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原平土圣寺|松生岭翠,千龛万佛绕浮图。

2023-05-06 21:54:03

初夏,晋北的乡野,沟壑梁峁间绿意丛生,遮掩了平时的萧瑟。

“崞之南距城七十里,有寺曰土圣,又名灵泉岗,行六七里,蜿蜒曲折,山环水抱,身入其境,别有天地。”

寻访土圣寺途中所见,一如民国九年(1920)《重振灵泉寺碑记》中的描述。百年时光,在这僻壤荒村,仿只是一瞬。

灵牙古塔尊崇久

土圣寺在原平市阎庄镇水油沟村左近,寺前一道深达丈余的河沟由西逶迤至东。一座单孔石拱桥横跨河沟,名曰渡仙桥。灌木丛生,枝杈横斜,遮蔽着干涸的河沟。

▲渡仙桥

过渡仙桥,右手边一座古塔高耸,健硕敦实。

塔前有一九九一年重修碑,此塔原名万塔,相传塔内珍藏有佛牙,故又称灵牙塔。据《忻州古塔》介绍,寺内原有碑文记载,此塔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

▲一九九一年维修土圣寺万佛塔碑记及捐资花名

灵牙塔立于石砌基台之上,塔基条石垒砌。

基座为八角束腰须弥座。束腰两道,用竹节形间柱分隔成壸门,内雕人物,人物两人一组,或立或坐,或相互唱和之状。

除人物外,另雕有动物、花卉等,这些砖雕谈不上多精美,带着明显的乡野气息。

如同现在塔下维修碑上的捐资花名所标示的,修塔的资金来自于十里八村乡民的点滴捐助,当年建塔时这些雕刻或许也出于乡村匠人之手。

塔身砖砌四层。一层塔身硕大,檐下设仿木构砖雕斗栱,东北面置拱券门,内设塔心室,供泥塑坐佛一尊。

二、三层塔身逐渐内收递缩,为砖砌叠涩塔檐,四周有砖雕小佛像。

四层正四面开一砖券方形龛,龛内原有铜佛八尊和铜镜八面,后已由文物部门收归馆藏。

塔檐八面坡,上置瓦垄、沟头、滴水,檐脊顶端还安有兽头。塔檐顶端置有一座覆钵式的小塔塔顶,覆钵体周身铸满小佛像。

整座砖塔造型稳健,身形壮伟,在金塔中别具一格。

据乾隆二十八年(1723)《重修灵泉寺碑记》载“作宝塔以塞水口”,则此塔并有镇压水患之意。

灵泉古刹景幽然

与塔相对,有高台雄峙,登阶而上,楼阁一座,是为山门,悬匾“古刹凌云”。

土圣寺原名灵泉寺,寺内有清雍正十年(1732)《重修佛殿碑记》即云:“崞之南有古刹焉,曰灵泉。其地有崇山峻岭,茂林青,甚盛境也。至楼阁飞驚,金碧辉煌,又足以壮一方之观瞻也。”

灵泉古刹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重修西岩灵泉寺碑记》中记载:“不知轫建何代,梁遗宋元两番重修。”《崞县志》载:“(土)圣寺……宋时韧建,明嘉靖壬戌毁于火,庆历间先后修复,详载天启二年(1622)碑”。其后,清雍正、乾隆年间及民国二年(1913)亦有重修或增建。

数百年间,古刹几毁几建,旧时遗存已无多。大雄宝殿为近年新建,几通明清古碑夹杂在新刻碑石中立于新殿前廊,无奈地忍受着局促。

▲明万历二十二年《重修西岩灵泉寺碑记》▲明万历四十三年《灵泉寺塑像碑记》

东西两庑为配殿,各五间,悬山顶,前有走廊,青灰板瓦盖顶,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

大雄宝殿正对为天王殿,人称南楼,兼作山门。据称为明代建筑,未见梁架题记,寺中碑文称“隆庆己巳间重盖南阁”,应即此楼。

南楼甚是气派,歇山顶,上下两层。上下檐四周均置廊,上层前后窗通透,登临观望,古翠柏尽收眼底,人称“望松楼”。

旧时建寺,钟鼓楼为必备。圣寺钟鼓楼有别于一般寺院,不在寺内,而分别置于寺院东西两侧高高的崖上。西侧的鼓楼早年毁损,只留下了遗迹。

▲西侧的鼓楼远在山头上

▲从南楼远望钟楼

而东侧的钟楼近年重修,耸立于崖顶。出寺向东攀登,走近钟楼,楼上悬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造铁钟一口。

明万历碑中有言:“兹古崞西南,去城七十里许有山曰西岩,有寺曰灵泉,诚国志之名刹,乃八景中而称晚钟一也。”此钟即是旧时古崞县八景之一,号曰“土圣晚钟”。惜钟楼上锁,未能登楼细看。

“盖地景幽然,尘氛大落,松生岭翠,暑燮以乐箸阴,泉漾池清,适时以遂其饮,真修养之极处也。”土圣寺在古时即被视为修养福地,古塔峙其左,清流环其右,景拥圣土,气接祥光,可谓灵秀风光之地,正是山水形胜地,古刹洞天中。

独游土圣寺,随意闲览,犬吠之声时有,梵音缭绕不断,倏然尘外,可惜只是半日时光。


上一篇:琴瑟和鸣 共谱浪漫||送给李先生的N行情诗​
下一篇:庄子哲学带给我的启示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