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山海经》解密:炎黄先民曾经生活的地方,黄河之水为何向西流?

在文章《最早的中国,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盆地》中,我已经对《中山经》的山脉河流进行了解密,得出《中山经》主要是洛阳盆地周边的山脉。本文,我将为大家解析《山海经》的《西山经》。在《中山经》中一共有11条山脉,而《西山经》却只有四座山脉。在进行归纳,则只有三条山脉。虽然山脉少,但是这些山脉更加巍峨庞大,发源的河流更加重要。《西山经》活动的区域,是古羌人早期的活动地区。了解《西山经》,更有利于我们解开中华文明的密码。

一,华山:秦岭,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西山经》有四条山脉,我们首先从第一条山脉——华山开始。“华夏”一词中,夏是指夏朝,而“华”有可能就是华山。另一种说法,黄帝和炎帝都脱胎于华胥氏,因此华指华胥氏。华胥氏生女娲和伏羲,可见其历史之早。

《西山经》第一条山脉就是华山,其第一句写道“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也就是华山山脉的第一座大山叫做钱来之山。从《西山经》的记载来看,华山就是秦岭,这是学术界都公认的,没有任何的疑义。为什么如此肯定呢?因此《西山经·西次一经》中的大山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发源的河流向北流入了渭河,向南流入了汉江,这不是秦岭,还能是什么?

西次一经(华山)的主要河流走向

华山是东西走向的,“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也就是一共有2954里,19座山。先秦的一里相当于现在的415米,换算下来,也就是1200多公里,而现代的秦岭长度为1600公里。这里不用在距离上较真,因为古人测量的距离不可能如此精确,古人的认识到的华山也有可能还没有完全超出秦岭的范围。

西次一经(华山)上的许多山名到今天还可以对应上。这座山为东西走向,最东是钱来之山,其次就是松果山、太华山、小华山,这里的太华山就是现在的华山,其文中写道“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这的确就是华山的风貌。

大约在华山中部的地区,有一座山为南山,这就是现在的终南山。终南山在先秦就叫做南山。《诗经》中有诗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等,这些诗句中的南山都是终南山。

秦岭示意图

华山之上还有一座嶓冢之山,是汉江的源头。其原文写道:“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今天陕西也有一座嶓冢之山,是现代汉江的源头。不过,汉江在先秦时期的源头是嘉陵江上游的西汉水,西汉初期发生了武都大地震,西汉水被堵塞,发生了“嘉陵夺汉”,导致西汉水流入了嘉陵江。《山海经》成书时间是西汉中后期,其中说的嶓冢之山应该是现在的番冢山。

华山的西段,已经到达了青藏高原,这里出现了牦牛等高原动物,这里发源的河流向南流入集获之水、诸资之水、和“海”,目前这些地方已经难以考证了。不过根据其大致方位来看,这些河流是流入了四川盆地。

二,泾河、渭河的发源地出现在《山海经》中

《西山经》表面上讲了四条山脉,实际上却只有三条山脉。其中《西次二经》和《西次四经》的山脉就是一条山脉。《山海经》是一部信息比较混杂的书,最终是在西汉时期才成书的,在编订的时候不免会出现了一些信息编辑的错乱。

这条山脉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到六盘山一带,是渭河、泾河、北洛河的发源地。首先来看《西次二经》中的河流,这些河流要么向东流入了黄河,要么向南流入了渭河,泾河,要么向西流入了赤水河。可见其位于基本是从鄂尔多斯高原到达六盘山,再越过黄河。

《西次二经》中的河流走向

此山脉“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换算到现在就是1718公里。其中提到了这里的人类“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可见人们将牛视为图腾,那这个民族可能就是农耕民族。

《西次四经》中的河流则向西注入了北洛河,向东注入了黄河,并且还介绍了泾河和渭河的源头。泾河的源头为泾谷之山,“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的确是向东南方向汇入了渭河。泾河的源头就是宁夏的六盘水东麓,河流全长是455公里。

《西次四经》的河流走向

关于渭河的源头,《西次四经》写道:“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这里的鸟鼠同穴之山已经是《西次四经》中倒数第二座山,也就是几乎处于最西的位置了,而渭河的源头的确也处于整个山脉最西一带。

渭河的源头现在叫做鸟鼠山,不过这里的鸟鼠山和当是渭河的北源所在地。《水经注》说渭河有三个源头。《山海经》中的源头,当是大南河,发源于太皇山,是天水第一山,海拔3112.5米,而这里距西汉水的源头非常近,因而有“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的记载。

《西次四经》山脉图

《西次四经》中最西的山,为崦嵫之山这里发源的河流向西流入了海,“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可以断定,这座崦嵫之山已经向西跨过了黄河。此山,有可能是青海的日月山,这里发源的倒淌河向西流入了青海湖,古人认为青海湖是海。古人认为崦嵫山是日落之山,郭璞注:日没所入之山也。不过,这里也只是一种猜测,崦嵫之山到底在哪里,还需要考证。

三,黄河的源头在西域?

《西次三江》主要记载了青海的一系列山脉,这里曾经是古羌人的活动地区,但是由于时代太久远了,这里的大山和河流基本已经无法考证了。

《西次山经》的第一座山叫做崇吾之山,原文记载了其位置“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䍃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䗡渊。”这里除了黄河之外,其他都已经不可考了,只是其东,其南都是沼泽或者湖水。

《西次三经》中最重要的山是昆仑之丘,也就是昆仑山,这里发源了四大河流,分别是黄河、赤水、洋水、黑水。现在的黄河已经被证实发源于巴颜喀拉山,但是古人却并不清楚黄河到底发源于何处,当时的人们只是笼统地认为黄河发源于积石山以上的河段,也就是青藏高原。汉代的人们认为黄河是从罗布泊发源,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

青海河流走向

这里的昆仑山发源的四大河流分别朝着四个方向流入,黄河向南流,赤水向东南流,洋水向西南流,黑水向西流,唯独没有向北流的河流。如果说黄河的源头一段明明是朝东流,为什么这里却说向南流呢?这里非常难以考证。

《西次三经》的河流走向

另外,还讲了积石之山,这里有石门,黄河从这里冒出来,然后向西流。也就是黄河在之上的地段是暗河,就是这段记载给汉朝人以想象了。黄河明明是东流,这里的“河水冒以西流”,又如何解释呢?况且积石之山已经位于昆仑山以西2100里的地方,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就连《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也感到困惑不解。

这里,我们需要搞清楚,《山海经》成书于汉代,尤其是其中的《五臧山经》的信息基本就来自于汉代,我们只需要了解汉代人的地理观就明白了。汉武帝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回到长安后,给汉朝人介绍了西域的地理环境,于是有了“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的记载。

汉代的人们认为黄河发源于西域,这个观念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的。而《山海经》的《西山经》中包含了大量的汉代地理认知,因此这明显也是受到了张骞的影响。

除了山川河流之外,《西次三经》还记载了许多的神话传说,涉及到了黄帝、钦䲹、英招、后稷(周人的始祖)、西王母(周穆王西游曾到达此地)、少昊(黄帝长子)、耆童(楚国人的始祖之一)、帝江。而这里的图腾基本是羊的形象,“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其神状皆羊身人面。”这实际上就是古羌人的图腾,羌就是西方牧羊之人,是炎黄族的前身。


上一篇:《山海经》解密:西山经开篇不凡,秦岭十一山见证了沧海桑田
下一篇:1955年,毛主席参加完会议临时决定下馆子,结账时发现谁也没带钱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