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到超市买了水果,习惯性走到出口收银处,想收银时称重买单,收银姐姐看见我说“你先去dengdeng”。我认为小-+姐姐有其他事忙,就在收银处等等,等了一会再一看,没有人排队,收银姐姐也没有事忙,只是看着我,我再上前要结账买单,小-+姐姐又说“你要去dengdeng”,看见我茫然的样子,说“水果要先去称重台称一称”,我恍然大悟,所谓“dengdeng”,就是称重。
此“dengdeng”,非等等,而是“戥戥”,也是“戥称”之意。
“戥”为古汉语,普通话读音děng,岭南闽台方言读音近似各地方言的“等”音。
“戥”也称戥子、厘戥、分金戥。戥(děng),从星从戈;秤杆用骨质、象牙等;小秤盘为铜质;砣为黄铜或白铜;刻度标记用小铜点,是微型秤,用来称金银药品香料等贵重物品,最大单位是两,精度可到厘,所以戥子只有中药房和少数人家才有。
“戥”为称重。例如“你企上电子称戥有多重,看减肥后瘦了多少斤?”
“戥头”为平衡称物,搭配重量,引申俗语“戥穿石”。
“戥手”意即手感重,“这小虎摆件拿在手觉得很沉,是不是黄金的?”
在古代,“戥”“称”并用,只是“戥子”使用范围较小,宋朝时在木杆称基础上改进而成。“称”为通用,用在称大型物件以及普通物品,因此在方言中就有“戥称”并用的。
大家熟悉的“曹冲称象”成语就是一例。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薛蟠)“想虽说做买卖,究竟戥子算盘从没拿过。”
第五十一回,(麝月)“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有一把戥子,……提起戥子来,问宝玉:'哪是一两的星儿?’”
现在汉语中普遍使用“称一称”来说称重,但岭南闽台等方言仍说“戥戥”重量,《红楼梦》里大部分用了吴语和北京话,未知曹雪芹时代“戥”发何音?汉字“书同文”、汉语音各异,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华大一统的关键因素。
“戥子”仍在一些中药铺里与“天平”一起并用,但随着科技发展,已逐步被淘汰。现在称重的工具更多、更便捷精准,只要能起吊的物品就能称重,据报道目前最大称重物可达三千吨重,普通电子称最小称重单位也可到毫克甚至微克,精准度可达三千分之一。其他专业用途的精密仪器衡重更细微、精确度更高。
从“曹冲称象”中“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港航业还有独门秘诀“看水尺,算重量”,这是针对大型船舶运载货物计算装卸量业务,涉及面广,人员需要经过专业技术教育培训、积累实践经验才出师,更关键是从业人员要有秉公执业、专心细致等素养,所以从事这一行业的公司,也称“公证行”。
“戥子”还与婚礼民俗密切相关。传统婚礼中新郎用“戥子”的称杆或如意挑起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广府俗话还用“戥穿石”来戏称伴郎。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文化交流频繁,传统器物渐失,古俗古礼也就慢慢失传,新娘不盖红盖头,新郎也就不用戥杆或如意挑红盖头了。几十年前欢快的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已不用“揭盖头”,那么多年后,古老的礼俗文化可能要靠考古来传承。
壬寅年仲秋
(望远镜注:戥,有方言俗语古义,可惜多渐忘,未知你我能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