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有意识的造字之初,不是一个由象形造字起源的过程,就现在已知汉字的形态来说,最早的汉字是由结绳而来的篆书体文字,篆书体文字的形态,主要是绳与结的一些变化,受绳子材质物理特性所限,结绳并不适合于象形,象形就是画画,没有人会用绳子去画画。
举例:山西陶寺陶片上学界公认是最早的那个“攵”字,就是能够方便用结绳的方式制作的字,其字形明显是出自于结绳的一个网眼,从“爻-攵-文”,“文”是过后整理出来的模样。
“文”是华夏有意识造字所造的第一个文字,这个字给了盘古做字号,有时也写作“文一”。
汉字起源的秘密就藏在于“字”的字形之中。
什么是“字”?
“字”的字形是“子+宀”,“子”是儿子,“宀”是帽子上的帽徽,“子+宀”也是儿子的“冠名”。
那时候,家里的儿子生出来时,由家里起的名叫小名,没有文字的,不过等到儿子成年成家时,正常就是成了新的部族,因为属于华夏部族联盟,就要由华夏起一个“字”,这是有“字”的名,于是这个新生的部族就有了“字”,所以,那时有“字”是极大的荣耀,是被华夏承认和接受了,不像后来纯是附庸风雅。
华夏是一个超大的部族联盟,最高纪录一次有近万部族参与会盟,没有不同的“字”各做区别根本无法运作,这不需展开介绍,而近万部族需要近万个“字”,无论对谁都很难辨认和记忆,好在后来想到了办法,使得所造之字一目了然,这就是部首偏旁等的设置,结果,谁是部首,谁站偏旁,谁排老几,谁家多大,清清楚楚,当时,参加华夏造字有三种文字,但最后是“仓颉字”胜出,其设置好了以后,甚至可以随着新生儿子自动造字。
但是请注意,当时仓颉所造的这些字是没有字义的,这怎么办呢?
华夏部族联盟近万部族故事多多,故事就是“典故”,仓颉汉字的字义就从“典”而来。
举例一:“夏启”是夏代之始,“启”就有开始及相关的多个义项。
举例二:“有穷氏”在大迁徙时走了很远的路途,所以,很远就可以说“穷途”,另外,“遥远”跟“瑶部族”有关,“路迢迢”跟“召部族”有关,而且还远不止这些。
千万不要相信汉字是象形字,象形没有传播的功力支持,不信你可以试试,无论你画画的水平有多高,绝对没有人会跟着你的象形。
我曾定义:任何时候,任何人对任何人说的(或写的)任何一句话,其中的象形字都是少之又少,甚至完全没有,不信?任何人都可以试试。
象形其实是较为低级的文字字,因为无形可象的字才是最难造的,比如”因为、所以、真情、真理等等,至今也没有人拿来做“象形文字”的示例。
语言文字的最高境界,是“随时都能充分满足完全性叙述”,如果无形可象的字数太少,就很难做到这样,华夏“水族”的“水书”可能就是这样,所以其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有师爷参与才能运用,而没有华夏这么大的部族联盟,就产生不了足够多的“典”,这也就生成不了最高档次的文字,所以说汉字出自于象形是根本就不通的。
过去,我们很多人以为,“文言”是“书面的文字”,这其实并不正确,“文言”的正义其实是“盘古的语言”,盘古是五千年时期的人物,那时的汉字还没有很多“典”来生成足够量的“非象形文字”,可能最多只有少量的“之、乎、者、也”,根本达不到“充分满足完全性叙述”的水平,所以怎么都是磕磕哒哒很难交流。
商代甲骨文离五千年造字时期已经很远,基本不关五千年造字时期的事。
结语:
汉字的“非象形字”才是最高档次的文字。
结绳记事
(丁丁哥/20221104/完)
参考:
.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