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郊外温泉,陆府别院。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家仆开门一看,是一群身着官服的公差。
领头的人自报家门:下官穆多侯,奉旨宣平原王进宫见驾。
穆多侯并不是乙浑的死党,甚至都不是乙浑团伙的人。相反穆多侯对乙浑的擅权乱政、迫害忠良非常痛恨,他对陆丽一向敬仰有加,是个爱憎分明的人。
那么乙浑为何要派一个反对自己的人去请陆丽呢?
这就不得不提乙浑的老奸巨猾了。
乙浑的想法是如果我派一个死党去请他,陆丽多半会产生怀疑,从而不来。他不来,我就不好下手,这事儿就难办。
那我干脆派一个反对我的人去请他,陆丽肯定会放松警惕,说不定就会同意进宫了。
乙浑的脑袋果然好使,后来的事实确实如他所料。
陆丽一看到穆多侯,便放松了戒备。穆多侯先宣读了召陆丽进宫面圣的旨意,随后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忧心忡忡地对陆丽说:“如今乙浑一手遮天,把持朝政,皇帝已经多日没有露面,这圣旨谁知道究竟是不是皇帝的意思,此时进宫只怕凶多吉少,下官恳请老大人三思呀。”
对于穆多侯的提醒,陆丽毫不在意,他说道:“你们的意思我都明白,可如今皇帝生死不明,乙浑又封锁消息,导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如果不尽快搞清楚事情真相,会出大乱子的。”
我必须进宫去面见皇帝,亲自去会会那个乙浑,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别人怕他,我不怕他!
陆丽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闯一回虎穴,谁劝都没用。
陆丽执意要进宫见驾,穆多侯拦不住,索性舍命陪君子,也豁出去了,和陆丽一起上马进宫。
此时已是深夜,由于事情紧急,他们决定连夜进宫见驾。
陆丽等人从汤头马不停蹄赶回平城,等他们到达皇宫时已是夜深人静了。皇宫里一片死寂,守门的侍卫给他们打开了宫门,陆丽和穆多侯大步进宫,身后大门缓缓关闭......
进宫后他们并没有见到文成帝,也没有看到乙浑的身影,迎接他们的是一群铁甲武士。
武士们一声呐喊,把他团团包围起来,陆丽瞬间明白了,这位功勋卓著的三朝老臣此时发出了哈哈大笑。
就在这笑声中,他轰然倒地,血溅三尺......
同行的穆多侯也不幸遇害。
如此轻而易举便杀害了三朝老臣陆丽,这令乙浑惊喜不已,这真是天助我也!
太好了,下一步就是对付太子了。
此时有人提醒他,太子不足虑,冯皇后才是难缠的主。
这冯皇后毕竟是冯太妃和常太后两位高手调教出来的,绝不是庸碌之辈,不可大意。
乙浑和他的几个死党开了几次碰头会,商议如何对付冯皇后,都没有好办法。
乙浑是希望冯皇后主动前来拜见文成帝,然后他趁机命人杀掉皇后,就像对付陆丽那样。
然而诡异的是,皇后居住的太华殿一连几天都没有任何动静。乙浑派去的密探回来禀报说,皇后整日就在宫里吃斋念佛,写字品茶,没有任何异常动静。
这就奇怪了。
乙浑越来越看不懂了。
其实他不会知道,早在文成帝驾崩不久,冯皇后安插在羽林卫里的眼线就发来密报,告知了皇帝的死讯。这几天皇后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在谋划对付乙浑团伙的办法。
在此之前,冯皇后已经未雨绸缪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第一,在后宫和前朝安插了许多自己的亲信眼线,随时掌控最新的局势变化;
第二,向朝中德高望重的拓跋诸王们表达善意,和他们建立友好的联盟关系;
第三,将太子拓跋弘牢牢攥住自己手里;
第四,想方设法稳住乙浑团伙,麻痹他们;
顺阳公拓跋郁、平原王陆丽等重臣的遇害,使冯皇后意识到乙浑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做好应变准备了。
陆丽死后,朝堂上可以信赖的手握兵权的老臣,只剩拓跋丕了。
拓跋丕是拓跋皇族里资历最深的一位,他是烈帝翳槐的子孙,虽然血缘离皇位很疏远,但他对大魏依旧忠心不二。在战场上也是身经百战,威名远扬。拓跋丕堪称是拓跋家族的活化石,他是独一无二的七朝老臣,从道武帝拓跋珪时代一直活到宣武帝元恪时期才去世,享年82岁。
由于拓跋丕的巨大威望,文成帝特别给他可以节制平城驻军的权力,如此一来拓跋丕便成了乙浑篡位的最大障碍。冯皇后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想方设法拉拢拓跋丕,希望为她所用对付乙浑。
夜色朦胧,拓跋丕被秘密宣入太华殿,冯皇后在那里等着他。两人举行了闭门会议,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
平城连日无雨,旱情严重,冯皇后和群臣商议举办一场祈雨大典,在京文武百官都要参加。
乙浑自然没有借口不去,毕竟大家都去了,你不去是几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