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集锦
中条山客 编辑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符号——太极图,是关于太极思想的图示,里面包含表示一阴一阳的图形,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画法,也有不同的解释。
易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隋末唐初经学家孔颖达是这样解:“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宋代理学家则认“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讲:“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代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先生认为:太极是象数和义理结合的表达,也是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最简明的表达,因而也最能代表中国固有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太极图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宇宙构成的奥秘: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相应而又合抱。我们要特别注意,太极图中心阴阳鱼的S曲线,是一分为二的阴阳双方彼此依存、制约、消长、转化的动态展现。由此曲线判分的阴阳双方,互补共生,相反而又相成,象征着宇宙万象遵循对立统一法则实现的和谐。在阴阳鱼周围绘出伏羲八卦图,合称“伏羲太极图”,乾阳表南代夏,坤阴表北代冬,符合北半球季节变迁实况,显示了季节之变的顺时针方向,并与宇宙天象漩涡运动相吻合。太极图将易道的“流行”与“对待”两大精义生动揭示出来,体现了从社会人生到宇宙万象的多元综合性、互补和谐性、动态演化性。这种特性体现于天人之际,便是人类与自然亲和,“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中庸》),达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我在这里选编了部分太极图的解说,可以增强我们对太极图的理解与认识。——山客
1、太极河图
明代人来知德解释河图的图式。《易经来注图解》认为:“河图虽曰一六在下,二七在上,其实皆阳上而阴下;虽曰三八在左,四九在右,其实皆阴左而阳右;虽曰以五生数统五成教,其实皆生数在内,而成数在外;虽阴阳皆自内达外,其实阳奇一、三、七、九,阴偶二、四、六、八,皆自微而渐盛。不可分裂将其几点置某处,阴阳左右虽旋转而无定在。阴阳合于中心,而上本天地之中气,故不可拘执河图虚中五十无位之说。”河图阴阳数排列符合太极之理。
2、景岳太极图
明代张景岳制,图见其《类经图翼》。用于概括宇宙阴阳变化之理。其内圈左黑右白,二圈左白右黑,外圈全白,以示阴阳循环,生生不息之意。张景岳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一般认为此图从立论到作图,均源于周敦颐太极图。
3、循环太极图
清代人胡煦所制太极图式。图见《周易函书约存》。本于明来知德太极图。胡氏认为此图与河图及先天八卦相似,均体现循环不息之机。河图之象,一奇生于北内,三奇长于东内,然后七奇出于南外,九奇尽于西外。二偶生于南内,四偶长于西内,然后六偶出于北外,八偶尽于东外。传统以为先天八卦图乃则河图而画,除坎、离为交接之际外,其震之一阳生子坤内,即一奇生于北内,兑之二阳盛于东内,即三奇之长于东内;乾之三阳,极盛而外出,即七奇之极盛而外出。其巽之二阳消于外,艮之一阳尽于外,即九奇之尽于外。其巽之一阴,生于乾内,即二偶之生于南内,艮之二阴,盛于西内,即四偶之长于西内;坤之三阴,极盛而外出,即六偶之极盛而外出。其震之二阴消于外,兑之一阴尽于外,即八偶之尽于外。先天八卦图上下盛衰、内外始终之方位,与河图相似。说明河图先天八卦原本具有循环之义。此图内外三分。则可以配三画之卦;内外六分,则可以配六画之卦,阳之初生,必在子中,及返而就消,即在子初;阴之初生,必在午中,返而就消,即在午初。既分位不移,以定其上下之体;阴阳之生,皆必在内,及盛而就消,乃始外出。与八卦、六十四卦横图、方图相合。震、巽居中,兑、艮居外,体现《周易·彖》自内为来、以外为往之义:乾虽位上,而始终必交至于坤,坤虽位下,而始终必交至于乾,以定其下交上跻之理;阴虽极盛,必不离阳,阳虽极盛,必不离阴;以明终阴始,即在纯阳极盛之时,阳终阳始,即在纯阴极盛之时,以定其两相依附、根阴根阳之理;阴阳皆旋始而旋终,均体现流行不息之用;又纯乾纯坤,分位所得,只于六爻以合于周天三百六十,为六十卦所得前三后三之数;阳进则阴退,阴进则阳退,以别其更迭若作之体;阳多则阴少,阴多则阳少,以辨其分位各得之宜;阳有进退,阴无进退,以别其行止动静之节;虚其中间以为天心。使人知卦爻所起,以象其肆应不穷之妙。此图蕴含河图与先天八卦的精义。
4、气象太极图
明代人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一年、一日之象的图式。一年气象图将二十四节气配以太极图,说明一年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人事,一年之气象也。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不过如此。自盘古至尧舜,风俗人事,以渐而长,盖春作夏长也。自尧舜以后,风俗人事,以渐而消,盖秋收冬藏也。”一日气象图将十二辰配以太极图。说明一日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始终者,一日之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万古天地,即如任夜。”(均引自《易经来注图解》)
5、端木氏太极图
亦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图”。清代端木国瑚解释太极是生两仪的图式。其图为一圆圈,中列一直线,分圆为二,体现《周易·系辞》“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之意,中线左边为阳仪,右边为阴仪,其太极之义自然显现。端木氏认为太极之理不可用图表达详尽,然而无图又不足以明阴阳显化之妙,因此便舍弃太极而画两仪,若两仪之理明,太极自然存在其中,无象之象,因象而显,于是作此太极图。清杭辛斋《易楔》认为“此端木国瑚氏之图也。”并详解“是”字的深刻含义,“于文日正为是。下正北方正,而上直日,日中影正,影正则左右自分为两。左阳而右阴,故易于乾之初爻日'不见是’,未济之上女曰'有孚失是’。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此一'是’为始终,其故可深长思也。”认为:“是生两仪”之“是”,上贯“易有太极”四字,下贯全章。全易六十四卦,皆以“是”作骨,故特此乾卦初爻与未济卦终爻强调发明,可知孔子赞易笔法。又认为“易有太极”之“有”表示孔子赞易从“有”立说,而与老子以“无”立说不同。全易之生生不已,皆由此“有”字发生。
6、伏羲六十四卦太极图
明代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伏羲六十四卦图式。白路,为一阳复,自复而临,而泰,而大壮,而夬。阳以渐而长,至乾为纯阳;黑路,为一阴姤,自姤而遁,而否,而观,而剥,阴以渐而长,至坤为纯阴。说明其太极图完全体现伏羲六十四卦阴阳消长之理。来氏认为此图阅明造化性命变化之道。得此图,“便就知进知退,知存知亡,便即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易经来注图解》)
7、文王八卦太极图
明代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文王八卦方位的图式。以白路为坎卦,黑路为离卦,说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理。认为诸儒依据邵雍解释文王八位,通说文王八卦太极穿凿,解之反晦。“殊不知文王之卦,孔子己解明矣。'帝出乎震’一节是也。”“盖文王以伏羲之卦,恐人难晓,推以致用,故就一年春夏秋冬方位、卦所属木火土金水相生之序而列之。”(《易经来注图解》)说明文王八卦体现四时、五行之理,而与其太极图合。
8、伏羲八卦太极图
明代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伏羲八卦方位的图式。其图中空,以圆象征太极,白线居于黑中,黑线居于白中。说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黑中分太阴、少阴,白中分太阳、少阳,说明太银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精义。来氏认为:“伏羲只在一奇一偶上,生出六十四卦,又生出后圣许多爻象。如一阳上加一阳为太阳,阳自然老之象;加一阴为少阴,阴自然少之象;一阴上加一阳为少阳,阳自然少之象;加一阴为太阴,阴自然老之象。太阳上加一阳为乾,加一阴为兑;少阴上加一阳为离,加一阴为震;少阳上加一阳为巽,加一阴为坎;太阴上加一阳为艮,加一阴为坤。皆阴阳自然生八之卦。”(《易经来注图解》)说明伏羲八卦体现大极自然之妙。
9、太极图封闭与开放
今人对太极图的分析观点之一。将太极图模型未分离状态看成是封闭的圆口或连环,将其打开状态看成是开放的螺旋。封闭状态可以接着分为阴阳两个链条,两链条被奇、俩两个环节划分,阴阳中间各有脐点或洞穴,为发展中旋转的中心;阴阳交际之处可分又不可分。认为科学是一种封闭回圈,这个圆圈的末瑞通过中介而同这个圆圈的开端连在一起,同时这个圆圈是圆圈的圆圈,……这一链条的各个环节便是各门科学。太极是圆圈、连环形成的链条和环节,在自为中分出阴阳而开始抗争以求平衡,通过上升下降运动的链条而在环节点产生飞跃。链条就是否定,两根链条形成了否定的否定。如果从图下端的偶数环节打开,太极图就成了一个开放的螺旋。另有人以为太极图开放即分离方式有二种:一是以脐点即太极阴阳鱼的鱼眼为轴心,向左右方向旋转,其圆周仍成一个横向s曲线,表明太极真一之气外出的运行方式;一是以节点为轴心,向上下方向旋转,成为一个竖向S曲线,表明太极真一之气上升运行方式。大极开放后形成两极(阴和阳)分化,分化后自身又要封闭起来,以保持阴阳平衡。封闭后阴阳鱼头部回缩,尾部延伸,运行方向猪向尾部。开放时上升,封闭时则下降;开放时外出,封闭时则内入,完成气的升降出入过程,保持了太极分化后各部分阴阳平衡。太极继续分化,可产生无数多的太极,太极以脐点为轴心分化,便产生阴阳两仪,发展为八卦;若以节点为轴心分化,便产生五行。
2022年11月9日星期三,古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