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时代终结的原因,伊文斯是从哈菲佐拉·法佐里那里听到的。
当时这个肥胖的商人正在向伊文斯展示一把做工精致、质地上乘的匕首。这已经是他们这个时代能够制造出的最好的东西了,代表着他们最高的技术水平。他们称自己所处的时代为新纪元,而把那个科技几乎发展到顶点的黄金时代称为旧纪元。
哈菲佐拉向伊文思描述了他知道的关于旧纪元的情景。
“那时,殖民者驾驶着巨大的船舰在群星间遨游,到那些遥远的世界开疆拓土;人们可以榨取太阳和星辰的力量为自己效劳,凭空召唤出光明与温暖;几乎没有人会在年老体衰之前就英年早逝——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几乎可以治愈一切疑难杂症。”
随后他又向伊文斯总结说:“这一切都建立在知识之上,旧纪元的人掌握着我们连做梦都无法想象的海量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知识越来越多,最后终于到了快要把自己压垮的地步。”
如果把我们今天的知识拿到一两百年以前,也一样达到那时的人们无法想象的程度。可是知识最终为何能多到把自己压垮的程度呢?不但伊文斯无法理解,我也同样想象不出答案。
“因为知识本身成了累赘,哈菲佐拉这个新纪元最大的商人见多识广,他向伊文斯继续解释道:“知识的高速积累,让科技时代的人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造诣,但也极大地限制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如果有人想在某个领域取得哪怕最微不足道的成就,他都必须将大半生的时间花费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许多从青年时代开始求学的人,直到耄耋之年也无法取得独自主导研究的资格,而过于高深艰涩的求学之路,又让绝大部分人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看到这里,我不禁又联想到如今的现实。当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普通人确实已经无法理解最新的科学了。以前一个大学生就可以成为全村人的希望,如今学不到博士都算不上是人才。更多的人只能停留在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层次,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成为拉开不同人差距的重要因素。
哈菲佐拉继续描述旧纪元:“当时的世界只有两种人:少数人皓首穷经、竭尽全力维系着宏伟却摇摇欲坠的文明大厦,而其余的人却像现在最卑微的农夫一样无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哪怕最起码的求知的动力。这些人只需要懂得屈指可数的几项技能,甚至压根用不着工作,就能像朽木里的蠕虫一样舒舒服服地消磨一生。”
这段话也许能为如今的一些年轻人敲响警钟。当然,现在城市中的大多数年轻人还需要辛勤工作才能维持生活,而在小城市“养老”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现代社会的竞争在某些意义上让生存变得更加艰难,而现代社会的福利在某些意义上也让生存变得更加容易。
哈菲佐拉的话语不停,旧纪元的人们随着哈菲佐拉的讲述遇到了麻烦:“这种情况引起了某些有识之士的警觉,这些人意识到,陷入困境的人类文明必须独辟蹊径。一些人认为,应该使用超级人工智能全面代替那些效率低下的人类学者进行科研工作。另一些人反对由机器掌控人类的最高科技,他们用生命科学技术造出了所谓的'智者’。”
“这些'智者’拥有普通人无法比拟的智慧,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一切知识融会贯通。依靠'智者’们的伟大智慧,科技时代的人类迎来了最后的黄金年代。”
看到这里,人类的未来似乎肉眼可见般光明,为何又会回到技术落后的所谓“新纪元”呢?
“革命联合阵线开始反抗联邦的统治,所有的'智者’都死于战争,科技时代的荣光随之终结。”
哈菲佐拉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一场战争就会导致人类所有的先进科技全部消失,导致人类文明倒退回蒸汽时代吗?
伊文斯在科技时代留下的一艘飞船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战争的一方掌握了某种基因武器,所有的'智者’都被感染。只要他们试图通过超维信息网直接接触信息流,就会出现痉挛、精神分裂、甚至死亡。”
伊文斯是从飞船的首席医务官留下的数字影像中了解到这一点的,讲述到最后,首席医务官的精神几近崩溃:“与信息网隔绝的'智者’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通人……该死的,我们就是一帮不学无术的白痴!废物!一直以来,我们依赖超维信息网数以百万计的基站储存知识、依靠少数'智者’维系着整个文明体系的运转,而其他人却无所事事,任由低俗娱乐和垃圾信息塞满空荡荡的脑瓜……”
看到这里,愿意做一下深入思考的读者,是否感到不寒而栗?
索何夫在他的科幻作品《神圣之声》中对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宿做了独特而大胆的猜想,对我们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这条线索被作者隐藏在新纪元的狂热宗教信徒企图通过“神圣之声”恢复自己的“智者”身份,与多方势力互相争斗,最终同归于尽的故事背后。作者的写作功力相当深厚,故事本身就十分精彩;作者的语言也非常犀利、有趣,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时被作者的新奇形容方式所打动。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向大家介绍。
未来事务管理局编著的这本《未然的历史》包含八部中篇科幻小说,其中便收录了索何夫的这篇《神圣之声》,其他七篇也都是近年来极为优秀的科幻作品,用各自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不同的新奇世界,是一本值得我们仔细品读的好书。
—END—