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极冰原之上,北极猫头鹰经过几万年的不断进化,最终竟然学会了一种尤为特殊的生存繁殖本领,那就是雪遁,最终让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893年时,法国一支考古队前往北极地区,并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发掘活动,试图寻找一些关于人类的活动遗迹。众所周知,北极地区寒冷无比,一直被人类视作“生命的禁区”,所以人类几乎不会踏足此地。可是人类不会在北极生存,却不代表着动物也会与北极切断联系。在北极地区,生存着几万种不同的动物,它们各自进化出了独特的生存手段,以适应北极恶劣的天气。
在此次考古过程中,考古专家们的确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人类活动的线索,不过他们也绝非空手而归,反而是在一处地层之下,发现了一块特殊的骨骼化石,经过严格的鉴定,专家们确定,该化石正是一块雪鸮的骨骼化石,其本身已经具有上亿年的历史。
雪鸮又被称作是北极女王,属于是鸱鸮科鸟种动物,它们的头部浑圆且小,面部并不饱满,更没有猫头鹰招牌式的耳羽簇。在雪鸮的嘴部,长满了刚毛一样的须状羽,几乎把嘴全部遮住,这无疑为它们在雪地里保暖创造了十分必要的生存条件。
作为北极地区少见的肉食鸟类,雪鸮的性情十分凶猛,专门以北极旅鼠为食,更是能轻松捕获一些其他北极鸟类。雪鸮全身上下一片雪白,它们能够极好地隐藏于茫茫白雪之内,就是我们说的雪遁,在猎物没有防备的时候对其发起致命一击。不过由于是生活在北极,故此,雪鸮的生活习性与其他地区的猫头鹰大相径庭。
众所周知,在北极地区,会产生极昼和极夜现象,可是猫头鹰却都是夜晚捕猎的动物,因此,身处北极之地的雪鸮必须要习惯在白天的时候捕食猎物。在北极冰原雪地之下,生存着大量的旅鼠,它们以草根为食,在雪地里健步如飞,自身隐蔽性极高,可是在雪鸮的眼里,它们无疑是自己的“自助餐”,其极快的飞行速度与利爪,可以轻松将旅鼠捕获,从而获得丰厚的食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雪鸮的繁衍与旅鼠的数量挂钩明显,尤其是在旅鼠数量骤减时,雪鸮也懂得“计划生育”,从而以减少种群数量的方式,保证大多数个体的存活。
曾经有生物学家专门对雪鸮进行过研究,称在旅鼠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雪鸮的繁殖活动尤为频繁,可一旦旅鼠的种群数量明显降低,雪鸮便会每隔2~4天才下一个蛋。如此一来,小雪鸮被孵出蛋壳的时候,就不是一群,而是一个,它们每个幼小的雪鸮,因为有2到4天的出生间隔,故此,都会获得父母捕捉来的封足食物,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成活率,一旦发生天灾,没有了食物,大的幼鸟,还可以吃掉小的幼鸟来活命,这个独特的方法,可以保证雪鸮家族延绵不断。
毕竟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实在过于残酷,若是没有能力顽强的生存下去,则必然会导致种族的灭绝,被自然规则淘汰出局。
雪鸮的生存智慧,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旅鼠数量骤减时,也就意味着饥荒马上就要来临,届时,旅鼠们的密度也会相应减少,雪鸮相应地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去捕捉猎物。可是在冰天雪地中,体力是最宝贵的财富,一旦雪鸮父母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却未能捕获猎物,可能就会为整个雪鸮家族带来灾难,从而难以保证小雪鸮们的成活率。如此说来,也就代表着,雪鸮必须要付出代价,保证种族的进一步延续,即使这种代价是相当沉重的。
雪鸮是北极女王的确不假,可女王也有女王的痛楚,冰天雪地之中,雪鸮们不顾一切的活着,不惧严寒和坎坷,它们似乎比任何一种动物都要坚强,这个让我们懂的道理就是适者生存。从这一点来看,其实我们应该庆幸,毕竟我们人类的生活较之它们,似乎幸福得多。
参考资料:《地理故事》 于美美著 山东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