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老子论名利
【老子·德道经原文】道(1)可(2)道(3)也,非恒(4)道也。名(5)可名(6)也,非恒名也。无名万(7)物(8)之始也;有名万物之(9)母(10)也。故(11)恒无欲(12)也,以观其(13)眇(14);恒有欲也,以观其所(15)徼(16)。两者同出(17),异名(18)同谓(19)玄(20)之有(21)玄,众眇(22)之门(23)。
【译文】道理是能够讲述的,不是平常的道理。名声是能够大起来的,不是平常的名声。没有名声是许多人的开始阶段;名声大了许多人就会由此而滋长获取重币的欲望。原来平常没有这种欲望,是因为观察到获取重币的可能性很小;平常就有这种欲望,是因为观察到存在着获取重币的机会他才贪求不止。将讲述道理与扩大名声两者共同写出来,虽名称不同但共同算作既深奥又玄妙,有众多高远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诀窍。
【注释】(1)“道”事理,道理。《广韵》: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
(2)“可”能够;可以。《孟子·梁惠王下》:“可得闻与?”
(3)“道”说;讲述。《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4)“恒”寻常(平常);普通。《三国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5)“名”名声,名誉,名望。《史记·滑稽列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6)“名”大的。《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犹大也。”
(7)“万”极言其多。《列子·汤问》:“高万仞。”
(8)“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9)“之”生出,滋长。《礼记·祭礼》:“如语焉而未之然。”
(10)“母”重币。货币有大小轻重之别。大的重的称母,小的轻的称子。《国语·周语下》:“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11)“故” 同“固”,原来,本来。《史记·李将军列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12)“欲”欲望;嗜欲。《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13)“其”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14)“眇”通“秒”。细小;微末。《管子·水池》:“察于微眇。”
(15)“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
(16)“徼”(jiào)通“侥”。贪求不止。《左传·文公二年》:“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
(17)“出”《康熙字典》《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
(18)“名”名字,人或事物的名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
(19)“谓”通“为”wèi。算是,算作。《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0)“玄”深奥;玄妙。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探道好淵玄,觀書鄙章句。”
(21)“有”通“又”。表示进一层。《论语·公治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22)“眇”古同“渺”,远,高。《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
(23)“门”做事的诀窍;解决问题的办法。屈原《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