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你知道夏布绣吗?在夏布之乡江西双林,可近距离感受这一非遗技艺

布上绣出的“水墨画”,一针一线,在古老的布呈现出:远看宛如宣纸上的中国山水画,近看又有麻布的自然肌理。

这种技艺就是江西传统民间绣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绣。

传承了千年的夏布绣,一丝一缕尽显中华文化匠心精神。现如今,走进夏布之乡,你能在这里看到制作夏布的精益求精,也能感受到夏布数千年来的夏韵悠长。

那么,前提是,到底什么是夏布,什么又是非遗技艺夏布绣?如果你对夏布不了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程度上能帮到你。

中国夏布之乡,夏韵悠长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双林镇素有“中国夏布之乡”的美誉,走进双林,这个光听名字,就已经很美的小镇,早已将夏布印刻在了这一方唯美厚重的山水里。

所以“夏布”,就是古老的麻布。华夏始祖炎帝首先发现了麻的作用,于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悠久的历史,又是地方传统手工的出品,在当时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所以被俗称为“夏布”“夏物”,即通俗的理解就是“夏布夏布,夏用之布”。

如今,与“夏布”有关的城市有很多,例如江西万载和湖南浏阳都是出产夏布的著名县,重庆荣昌还有“中国夏布小镇”的美誉等等,但是被称为“中国夏布之乡”又有着传承技艺夏布绣的城市只有一个,那就是双林所在的江西新余。

作为江西的代表绣种,夏布绣,顾名思义就是在夏布上刺绣,故也被江西人亲切地称为赣绣或麻绣。

据了解,夏布绣起源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或近千年的历史。而在此之前,这里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在服饰上绣花纹,而随着文明的演进,属于实用范畴的夏布绣,带着古老和朴实,落地生根。

就这样,双林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将夏布产业延续到千年后的今天,一代又一代传承人在技艺上不断研究与创新,凝结了手艺人勤劳和智慧结晶的夏布绣,为夏布注入了灵魂。

2014年11月,夏布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公益又专业性的“新余夏布绣博物馆”以及“分宜县双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区”也进一步向世人展示着夏布绣独特的一面。

夏韵悠长的夏布之乡,自然也少不了夏布的制作全过程,从原料的种植到夏布的织成再到成品夏布绣的完工,所有的工序步骤似乎早已与这座小镇约定俗成,让人不觉惊叹这其中丝丝缕缕的奥妙。

夏布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布料,是以苎麻为原料的手工织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苎麻耕种,双林更有着悠久的苎麻种植历史。

据《宜春县志》记载:“唐初行庸调法,收输绢三还……唐建中元年宜春郡岁贡白苎布十匹。”《江西通志·贡布表》记载:“袁郡之邑,向进苎布,今俱归分宜督办。”

宋时袁郡管辖江西省萍乡、宜春、分宜及万载四县。到明清至近代,江西全省十一地市的83个县(市)均有苎麻加工夏布生产。

明末著名科学家江西人宋应星更是在《天工开物·夏服》中对苎麻也有“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凡布衣缝线、革履串绳,其质必用苎纠合。”的记载,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时双林夏布生产的盛况。

可见,渊源之深,传承之久,同样,也正是在这种基础上,新余的夏布绣才得以更好地发展。

夏布上的艺术,技艺之绝

传承是带着创新,才会愈久弥新,古老的技艺也能在新时代焕发无限活力。

新余的夏布绣是带着精湛立足于古老之上的,与其说它是一项古老的非遗技术,还不如说它用一针一线赋予了古老的夏布以无限的生命力。

夏布绣的每一步技艺都颇为讲究,繁杂之间带着精益求精的匠心,正是这样,才让一款款看似简单粗糙的夏布变得与众不同。

从种麻、剥麻、刮麻、晒麻、绩纱、卷纱、经布、刷布、夏布织造到夏布绣,没有一步,谈得上简单。

所谓“种麻”、“剥麻”,对于当地的农作人来说,早已再熟悉不过,一年三季的苎麻,却有着很强的季节性,必须适时收获。剥麻时,需要将茎皮浸入水中,再用专制的苎麻刀刮去表皮,取茎晒干成麻。

“刮麻”是将麻变成一条条宛若碧玉的绿丝带的过程,而“晒麻”要赶在天晴,对天气情况要求很高。“绩纱”又分为撕片、卷纱、捻纱、绕纱四道工序,即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放在“腿瓦(绩麻专用物)”上揉搓,连接。

“卷纱”是将绩好的干纱挽成麻团,卷成线圈或八字形,为的是让纱线有条不紊。

到了“经纱”是要按规格进行有序排列,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复杂繁琐的“穿筘”、“捡筘”,样样都是精细活,没有长年累月的经验,简直无从下手。

在真正开始“织布”之前还要“刷布”,即是把纱线连接排列起来,刷上米浆,整理掉线头,使之成为夏布的经线。这道工序费时费力,因此绝大部分都由男工来干。

到了“织布”环节又要讲究手脚配合,动作灵活,仔细耐心,一匹普通等级的夏布,一个熟练的女工一般1至2天方可织成。

纯手工织就而成,“吱吱呀呀”的织布机早已在这里响了千百年,女工换了一批又一批,至今还在吟唱着千年夏布不老的欢歌。

夏布织好后就到了重要的“夏布绣”,布上刺绣,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一幅穿越千年的“水墨”传统画作,在一针一线中,简直就是夏布上的艺术,最后化作一袭麻衫,一面麻帘上的不寻常色。

并在平绣、十字绣、纳纱绣及锁绣等朴实的手法下,针针线线中活灵活现,醇厚的绣地与稚趣的图案相得益彰,现如今不断出现在首饰、箱包、服装等夏布绣潮品中。

这个过程就如同一双双会说话的针线手,将夏布的古老语言准确“翻译”。并在新时代之下,给夏布找到了新归宿,又给追求生活品质与注重传统审美的人们近距离感受夏布的魅力。

这一切,都是匠人的匠心,这一切,也是唤醒古老的精细表达。

时光一跃千年,传承中,精华的非遗之作总要发扬光大。就在前不久的央视七夕晚会上,新余仙女湖上迎来了唯美舞者,她以水面作夏布,以身为针,化舞步为针法,跃于水间,将情思寄于舞中,将浪漫藏于画里,一幅《蝶恋花》惟妙惟肖,生动展现非遗技艺夏布绣的一针一线。

夏布绣需要这样的表达,也需要淋漓尽致地展现其之于古老下的丝丝精湛。

而在湖面以外,银幕之下,与之对应的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夏布古法延续人。他们也许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当地百姓,但他们在夏布的制作过程中坚持古法的传承,让古老拥有了全新的生命力。

这个过程,他们秉承着刮麻、绩纱、经纱、刷布、织布等数多道工序,并在精益求精中享受夏布绣下勤劳致富的幸福。

这是他们与这一古老的布料、非凡的绣法技艺之间的故事。关于这里的故事还有很多,不去了解自然不能懂得其中的伟大,就如同夏布麻布一样,看似粗犷,却抚之柔软,看似质朴,却淡然若风。

除了对他们表以崇高的敬意,我们也希望在这简单的文字表达里和夏布绣文化的微薄传播中,让更多人了解古老的夏布和这了不起的夏布绣。

我是『楚秋』,我为您讲述江西,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起长识!



上一篇:小鋀抗疫记[七律]
下一篇:20221102 反思训练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