合为服务类型,并进一步优化。

(1)社交导向型服务

社交导向型服务的核心是以社交体验创新形成数字出版传播特色,以满足用户多元的互动需求。通过人工智能定位用户需求、实现模式部署,数字出版产业主体既可打造交互的社交情景,如根据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方式定制虚拟现实支持的深入互动情景[32],还可扩展交际圈,创新服务呈现方式,如结合用户认知能力评估提供语音导入等适应性服务。以预测需求、定位功能为出发点,通过社交导向型服务塑造可体验式服务特色,提升智慧服务能力。

(2)营销导向型服务

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可以通过有机融合实现专业营销服务导向,形成整体效应。参照消费者行为特征及用户留存生命周期,数字出版服务可形成智能化用户感知、智能化广告投放、智能化交易监管、智能化评价反馈等一体化特色服务,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明确消费者市场空间,使服务价值与效益最大化。

(3)人才导向型服务

人才资源是数字出版服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才智能化是实现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转变的关键产业力量。一是要加强内容资源提供者的挖掘,以多维的视角探索数字出版服务边界,提供创造性人才服务;二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管理,以技术实践将服务理论融会贯通,提供应用型人才服务;三是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提升人才智能化实践水平,盘活人才服务价值优势。

4.搭建服务平台,实现智能运作

数字出版服务平台的搭建是顺应技术融合趋势、实现服务质的飞跃的重要举措,它需要数字出版产业各主体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并实现参与式传播范式下的智能运作。智能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是集成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转化加强知识创作与传播,创新服务激励制度与价值,构建智能化、协同化的数字出版服务生态。

从组成部分看,智能服务平台应在大数据支持下关联内容资源前台与技术处理中台,并连接智能服务后台。内容资源前台存储并管理数字出版资源;技术处理中台包含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节点,成为内容处理与服务提供之间的桥梁;智能服务后台结合用户需求,实现创作激励与精准推送。人工智能为服务平台各部分提供监管、创作等不同角度的底层技术保障,使平台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形成“智慧服务+技术支持”的发展意识,激发服务动能。

从运行机制看,用户需求是平台重要驱动力,数据是平台运行的底层基础。对应组成部分,智能服务平台的基本运作逻辑是“资源筛选—技术处理—智能推送”。其中用户进行信息检索或内容体验,平台通过元素提取与数据分析组合用户不同需求,并结合主题提取与知识元关联等手段,加速资源筛选与序化过程,推动内容资源达成高质量转化,最终通过供需匹配实现知识数据库开放等智能服务的精准推送。由此同步形成“资源与服务—用户群体—智能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互动交流圈,为构建智能化的数字出版服务生态注入动力。

四、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在定位与创作、加工与完善、共享与传播、反馈与评价等环节中实现创新性发展,数字出版服务效能通过转变服务理念、扩展服务业态、创新服务类型、搭建服务平台等举措实现重要提升。可以说,数字出版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支持下,向着推进技术融合、畅通内容渠道、创新业态体系、提升服务效能的方向稳步前进[20]54,数字出版未来可期。

但随着人工智能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关于其安全边界的探讨、版权侵权的批驳、用户伦理与隐私的辩论等从未停止。这也从侧面说明人机交互协作的数字出版生态尚待进一步维护与完善。数字出版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时刻将“合理规范”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准绳,将“增强人的能力”作为最终目的,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产业发展过程,为数字出版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新华社.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2022-05-12].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makes a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policy background,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publishing, and points out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directions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cenes of content positioning and creation, processing and improving, sharing and communication,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etc.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ascension path of digital publishing service capac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forms, types, and platform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igital publishing;digital content;intelligent service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

期刊简介

《出版与印刷》于1990年创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注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出版与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与印刷领域的产教研深度融合。读者对象主要为出版与印刷领域教育、科研及从业人员。主要栏目设有本期聚焦、研究与观察、出版实务、期刊研究、印刷与包装、出版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史话等,内容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出版与印刷》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ACD)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等。2021年入选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上一篇:​校友故事:中和轩百年老字号探访怀旧话发展
下一篇:新冠疫情来[五律]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