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A1
△睢水出梁郡鄢县
睢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东北流。《地理志》曰:睢水首受陈留浚仪蒗荡水也。《经》言出鄢,非矣。又东迳高阳故亭北。俗谓之陈留北城,非也。苏林曰:高阳者,陈留北县也。按在留,故乡聚名也。有《汉广野君庙碑》。延熹六年十二月,雍邱令董生,仰馀徽于千载,遵茂美于绝代,命县人长照为文,用章不朽之德。其略云:辍洗分餐,谘谋帝猷,陈、郑有涿鹿之功,海岱无牧野之战,大康华夏,绥静黎物,生民以来,功盛莫崇。今故宇无闻,而单碑介立矣。《陈留风俗传》曰:郦氏居于高阳,沛公攻陈留县,郦食其有功,封高阳侯。有郦峻,字文山,官至公府掾。大将军商,有功食邑于涿,故自陈留徙涿。县有鉼亭,鉼乡。建武二年,世祖封王常为侯国也。
梁郡鄢县,西周封国。妘姓。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村。春秋初为郑武公所灭。《春秋》:隐公元年(前722),“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即此。后改为鄢陵。
睢水,战国时所开鸿沟(汉代名狼汤渠)支派之一。故道自今河南开封县东从鸿沟分出,东流经杞县、睢县北,宁陵县、商丘市南,夏邑县、永城市北,安徽濉溪县南,宿州市、灵璧县、江苏睢宁县北,至宿迁市西注入古泗水。楚、汉相争,汉卒十余万为楚军所杀,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自隋开通济渠后,开封县附近一段即淤废无水。宋时开封城东南一段又称白沟,逢雨潦时才可通百斛船,逾月不雨即涸。金、元以后,黄河南泛。故道上游日湮。明时仅残存夏邑县、永城县以下河道。至清代河南境内悉成平陆。乾隆中开浚睢河,自濉溪县以下疏为三股,由灵璧县浍塘沟以下导向东南至今江苏泗洪县由老汴河入洪泽湖,遂成今日濉河河道。[0]
陈留县,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二十六里陈留镇。《汉书·地理志》 注引臣瓒曰:“宋亦有留,彭城留是也。留属陈,故称陈留。”西汉为陈留郡治。西晋废。
蒗荡渠,一作莨荡渠、狼汤渠。即战国至秦、汉间之鸿沟。《汉书·地理志》河南郡荥阳县:“有狼汤渠,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1]”
高阳故亭,学界多认为在今杞县西南高阳集。
《汉广野君庙碑》,按施蛰存考证汉广野君郦食其庙碑在郦道元时庙宇已毁,而碑犹在,至唐宋时碑已无著录。【舍按:广野君,前漢郦食其也,陈留高阳人。《史记正义》引《陈留风俗传》云:『高阳在雍丘西南。《括地志》云:「圉城在汴州雍邱县西南,食其墓在雍西南二十八里」盖谓此也。』以郦注所言徵之,则雍丘令董生氏其墓前立庙建碑也。董生、长照二人均无考。郦道元时,庙宇已毁,而碑犹在。至唐宋时碑已无著录,则亦亡矣。[2]】
.................
具体内容详下:
卷二十四《水经.睢水注》考略
卷二十四《水经.瓠子河注》考略
卷二十四《水经.汶水注》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