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毛主席,要造出敌人的犯错

孙子兵法:“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毛主席:“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其实质:

1)胜利来源于敌人过错、犯错。

2)要造敌人的错,就可能胜敌。

3)要对敌人走错误道路进行助攻。

助攻就需要:

1)技术性使用“诱饵效应”,使其固化错误道路,形成我方可以利用的弱点。

2)技术性使用“养蛊效应”,避免对方竞争出最强的领袖、路线、政策,战术。

3)在现代,则可以配合用舆论造对方的错,让对方犯错

造错

诱饵效应

指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

也即有A、B两种选择策略:

1)这时外部给予一个有利于选择A策略的“得到”(诱饵),从而使A策略得以从内部胜出。

2)然而,实质是B策略才是无敌的。

“先失后得”,“先得后失”,可以说是“诱饵效应”的在双方的外在表现。

这个过程是这么执行的:

诱饵阶段=效应阶段=诱饵阶段=效应阶段=……=收割阶段

实质:

1)诱饵阶段,让对方收获一定的筹码,

2)效应阶段,以强化对方错误的认知、行动,并使其轻忽、自傲。

3)效应阶段,并使其内部压制、消亡掉正确的认知、行动。

4)收割阶段,从而在最终,凭对手错误的认知、行动,一举收割、摧毁对手。

这是粟裕大将的拿手好戏。

陈毅,

此次我们的作战计划变更七次之多,才抓住了他,是很不容易的。

解放战争,我军地丢城失地:

1)使国军将领轻忽、自傲,接着转向反面---恐惧、害怕;

陈帅,

说**不行,又消灭蒋这多力量,说行,又丢了这多地方,弄得美国人也莫明其妙。

聂帅,

有些人胜利时趾高气扬,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这和不能与困难作斗争往往是出自同一种人。

2)十成能力、发挥不出来几成。

3)也强化了国军夺城的战略,使其在错误的道路上难以回头。

诱饵效应,最易出名将。在竞争中使用,因其会打破平衡、造成大胜。

粟裕大将

历史上的案例

李牧

1、李牧

诱饵阶段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李牧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予出战。

效应阶段

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赵国官兵也以为李牧胆小怯战。

诱饵阶段

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畜丢弃给匈奴俘虏。

效应阶段

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

收割阶段

李牧布下奇兵,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单于逃。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单于

2、冒顿单于

诱饵阶段:让出千里马,让出老婆。

效应阶段:东胡轻视匈奴,因此不做防备。

收割阶段:等到冒顿领兵到来,一开战东胡就大败,东胡王也被消灭,匈奴俘虏掠夺了东胡百姓和牲畜财产。

此后冒顿又乘胜发兵,向西驱逐走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等部落,还收复了被秦国蒙恬夺取的匈奴领地。

虫王

养蛊效应

指在药性环境中让一大堆虫子互相竞争,最后胜出的那一只即为蛊,这只蛊就是最强者的“虫王”,结果自己被这只“虫王”反噬。

养虫,就是虫王。

养人,就是人王。

这个效应是竞争中应该技巧性避免的,因为给自己造出最强对手。

比如我党,就是在蒋氏的压力下,经过激烈的竞争,得出了领袖,在这个领袖的率领下,完成了反杀。

1)“诱饵效应”的技术性使用和“养蛊效应”的技术性避免,构成了“先失而后得”的根本性成功。

2)“诱饵效应”的存在,也构成了在力所不逮的情况下,“先得而后失”的根本性实质。

而根据这个效应,我军解放后的几次自卫反击战,胜了后,马上撤回。这是为了避免先得而后失,而可能导致的大失。

这正是毛主席的极高明处。

3)堡垒,终归是从内部瓦解的;与其外部打击,不如内抽其生命力,使其领导错。

**的一群猪队友,怎么来的呢?“诱饵效应” 诱出来的。

陈毅,

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则愈强。如旅以上战役组织比人家强,纵队更强,野战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

舆论战

舆论战的根本:

1)不在于对的观点

2)不在于错的观点

3)不在于它是真理

4)不在于它是谎言

5)而是在于提供一堆观点,使对方本来统一在一个旗帜下的人,分散到各个不同观点旗帜下,这是造成对方的分裂,造成对方的犯错

6)也即造成对方内部人群的分散分布。

这是可用于“养蛊效应”天然的配套战术。


上一篇:孙原湘痛描征妇怨,逆乘舟壮游西陵峡|元明清诗撷萃(63)
下一篇:夺冠[踏莎行(新韵)]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