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困境中的武则天,写下一首缠绵情诗,但诗中情感的真假要打个问号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随后,皇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两位皇帝更迭期间,一位未来的大人物的命运也短暂改变了,就是当时身为李世民后宫侍妾之一的武则天。

其时,名号仅为才人的武则天被迫去了感业寺出家为尼。


据说,这是因为李世民临终前询问武则天是否愿意殉葬,而武则天却表示可以出家为尼,终身为李世民祈福,以出家换取不殉葬。

当然,这则故事是民间传言,当不得真,以李世民的作风和贞观时期的氛围,不会有殉葬这种事,何况还是单独要求一个小小的才人。

更大可能是武则天等一批李世民侍妾们因为无子,所以送去出家。

唐朝的女人虽然开放,社会风气也允许和宽容地看待女人再嫁,可这个风气吹不到皇帝的女人身上来。

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的时间长达近五年,这段时间估计是她一生中最彷徨的时候,她肯定不甘心就这样下半生长伴青灯古佛,但又没有任何办法帮助自己解脱。

说起来,武则天出身也算不错,生父武士彟是唐朝开国功臣,还是唐高祖李渊钦定的十七位“太原元谋功臣”之一,生前还有应国公的爵位,武氏家族在当时也算是显赫。


一般来说,这种家庭应该是朋友满天下,家中子女出了事,多少有些个故旧帮帮忙。

可惜,武士彟在跟随李渊打天下之前是个商人,在当时属于不入流的职业,和满朝贵族出身的勋贵们格格不入,算是个异类,连部分草莽出身的一干武将都未必看得起他。

这种状况在武士彟生前就存在,更不要说他早在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就去世了,人走茶更凉。

根据史料记载,武士彟死后,武则天在家族中的地位就受到影响,原因是她的生母是武士彟的续弦,而武士彟的继承人是其原配所生。

所以,武则天跟同父异母的兄长们关系很差,否则,她也不会被送到皇宫去伺候一个比她大24岁的男人,哪怕这个人是皇帝。

因此,当武则天陷在感业寺时,是完全得不到任何来自友人或家人的帮助,没有意外的话,她只能苦熬等死。

好在,武则天早在李世民生前就和当时的皇太子李治交情很深,至于是什么交情,大家都知道。

和成为皇帝的李治有交情,是武则天唯一的机会,只要能诱使或者说服李治,脱离感业寺的苦海自然是轻而易举。

于是,有了一则流传至今的故事,说的是武则天写了一首哀怨缠绵的情,然后找人递交给了李治,勾起了李治对于这位先帝才人的美好回忆。


这首的名字叫《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在诗中,武则天描述了对李治的相思之情,已经相思到身体憔悴,精神恍惚的地步了,并直言如果有疑虑,可以亲自来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

多情的李治看到这样的诗,哪能不感动?马上去感业寺去见武则天,然后下诏让武则天进宫,由此,武则天后半生的命运改变了,从此一飞冲天。

不过,这则故事毕竟也是传言,诗是真的,但能否通过人递交到李治手上却是个问题。

前面说了,武则天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多少亲友能帮助他,写给皇帝的信件是随便就能递交到皇帝手中的?除非有位高权重的大臣帮忙递交才行。

在感业寺为尼时的武则天显然没有相关条件。

这首诗肯定是入了李治眼里,但还是武则天亲自交给他的。

根据史书记载,李治登基后,在李世民的忌日时,是去过感业寺祭祀的,至于是每年忌日都去,还是三年一去,史书记载不那么详细。


正是在李治去祭祀李世民时,武则天有机会再次见到李治,《资治通鉴》中记载两人的见面是这样的:

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

武则天看到救星李治哭得不行是有可能的,但李治一见武则天就哭,我感觉可能性不大。


他跟武则天有私情,但当时应该还没有到一见就哭的地步,否则怎么让人家在感业寺待了快五年才接出来?而且还不是李治出面接的,是王皇后把武则天接进宫的。

我猜测是李治见到武则天会叙旧,武则天赶紧拿出这首情诗,用这首诗来打动李治。

久未见的老情人未必能马上打动李治,但这首哀怨缠绵的诗,就有可能让“上亦泣”,文字的魅力有时候是巨大的,比人的语言还更能打动人心。

被感动后的李治,才又经常驾临感业寺跟武则天私会,然后被正妻王皇后得知,王皇后碰巧正在跟箫淑妃争宠,需要个帮手,就出面把武则天带进宫,她当时估计不会想到自己是引狼入室。

不管是传言的武则天通过他人把这首诗递交给李治,还是我猜测的她亲手交给李治,这首诗对于武则天唤醒李治对自己的情感,作用应该是巨大的。

不过,《如意娘》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虽然美好缠绵,但在武则天的后半生中,她再也未曾用类似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武则天于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再次入宫后,跟唐高宗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达29年,两人不但是亲密至极的夫妻,还是亲密的政治盟友。

而在这29年时间里,武则天却再没有写出过一首给李治的情诗。

由此可以推测,《如意娘》只是武则天写出后利用的工具,工具用完也就抛弃了,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要打个号。


上一篇:循墙绕柱觅君诗
下一篇:成语典故:夷齐让国、叩马而谏、不食周粟、以暴易暴、采薇而饿、不念旧恶、求仁得仁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