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的美丽
——从女犯任雪谈美的社会性
刘向军
1993年7月,在河南省新安县,一起**焚尸案的女主犯任雪在一声清脆的**声中结束了生命,时年22岁。
从那时起,任雪就获得了“最美死刑犯”的称谓,直到现在,30年的时间过去了,比较起来,在众多美丽的女死刑犯中,任雪恐怕仍然被排在第一位,这从世人在网上对任雪不断的讨论、唏嘘甚至怀念中,可见一斑。
其实世人对任雪并没有多少了解,只知道她出生于新安县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职业技校中专毕业后在新安县的一家铝矿上做餐厅服务员,容貌非常美丽。
其实世人对任雪**焚尸案的前后因果关系和诸多细节更不了解,现在网上能够查到的各种说法的细节也语焉不详或自相矛盾。人们只知道因为任雪太美丽了,因此她被矿老板长时间欺骗和侵害,最终她选择杀害矿老板的女儿以复仇。
不知道案件的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世人知道任雪非常美丽。因了她的美丽,世人并不在大意她那于法不容的行为,而更在于意她那些于情可容的方面。
任雪确实美丽,这有她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照片为证。
在执行**决前,她向看守所的刑警们提出了人生的最后一个乞求:允许她穿上当时最时髦的露脐装,并在看守所的大门前给她留一张照片。时髦的穿着,高挑的身材,如花的面庞,淡定的神情,看守所的刑警们满足了任雪这个卑微的请求并和她一起把美丽定格。曾有网友感慨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年是谁第一个把任雪临终前的照片传到了网上?似乎并没人在意这个问题,但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这个事件和这张照片,穿过数十年的时光,至今还在启发着世人对美的认知与思考。
随后,任雪被带到刑场。身边的两名刑警轻轻按了一下她的肩膀,任雪就温顺地跪在了地上。和身旁其他被吓得浑身发抖的死刑犯不同,穿着露脐装的任雪平静地抬起头,从容地面对着摄像机。这一次拍照不用她要求,这是验明正身的必须。于是,她留下了生前最后一张也应该是平生唯一一张跪姿照片,照片上的她依然美丽。
又后来,或许一分钟后吧,轮到对任雪执行**决了。年轻的战士举起了手中的**,在生命的最后一秒钟,任雪突然无声地张开了嘴巴。行刑的战士瞬间明白了任雪的心愿,他让子弹从任雪的口中射入,脑后射出。任雪倒地而亡,她的面庞没有被子弹损毁。这个22岁的女子把美丽守护到了最后。
因为任雪生前被恶人长久欺骗和侵害,因为她生前留下的那两张照片,因为临死前她张开嘴巴“饮弹而亡”的这个确定的细节,世人普遍认可了她那定格的美丽并集体选择了对她杀害无辜的宽恕。
容貌的美丽,天然地与真与善相连,虽然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它始终强烈地启发人们做这样的联想与认定。就任雪的美丽而言,通过她生前的遭遇,在她留下的照片中,世人普遍地读出了真与善,即便大家知道任雪生前也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与过错,即便知道她曾残忍地杀害了无辜者。这与其他不少虽然也被称为“最美死刑犯”而世人普遍从她们的美丽中读出的却是蛇蝎心肠的社会认知很不相同。这真是一个值得社会心理学家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美丽本身无罪,但它常常诱发犯罪,因为世人天然地对美丽有强烈的占有欲或者破坏欲;守护自身的美丽是应该的,像花一样自由地绽放,这在年轻女子那里是一种本能的甚至是高尚的追求。这大约也就是所谓“红颜薄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定格美丽是困难的,而让定格的美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引发人们对它的同情、赞美、思考甚至怀念,是更困难的。定格的美丽而能长久,还需有“年轻的、卑微的、高贵的、被侮辱的、被毁灭的”这些基本要素。有了这些中的一种或几种特征,死亡才可能让美丽拥有别样的光彩。也就是说,美具有社会性,无论是对个体而言还是对公众而言,真正的美丽不只需要接受人性的评判,还需要接受法律更需要接受道德律的评判。
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