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曹操与袁绍:少时同病相怜交好,性格交锋早见成败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天下大势。如果说两人是天生的宿敌,那么他们在少时其实已经开始在较量。不过,他们少时的较量,主要是体现在性格的交锋上。

性格交锋一:临危失措与机智解危

曹操幼年丧母,袁绍生而父死,且都是庶子,可谓“同病相怜”。因而两人少时交好,成了密友,一起飞鹰走狗,一起任侠放荡,甚至一起干一些胡作非为的“纨绔”事,比如抢别人的新娘。

据专录晋宋间名士轶事的《世说新语》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贼”喊有“贼”,先引开屋里人,再潜入劫持新娘。这应是事前定计,说明两人是谋而后动,都是有智谋之人。但劫人后,逃跑途中袁绍坠入了荆棘丛中无法动弹,这显然是突发事件。此时,后有人追,若滞留不动,当然是危险的。

而面对危险,往往才能见人本色。当身陷棘丛,曹操大叫“偷儿在此”时,袁绍竟惊吓得自己跳了出来,从而免除祸患。这说明,袁绍刚坠入棘丛时惊惶失措,吓瘫了,故“不能得动”;后来被曹操再一吓,才惊恐回神,所以又能动了。

面对险境,少年曹操临危不惧,机智应变,用计解危,显然比袁绍更具英雄本色。

性格交锋二:不敢犯险与勇于冒险

曹操与袁绍都是“少有大志”,两人原先交好,除了因同病相怜,可能也因是志同道合。但

不知为何,袁绍曾派剑客刺杀曹操。据《世说新语》记载:“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少下,不着。”

袁绍派人刺杀曹操,无非是这两个原因:一是对曹操产生了难以容忍的仇怨;二是妒贤嫉能,发现了曹操的不凡,感到了威胁,想提前扫除障碍。无论是何原因,都暴露了

袁绍的这种性格:胆小怕事,喜欢幕后操纵,不敢以身犯险。

而他这种性格,与曹操的胆大包天和勇于冒险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据《三国志》注引《异同杂语》记载:“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张让在汉桓帝时还是“小黄门”,汉灵帝即位才升为中常侍。此时的曹操才14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他见张让残害忠良,于是就学“路见不平,拔刀除恶”的游侠想去刺杀张让,如果不是因他“才武绝人”,差点就命丧当场。这样的年龄,就有这样的胆魄和勇气,是很不简单的。

同样是刺杀,但袁绍是为一己之私,而曹操却是为民除害。从胸怀上、格局上看,袁绍就比曹操差得远了。

曹操以幼小之躯却敢去刺杀当今权贵,说明他是个敢想敢做、勇于冒险的人,而且为达目的,敢于搏命。这种性格,恰恰正是乱世英雄所必备。

性格交锋三:瞻前顾后与无所顾忌

与袁绍同为汝南人的许劭,是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他和其兄许靖搞了一个“月旦评”,每月品评“乡党人物”。被评之人,往往能增加名气,甚至能成为“时尚人物”或“风云人物”之类。因而当时人都以能上“月旦评”为荣。曹操和袁绍也未能免俗,同样渴望能得到许劭的品评。

据《后汉书》记载:“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袁绍20岁出任濮阳县令,离职还乡将进入汝南地界时,怕被许劭看见他的众多随从和豪华仪仗,就全遣散,只是一人单车回家。为博得清名,竟虚伪至此,不惜运用欺瞒手段,说明他太过看重虚名,做事总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这种性格,终难成大事。

相比于袁绍对许劭“月旦评”的敬畏,曹操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据《后汉书》记载:“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曹操为能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厚礼相求,不肯,就用威胁手段相逼,真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根本不在乎什么名声。他这种为求所得,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蛮横霸道的性格,正如许劭所评,若天下太平,肯定是个做奸贼的货色,但若在乱世,却是当英雄的奇才。

对于英雄,许劭这样界定:“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他认为,聪、智、谋,是英才;胆、力、勇,是雄才。但只有英才,雄才不服;只有雄才,英才不归。一个人,只有兼具英才与雄才,才能让英才、雄才归服,最后成就大业。

若按许劭的说法,少年曹操显然已具足英雄品质;而袁绍少时的性格,与真正的英雄根本不沾边。如果说,官渡之战是两人的宿命对决,那么,单看他们少时的性格对比,就可知这场未来对决的成败。看来,性格决定命运,也并非毫无道理。


上一篇: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世界文化遗产之十三
下一篇:曹操童年不幸,幸遇命中贵人,曹操感恩:怀此无忘!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